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一株新型广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噬菌体ΦEP1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的预防与治疗提供资源和参考,对EIEC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分析.以实验室冻存的EIEC为宿主菌,从浙江湖州某养鸡场的环境污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噬菌体,命名为ΦEP1.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的效价以及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pH值、氯仿和胆盐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对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检查以观察其形态,测试其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生物防治效果以及对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ΦEP1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效价为1.3*1010 PFU/mL.噬菌体对温度、pH、氯仿以及胆盐的耐受性均较强,具有较广的裂解谱,对多株不同血清型的多重耐药致病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均表现出裂解活性.噬菌体的潜伏期为10 min,爆发期为80 min,爆发量为48 PFU/cell.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ΦEP1属于尾病毒目,同时对Caco-2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噬菌体ΦEP1的基因组大小为87182bp,GC含量为39.80%,含有128个推定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不含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ΦEP1能显著抑制人工污染牛奶和牛肉中EIEC的增长,在细胞保护性实验中能有效消杀EIEC,显著提高Caco-2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使得炎症水平下调.本研究所得的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噬菌体效价较高,对环境的耐受性较强,为噬菌体在食品保鲜等领域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分析 CACO-2细胞 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果实品质性状因子分析与评价体系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丝瓜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3份丝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相关的28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据此建立丝瓜果实品质综合评估模型,根据综合得分结合二维排序图,筛选获得高品质丝瓜种质资源。结果表明,203份丝瓜种质资源的28项果实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2.80%~63.1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氨气含量,其次为精氨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果实致密度,其次为粗蛋白含量。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28个品质性状中综合筛选出7个公因子,第1和第2公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1.20%和13.55%,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7.56%。综合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简化为瓜长、瓜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纤维素含量、精氨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这6项代表性指标,据此对丝瓜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估打分。本研究建立了丝瓜果实品质综合评估模型,为高品质丝瓜新品种或新组合筛选提供技术支撑,为丝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丝瓜品质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端低温胁迫下秋茄LC-MS代谢组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在极端低温胁迫下的代谢响应,以‘龙港’秋茄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5℃处理为低温组,10℃处理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不同温度下‘龙港’秋茄幼苗叶片中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低温组与对照组共筛选出80种鉴定到物质名称且差异显著的代谢物。KEGG富集结果显示,其中9种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了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这5条通路当中。在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当中,低温组中的9(S)-HOTrE、12-OPDA、9(S)-HpOTrE、9-OxoODE、9(S)-HODE、紫云英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苯甲酰甲酸含量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上调,其中9(S)-HOTrE、12-OPDA、9(S)-HpOTrE、9-OxoODE、9(S)-HODE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类物质,紫云英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属于类黄酮类物质,苯甲酰甲酸属于苯及其替代衍生物。在苯丙氨酸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通路当中,低温组中的水杨酸含量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下调,水杨酸属于苯及其替代衍生物。本研究为明确‘龙港’秋茄响应极端低温胁迫的代谢表型和代谢策略奠定了基础,为秋茄抗寒良种的选育和分子改良提供依据。

关键词: 秋茄 低温胁迫 LC-MS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割脱离式鲜食朝天椒采摘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末端执行器是采收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单生朝天椒果实朝天生长特征,本文设计了一款切割脱离式鲜食朝天椒采收末端执行器。针对朝天椒果实长度55~80 mm、果实最大直径9~13 mm、茎秆直径2~3 mm、茎秆长度20~30 mm,采用横断切、斜切、削切切割方式对品种“高辣878”朝天椒进行了生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切角70°、80°下朝天椒茎秆最大切割力为13.1 N。根据朝天椒生物特性设计了末端执行器,建立了末端剪切机构运动学与动态静力数学模型,并基于动态静力分析结果,以外部驱动力最小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末端执行器剪切机构杆件尺寸进行优化,优化得到曲柄长度为33 mm,连杆长度为60 mm,连杆延长杆长度为54 mm。为实现朝天椒茎秆切断,优化得到剪切机构需要外部驱动力矩0.94 N·m,根据优化结果选用舵机作为动力源。最后通过采收试验验证了朝天椒采收末端执行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末端执行器整体采收成功率为91.3%,验证了朝天椒末端执行器具有良好的采收性能。

关键词: 采收机器人 朝天椒 末端执行器 动态静力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花新品种'飞天仙女'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花新品种‘飞天仙女’是以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为母本,建兰(C.ensifolium)为父本人工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继承了冬凤兰花期长的特性及建兰的花瓣蝶化与幽香芬芳。植株高度为30~45 cm,叶片3~6条,带状、悬垂,长30~50 cm,宽约1.6cm。总状花序,悬挂式着生6~8朵花;花葶长度18~30 cm;萼片长4~5 cm,宽约1.0~1.2 cm,淡紫色至粉红色,狭窄披针形,7个栗色纵向条纹;花瓣淡紫色至粉红色有明亮的红色斑点,边缘褶皱;唇瓣呈淡紫色至粉红色且两侧具有红色斑块,尖端卷曲;蕊柱红色;花芳香。花期7—9月。易栽培,观赏价值高,应用前景广。

关键词: 兰属 杂交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改善妮娜皇后葡萄果实着色与品质的效果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妮娜皇后葡萄外观和品质俱佳,但在部分产区因转色期高温多湿与光照不足的栽培环境,导致果实着色不良、糖分积累减少,因此,探索改善其果实着色和品质的适宜栽培措施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南方产区设施生产的妮娜皇后为研究对象,在果穗转色前(E-L34)通过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肥以及铺设反光膜等栽培措施,测量果实成熟过程中形状、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有机酸、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性状的变化,同时检测果皮中类黄酮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除以硝酚钠和氨基酸肥为有效成分的爱多收和艾果龙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改善果实着色,并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VvCHS、VvUFGT、VvDFR和VvMYB90)的表达水平,其中S-诱抗素改善果实着色的效果最佳,但无法有效增加果肉中可溶性糖和VOCs含量.茉莉酸甲酯不仅能够改善果实着色,促进果皮中相关基因表达,还能够提高果肉中TSS、可溶性糖、VOCs含量.金村秋和反光膜处理在增加果实纵横径和硬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50 mg·L-1茉莉酸甲酯综合效果最佳.[结论]喷施50 mg·L-1茉莉酸甲酯是改善妮娜皇后葡萄果实着色与品质的最佳处理方式.

关键词: 葡萄 妮娜皇后 栽培措施 果实着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多酚的降糖作用机制研究

蚕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叶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桑叶具有降糖功效。提取纯化获得桑叶多酚,通过蔗糖酶抑制试验、自由基清除试验、高糖诱导HepG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试验等多种手段,研究桑叶多酚降糖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桑叶多酚体外抑制蔗糖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L,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的IC50分别为0.21、6.07、2.44 mg/mL。细胞试验显示,桑叶多酚能够增加高糖诱导的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促进葡萄糖的吸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提高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R和IRS1的基因表达,在蛋白质水平提高了AKT蛋白的磷酸化,并抑制了糖异生蛋白PGC-1α的基因表达。另外,桑叶多酚还显著提高了脂代谢相关基因C/EBPα、PPARα和Visfatin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桑叶多酚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激活肝细胞AKT信号通路,抑制葡萄糖异生,调控脂代谢,从而促进葡萄糖吸收代谢发挥降糖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桑叶多酚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桑叶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桑叶 多酚 降糖 胰岛素抵抗 HepG2肝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糖及其水解产物对谷物淀粉理化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物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淀粉作为谷物的主要成分,不仅提供膳食能量,还与食品品质紧密相关。然而,天然淀粉易老化、抗剪切能力差,糊化后的淀粉还存在析水、热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淀粉的应用范围。利用非淀粉多糖对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改良方法。多糖水解产物也表现出提升淀粉加工特性的应用潜力,对于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多糖添加对淀粉糊化、流变、质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多糖水解产物对谷物淀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淀粉基食品物性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多糖 谷物淀粉 改性 物化 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叶青不同部位无机营养元素的ICP-MS/MS分析与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中Na、Mg、Al、P、S、K、Ca、Fe、Ni、Cu、Zn、Se共12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究不同部位(茎叶、块根、须根)的12种元素含量分布,通过ICP-MS/MS中的单杆和串联四级杆模式下的多种反应气体(O2、H2、NH3)形式建立同时分析三叶青中12种营养元素的方法,测定三叶青中不同部位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药材不同部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构建不同部位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ICP-MS/MS方法的线性、检测限、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实际药材的加样回收率为90.66%~108.50%;不同部位的三叶青无机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地下部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Ca、Al、K、Na这4种元素是三叶青3个部位的主要差异元素。本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快速鉴别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方法,有效鉴定了块根、须根、茎叶中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三叶青地下部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叶青质量控制、原产地溯源和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三叶青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无机与有机材料对镉的吸附和钝化效果比较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无机与有机材料对水体中镉(Cd)的吸附,以及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差异,选择粉煤灰、硅藻土、椰壳炭、麦饭石、蛭石粉、凹凸棒粉、蒙脱石粉、腐殖酸、香榧壳蒲、米糠、聚丙烯酰胺、壳聚糖12种钝化材料,采用电镜观察、Cd溶液水体吸附与土壤钝化培养试验,比较各类材料的表面性状、Cd最大吸附量,以及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香榧壳蒲、蒙脱石粉、蛭石粉、凹凸棒粉、硅藻土等材料的表面呈颗粒或层状结构,结构较为松散。不同材料对水体中的Cd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腐殖酸(22.08 mg·g-1)>香榧壳蒲(21.99 mg·g-1)>蒙脱石粉(16.24 mg·g-1)>椰壳炭(15.63 mg·g-1)>蛭石粉(13.81 mg·g-1)>凹凸棒粉(12.67 mg·g-1)>粉煤灰(10.22 mg·g-1)>聚丙烯酰胺(9.20 mg·g-1)>米糠(8.72 mg·g-1)>硅藻土(5.90 mg·g-1)>壳聚糖(4.79 mg·g-1)>麦饭石(3.65 mg·g-1)。将这12种材料施入土壤后(施用量1%),除聚丙烯酰胺和硅藻土外,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P<0.05)降低,降幅在10.66%~32.68%,其中,凹凸棒粉和香榧壳蒲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32.68%和28.95%。研究成果可为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吸附 有效态镉 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