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山东保存小麦种质资源面粉白度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6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面粉白度测定和高白度小麦种质子粒硬度测定。结果表明,山东小麦地方品种、山东小麦育成品种和省外引进小麦品种面粉白度值的分布范围分别为63.9~82.9、63.1~83.8和67.2~84.2。筛选出面粉白度值大于80的小麦种质342份(包括白度值大于83的种质26份),其中地方品种22份,山东育成品种(系)228份,省外引进种质92份。从高白度小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子粒硬度指数≥50符合高白度强筋、中强筋或中筋的种质资源18份,对培育中筋以上高白度小麦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口味和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种质 子粒 面粉白度 硬度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济转型期矿业城市自然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与调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辽源市是典型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业城市,经过长期的开采,其域内的煤炭资源已经趋于枯竭,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运用熵权指数法对1990—2009年共20个样本年的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的演化趋势经历了两个阶段:1990—2001年,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呈现震荡减弱的趋势;2002—2009年,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呈现震荡增强的趋势,并提出了降低脆弱性的调控策略。

关键词: 脆弱性 自然系统 矿业城市 熵权指数法 辽源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整地时期对东北雨养区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北雨养区春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春季和秋季2个整地时期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玉米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整地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与春整地相比增产8.7%(P<0.05)。秋整地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播种前和苗期耕层土壤(0-20cm)含水量分别比春整地高18.9%和5.6%。整地时期对种子层土壤(0-10cm)的物理特性影响不明显(P>0.05),但秋整地可显著改善10-40cm的根层土壤物理性状,其中土壤孔隙度比春整地平均提高10.0%,而土壤容重则比春整地平均下降11.6%。整地时期对0-40cm层次的土壤硬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秋整地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物理蓄水性能和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保证较高的成株率和成穗率,进而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关键词: 土壤耕作时期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水分 玉米 产量

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构成特性分析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对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即无肥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为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小;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即高产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穗粒数;超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即超高产处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单位面积穗数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最小。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耐冷性状的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来源于中国11个省份和其他9个国家的347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研究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冷水反应指数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云南和日本品种的孕穗期结实率及其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从总体趋势上看,在自然低温下,除个别省份外,我国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地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自然条件相比,冷水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关键词: 粳稻选育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聚类分析

基因枪共转化法获得玉米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基因枪共转化方法将磷高效利用phy基因、钾高效利用AlHAK1基因和筛选标记bar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H99的1 500块愈伤组织中。经PCR分析,获得79株阳性植株,其中53株为AlHAK1阳性,49株为phy阳性,23株为AlHAK1和phy阳性,单基因转化率为5.27%,双基因转化率为1.53%,共转化整合比率达到29.11%。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基因枪 共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κ-酪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关联性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草原红牛κ-酪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κ-酪蛋白基因外显子5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TT、TC和CC三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此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呈显著相关,乳蛋白:C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1),而CT基因型也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乳糖:TT基因型和T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而TT和TC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1)。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1)。结果表明,κ-CN基因对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初步推断κ-CN是控制这一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是影响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高乳蛋白及低乳糖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关键词: 草原红牛 κ-酪蛋白基因 PCR-RFLP 泌乳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和Na_2CO_3胁迫下的高粱MAPKs基因家族表达模式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NaCl和Na2CO3胁迫下高粱MAPKs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探索高粱MAPKs基因在胁迫条件下参与信号传导的机理.结果表明,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出16个MAPKs基因,命名为SbMPKs.这些SbMPKs在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表明中性盐胁迫诱导的信号响应不同于碱性盐.在NaCl胁迫下,除了SbMPK13的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外,所有高粱MAPKs基因在24 h内表达持续上调;在Na2CO3胁迫下,只有SbMPK3,SbMPK10和SbMPK13表达上调,表明这3个基因可能与高粱碱性盐胁迫应答反应有关.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bMPK13属于C组MAPKs基因,并且与水稻中受脱落酸(ABA)和盐胁迫诱导表达的OsMAPK2亲缘关系较近,进一步证实了SbMPK13可能是参与高粱盐胁迫应答的重要调控基因.

关键词: 高粱 MAPKs基因 表达模式 计算识别 盐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子粒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子粒中植酸酶活性检测方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底物浓度0.1 mmol/L,pH 5.5,反应时间30 min为最佳测定条件。

关键词: 玉米子粒 植酸酶活性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肉牛品种杂交西门塔尔杂种牛效果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西门塔尔杂种牛的效果,筛选出产肉量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杂交组合,为大规模开展杂交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红安格斯、利木赞、夏洛莱(法系)、德国黄牛4个品种牛,分别杂交西门塔尔杂种母牛,产犊后从每个杂交组合中选择11头断奶小公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并进行屠宰和肉质评定。结果表明:红安西杂组合杂交效果最好,其次是利西杂及夏西杂,德黄西杂组合杂交效果较差。说明在生产实际中,如果采用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出栏、屠宰,应优先选择红安格斯×西门塔尔杂交组合。

关键词: 不同肉牛品种 杂交 西门塔尔杂种牛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