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膜残留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地膜残留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根据地膜的分类、特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地膜残留对土壤、作物生长等的影响,并基于地膜残留管理的成功经验、政策与法规在地膜残留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地膜科学使用及其污染治理的策略,以减少普通地膜对耕地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主栽品种和湖北的39个主栽和后备品种,采用双花滴注接种法开展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供试材料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Fhb7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并对55个小麦品种测定其收获后籽粒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有21个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抗性鉴定为中抗的21个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未检测出目标抗赤霉病基因,推测其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或未检测的抗赤霉病基因;55个小麦中仅‘华麦169’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22.34%;‘新麦18’‘扬麦11’和‘西农979’等5个品种携带Fhb2,平均病小穗率为28.34%~45.92%;‘偃展4110’‘衡观35’和‘烟农19’等5个品种携带Fhb4,平均病小穗率为26.73%~65.59%;‘良星99’‘华麦1123’和‘襄麦35’等13个品种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32.96%~70.81%;未检测到携带Fhb5的品种。籽粒DON毒素测定结果表明,田间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21个品种中,其籽粒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8倍,有8个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超过3 500μg/kg,田间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13个品种中,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4倍,除‘扬麦13’‘鄂麦352’和‘荆麦66’这3个品种DON毒素含量低于3 500μg/kg,其余10个均高于3 500μg/kg。这些检测结果充分说明对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筛选来说,田间抗病鉴定取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即使田间鉴定为中抗,也有必要对品种的籽粒DON毒素进行测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品种的综合抗赤霉病潜力。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DON含量 种质资源


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的桑椹菌核病严重度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5种不同发病级别的1万张桑椹果实图像进行训练,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迁移学习法,获得桑椹菌核病严重度目标检测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鲁棒性,与同样采用迁移学习的EfficientDet、Faster R-CNN和YOLOv4原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YOLOv3模型对健康果实和菌核病果实检测的平均精确率均值为0.79,比其他模型提高6.76%~54.90%,其对不同发病级别菌核病果实检测的平均精确率比其他模型提高7.04%~80.95%,查准率和查全率为最优或者次优.采用Flask+Vue技术构建的检测识别系统可在1s内获取病害严重度、果实大小、置信度信息,也能实现对视频的动态识别,为桑椹种植中自动化病害监测和快速高效精准施药提供了可靠的软件处理平台.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深度学习算法 迁移学习法 YOLOv3 病害严重度检测


基于乡村文化振兴视角的荆楚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荆楚农耕文化内涵和特色、荆楚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及成效进行系统梳理,指出荆楚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还存在遗产信息库不完善、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传统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承困难、专项经费的供给机制匮乏、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建议:一是摸清湖北省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存量;二是挖掘与利用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三是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科技与人才支撑;四是加大荆楚农耕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五是加大荆楚农耕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人员技术能力管理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中,人员技术能力管理是保障检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从总体原则、人员的选择、培训、能力确认、授权、监督、档案管理等方面概述了人员技术能力管理的要点。人员技术能力管理应结合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要求和农业质检工作的实际需要,覆盖岗位要求、人员选择、培训、能力确认、授权、监督、档案管理全链条,做到标准化、精细化、有效化,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人员 技术能力 管理


葡聚糖对鱼糜凝胶体外消化特性和糖基化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鱼为研究对象,葡聚糖(7 000 u)为抗冻剂,探讨葡聚糖对鱼糜凝胶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研究鱼糜凝胶在不同消化阶段的消化率、水解度、游离氨基酸、消化产物结构和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的变化,分析添加葡聚糖对鱼糜凝胶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糖组学鉴定葡聚糖化位点。结果表明:模拟消化末期,鱼糜凝胶的消化率为(69.56±0.59)%,水解度为(1.91±1.27)%,鱼糜凝胶的消化主要发生在小肠阶段,且添加葡聚糖不影响鱼糜凝胶的消化性。消化后鱼糜凝胶中蛋白的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减少了28.55%,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增加了41.04%。与CA组相比,添加葡聚糖的鱼糜凝胶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AGEs含量显著降低(P <0.05)。采用LC-MS/MS质谱共鉴定到69个N-糖基化蛋白质,70个N-糖基化肽段,122个N-糖基化位点。葡聚糖参与鱼糜凝胶糖基化反应的主要作用位点为A0A3N0Y8X2(N698、N699)和A0A3N0Z907(N74)。


湖北省潜江小龙虾中镉、铅、砷、铬、汞含量分析及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4
摘要:对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中镉、铅、砷、铬和汞5种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为保障潜江龙虾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养殖基地采集样品202份,用微波消解仪对样品进行消解,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镉、铅、砷、铬.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目标危害系数法和危害指数法对小龙虾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并通过计算得出各类人群每日和每年可接受的小龙虾最大消费量.结果表明,镉、铅、砷、铬和汞5种重金属含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其中镉、铅、砷、铬和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5 26、0.026 4、0.008 94、0.027 2和0.035 mg/kg;小龙虾的5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均远小于0.2,污染等级均为安全级别;单一目标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均远远小于1.0,表明没有明显的膳食摄入健康风险;各类人群每日和每年可接受的小龙虾最大消费量与人群体重呈正相关性,其中可接受的潜江小龙虾最大年消费量在86.0~317.8 kg/年,远远超过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总体而言,湖北省潜江小龙虾重金属含量值处于正常背景水平,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很低.
关键词: 潜江小龙虾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目标危害系数法


辣椒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aCHS0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辣椒杂志 》 2024
摘要: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在植物黄酮类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aCHS02 在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中辣椒类黄酮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分析了CaCHS02基因的基因特征、蛋白特点和基因表达模式,并构建了CaCHS02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瞬时过表达CaCHS02(35S:CaCHS02)的辣椒植株.结果发现,瞬时过表达CaCHS02的辣椒植株叶片中CaCHS02发生显著超量表达,其中编码类黄酮代谢途径中其他关键酶基因(CaCHS02、CaPAL、CaC4H、Ca4CL、CaCHI、CaFLS和CaF3H)的表达水平同步显著上调;超表达CaCHS02 促进辣椒叶片中查尔酮合成酶酶活性、总黄酮含量和辣椒叶片的α-葡糖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提升.研究表明,CaCHS02在辣椒类黄酮代谢过程中发挥正向调控功能,过表达 CaCHS02提高了辣椒叶片的α-葡糖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为解析辣椒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选育高α-葡糖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功能辣椒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辣椒 查尔酮合成酶 CaCHS02 类黄酮 α-葡糖糖苷酶抑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