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河南省规模化猪场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设计了6大类药物24对引物,分别扩增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24个耐药基因,对2017年1-12月从河南省猪场分离鉴定的52株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24个耐药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四环素、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链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率较高,而头孢类耐药率最低.EFT+CAZ+CTX+CFP+CZ+AMX+AMP+OFL+ENR+CIP+GEN+KAN+AMK+TE+STR+NEO+SXT+FFC为最为流行的耐药型.β内酰胺类以blaTEM阳性率最高,氨基糖甙类strA基因阳性率最高,四环素类以tet(A)基因阳性率最高,喹诺酮类以gyrA基因阳性率最高,磺胺类以sul2基因阳性率最高.河南省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十分严重,耐药机理复杂.

关键词: 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东葡萄酸腐病规范化防控技术

河南农业 20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作物研究 2019

摘要:为了给芝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周10J5、驻11J19、周芝5号等品种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好.相关性分析显示,芝麻产量与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千粒重、空稍尖呈正相关,与始蒴高呈负相关.

关键词: 芝麻 品种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周口生态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DS-PAGE与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HMW-GS组成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PAGE和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同时对91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在Glu-1位点共出现14种亚基类型和28种亚基组合.Glu-A1位点有3种亚基类型,分别是1 (59.34%)、Null (37.36%)、2~*(3.30%);Glu-B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分别是7+8(52.75%)、7+9(25.27%)、7(12.09%)、13+16(7.69%)、14+15(2.20%); 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46.15%)、3+12(13.19%)、4+12(8.79%)、5+10(29.67%)、10(1.10%)和12(1.10%).主要亚基组合类型为1/7+8/5+10(14.29%)、1/7+8/2+12(12.09%)、Null/7+8/2+12(12.09%).荧光标记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含有Ax2~*、Dx2、Dx5、Dy10、Dy12的材料分别为3、42、27、28、63份,与SDS-PAGE检测结果相吻合.供试材料品质评分介于5.5~11.0分,平均评分为7.78分,亚基组合Null/13+16/5+10和1/13+16/2+12评分较高,均在10.0分及以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4类,其中第Ⅲ类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小麦材料.

关键词: 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小麦 黄淮麦区 SDS-PAGE 荧光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具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的香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法与斜面纯化法从河南红油香椿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 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高活性菌株.从香椿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株,其中,菌株56-50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最高 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24.98±1.89)%.菌株56-50和TS47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56-50对ABTS+·和DPPH·的清除活性分别为(95.92±0.40)% 和(91.77±0.45)%,TS47对DPPH·的清除活性为(94.55±0.15)%.菌株56-50和TS8分别对豪氏变形杆菌和欧文氏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圈为(20.33±0.08)mm和(15.11±0.07)mm.综上,菌株56-50均具有较好的 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并根据18S rDNA测序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属.该研究为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 α-糖苷酶抑制剂、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椿 内生真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细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越夏黄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中国瓜菜 2019

摘要:越夏黄瓜栽培是河南省黄瓜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茬口,此期由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严重,栽培难度较大.笔者针对越夏黄瓜栽培的环境条件及品种的特征特性,从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河南地区越夏黄瓜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黄瓜 夏季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拔节期与抽雄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度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生理响应机制,筛选抗旱种质资源,通过可控移动旱棚对拔节期和抽雄期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中度干旱胁迫,测定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热图和隶属函数平均值(AVG)分析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各个生理指标的响应程度并进行抗旱性归类.结果 表明,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抽雄期玉米自交系的叶片RWC、Chl和Car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ro含量及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拔节期,郑6613、郑718、吉853、郑6722、郑7413、郑754归于抗旱型自交系,郑663归为中抗型自交系,B73和自交系DH351归为敏感型自交系;在抽雄期,郑6613、吉853、郑6722、自交系郑663归于抗旱型自交系,DH351、郑718、郑7413、郑754归为中抗型自交系,B73归为敏感型自交系.其中郑6613、吉853和郑6722在2个生育期均表现为较强的抗旱性,这些种质的应用对今后的抗旱育种及应对黄淮海高温干旱天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玉米 中度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热图 平均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郑红22脱毒及适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材料,筛选适合郑红22茎尖再生的分化培养基,并对郑红22脱毒再生植株进行扩繁和移栽,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比对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的影响,以明确适宜郑红22的高效脱毒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当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嘌呤)的添加量分别为0.1、3 mg/L时,郑红22茎尖分生组织的再生率最高,为54.58%。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郑红22的鲜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种植密度为48 750株/hm~2时,鲜薯产量最高,为46 906.78 kg/hm~2。当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75.0、75.0、180.0 kg/hm~2时,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最高,为47 555.02 kg/hm~2,比不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16.09%。

关键词: 郑红22 甘薯 脱毒 密度 肥料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ZmPPDK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C_4型ZmPPDK基因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以小麦品种周麦23为受体,获得了转ZmPPDK基因小麦株系T14和T39,并于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了2个转基因株系及受体亲本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合相关基因表达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4和T39在2个测定时期10:00-14:00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在灌浆期2个转基因系的提高幅度均最大,分别达17.24%和21.11%。转基因小麦的ZmPPDK基因及内源CA、NADP-ME、FBP等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ZmPPDK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4.13和15.28倍,并显著高于光合相关基因。在13:00时刻,转基因小麦的F_v/F_m和Φ_(PSII)均显著高于对照,而W_K和V_J显著低于对照。转基因小麦的2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0%和5.02%,千粒重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转玉米ZmPPDK基因小麦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显著优于对照,玉米ZmPPDK基因具有改善C_3植物光合特性并提高其产量的潜力。

关键词: 小麦 ZmPPDK基因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ITE转座子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因子(MITE)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其活动能够在物种内形成丰富的多态性,在基因组进化和基因调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286对不同MITE家族侧翼序列筛选的特异引物,对101个中国油菜、27个加拿大油菜和29个合成油菜品系(共157个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以明确MITE家族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以及在不同油菜品种之间插入的遗传多样性,进而探讨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86对引物中筛选出60对条带清晰重复性高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例21.0%;其中Stowaway-like家族和Tourist-like家族特异引物的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4.6%和20.0%.(2)PCR扩增结果显示,60对多态性引物对中国、加拿大、合成油菜品系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4 029、1 044、1 087条清晰可辨的条带.(3)UPGMA聚类显示,中国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5,加拿大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3~0.95;合成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64~0.93.研究表明,MITE在基因组中大量随机插入,形成种内丰富的多态性,利用MITE家族引物检测不同地区的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可为油菜的育种找到许多尚未被开发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因子(MITE)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