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4个羊草品种(系)耐盐性评价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羊草品种(系)耐盐性,试验以JM007、JM009、吉生1号和东北羊草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200,400,600 mmol/L) NaCl胁迫对其萌发期萌发指标和幼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纯化水/Hoagland营养液为对照(CK),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羊草品种(系)耐盐性。结果表明:羊草萌发期和幼苗期的各项指标均受到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影响,但不同指标对NaCl胁迫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随着NaCl浓度升高,羊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种子活力、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此外NaCl胁迫对羊草胚芽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胚根长。与CK相比,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4种羊草幼苗MDA、Pr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JM007羊草幼苗S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JM009、吉生1号和东北羊草幼苗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东北羊草外,其他3种羊草幼苗POD、CAT活性相较CK均显著增加(P<0.05);与CK相比,JM007和JM009羊草幼苗SS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吉生1号羊草和东北羊草幼苗SS含量呈现先平稳后骤升最后下降的趋势。按综合评价(D)值排序,萌发期为JM009>JM007>吉生1号>东北羊草,幼苗期为JM007>吉生1号> JM009>东北羊草。说明JM009羊草种子在萌发期耐盐能力较强,JM007羊草则在幼苗期耐盐能力较强。

关键词: 羊草 耐盐性 萌发期 幼苗期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在畜禽肠道健康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适量服用益生菌对宿主健康有益.益生菌具有抗毒素、抗致病菌和缓解腹泻的作用,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宿主免疫力.在畜禽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以补充肠道微生物种群,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恢复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文章综述了益生菌的筛选标准、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益生菌对机体肠道结构、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等的影响,为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益生菌 畜禽 肠道菌群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酶协同发酵对玉米蛋白粉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优化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蛋白粉工艺条件,从而提高玉米蛋白粉的消化性。该研究是在酸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最优条件作用下,以玉米蛋白粉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蛋白粉产物的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氨基酸和体外消化率等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乳酸菌发酵料液比1∶4(g∶mL),接种量0.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24 h。协同发酵处理后,亲水氨基酸含量从32.19 mg/g升高至35.25 mg/g,游离巯基含量由65.43μmol/g升高至88.42μmol/g,体外消化率由60.15%升高至80.42%。综上,菌酶协同发酵可显著增加玉米蛋白粉的体外消化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菌酶协同发酵 乳酸菌 体外消化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氯磺草胺在东北地区春大豆田的应用效果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双氯磺草胺土壤封闭与茎叶处理对东北地区春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2~76.5 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用于大豆田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施药后60 d,对东北地区常见阔叶杂草藜、本氏蓼、苍耳、苘麻、水棘针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0.0%以上,对龙葵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87.0%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总株防效为93.3%~99.0%,总鲜重防效为94.7%~99.4%。25.2~63.0 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后30 d,对本氏蓼、苍耳、苘麻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3.0%以上,对水棘针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高于82.0%,对藜、龙葵的株防效为59.8%~85.5%,鲜重防效为62.5%~90.9%。对阔叶杂草总的株防效为80.1%~93.2%,总的鲜重防效为82.2%~95.9%,施药后初期,大豆叶片有受害症状,后期新生叶片正常。双氯磺草胺土壤封闭和茎叶喷雾施药方式都能有效控制东北地区春大豆田的阔叶杂草,但依据大豆产量分析,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剂量25.2~76.5 g/hm2 4个土壤封闭处理区大豆产量与人工除草相比差异不显著。本试验为大豆田苗后除草剂选择提供了新思路,茎叶喷雾施药方式适宜的剂量为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1.5~37.8 g/hm2;土壤封闭施药方式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适宜的施药剂量为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25.2~50.4 g/hm2

关键词: 杂草防除 大豆 双氯磺草胺 土壤处理 茎叶处理 防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型皮燕麦新品种——科合3057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合305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2012年以国外引进的饲用型燕麦品种HZY302为母本、粮饲兼用型裸燕麦品种白燕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饲用型皮燕麦新品种.于2023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BV-2022-003.

关键词: 配制杂交组合 皮燕麦 饲用型 粮饲兼用型 燕麦品种 裸燕麦 白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幕结构对威代尔葡萄多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为试材,比较了避雨栽培条件下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大厂形水平叶幕和扇形直立叶幕4种树体结构对果实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厂形水平叶幕,威代尔葡萄果皮和种子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0.33、60.48 mg/g,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3.61、55.35 mg/g,黄烷-3-醇含量分别为11.76、34.89 mg/g,单宁含量分别为2.55、10.80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5.30%、141.59%,FRAP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68%、284.41%,除果皮黄烷-3-醇含量与小厂形V形叶幕、种子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小厂形V形叶幕和小厂形直立叶幕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及扇形直立叶幕。综上,避雨栽培条件下,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选择大厂形水平叶幕的树体结构可提高其果实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性。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威代尔 避雨栽培 树体结构 多酚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骨骼肌对低温环境的应答反应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会导致猪只发生应激反应,造成抗病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等,是影响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猪对低温应答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然没有准确的解析.本研究以具有明显耐寒特性的地方猪种民猪为主要研究对象,将 9 头 6 月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民猪随机分成 3 组,2 组置于半敞篷舍内饲养,其中1组低温处理3 d(短期低温处理组),1组低温处理58 d(长期低温处理组),第3组为正常舍内饲养(对照组).采用PCR矩阵的方法,对骨骼肌中 90 个与细胞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筛选受低温诱导的应激基因.结果发现,长期低温处理下,有 7 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上调,分别是CCT8、CYP11A1、DNAJ A4、DNAJ B6、DNAJ C8、HSPB2和HSPB3,1 个基因CYP11B2发生了极显著上调,未发现受到抑制的基因;短期低温处理下,有 3 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上调,分别是DNAJ C8、GPX1、PON3,1 个基因SOD1发生了极显著上调,1 个基因HOPX受到了显著抑制.对 2 种处理下均发生显著上调的DNAJ C8基因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符合基因进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可考虑将其作为机体发生低温应答反应的一个标志基因.综上,民猪骨骼肌应激基因对短期和长期低温处理应答反应不明显,仅 11 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键词: 民猪 骨骼肌 低温处理 细胞应激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育肥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CPP)对育肥肉牛公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体重(281.98±38.05) kg的西门塔尔牛公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4%、0.6%、0.7%的不同CPP,测定公牛生长性能、肠道优势菌群丰度、血液生化指标。预试期15 d,正试期6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有提高,其中试验A、C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料重比均下降,其中试验A、C组显著降低(P<0.05)。(2)肠道优势菌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试验A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在试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各组肠道菌群门的丰度在试验前后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拟杆菌门丰度与试验B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A组髌骨细菌门丰度与C组差异显著(P<0.05)。(3)日粮中添加CPP后血液中总蛋白降低,白蛋白升高。说明添加CPP可增加公牛瘤胃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髌骨细菌门丰度,A组调节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优势明显;添加CPP还可以明显改善公牛免疫力。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育肥牛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seq的大豆棕色荚皮L2基因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荚皮的颜色是重要的驯化性状和表型特征,与炸荚习性和躲避捕食关系紧密。大豆荚皮颜色主要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棕色荚皮L2基因尚未被鉴定。为了在大豆基因组上对该基因进行鉴定,为大豆棕色荚皮相关基因功能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栽培大豆中龙优203(黄色荚皮)和野生大豆FF1235(黑色荚皮)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2群体棕色豆荚和黄色豆荚单株构建混池进行BSA-seq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交换单株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棕色荚皮性状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棕色荚皮L2基因关联区域位于3号染色体0~0.75 Mb的区段。进一步开发InDel分子标记进行精细定位,获得具有多态性的InDel引物7对。最终将棕色荚皮位点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Indel-L2-3~Indel-L2-6,物理距离为344 kb。定位区间内共有候选基因32个,其中Glyma.03G005700基因注释为异丙基苹果酸聚合酶,与已发现的黑色荚皮基因L1(Glyma.19G120400)高度同源,其功能为将4-羟基丙酮酸转化为红果酸和番石榴酸,可能是调控大豆棕色荚皮形成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大豆 荚皮颜色 基因定位 BSA-se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处理对东北黑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 40 年的长期氮磷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未施肥处理(CK)、氮肥处理(N)、磷肥处理(P)和氮磷处理(NP)下黑土土壤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长期氮输入显著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NO3--N、NH4+-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而磷输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总磷含量.土壤真菌类群门水平最丰富的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 63%~68%),毛霉门(相对丰度为 15%~20%)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 9%~15%).不同施肥处理对真菌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NP处理土壤真菌扩增子序列变异数目和香农指数分别为 405 和 4.16,显著低于CK,分别为 502 和4.64.基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发现NP和N处理真菌群落结构与CK和P处理显著分开.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性质包括pH,NO3--N和DON是影响土壤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见,长期氮磷施肥处理通过影响土壤性质而对土壤真菌群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氮磷输入 真菌群落 土壤酸化 长期施肥 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