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甲氧苄啶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甲氧苄啶是广谱类抗菌药物,研究其用于防治家蚕细菌病在蚕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家蚕5龄第5天幼虫以22μg/g剂量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蚕体血浆样品进行固相萃取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甲氧苄啶浓度,并用DAS 3.0.1软件做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蚕体血浆中的甲氧苄啶浓度,其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均在规定范围内,血浆中甲氧苄啶的质量浓度在0.63~4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药物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甲氧苄啶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0-t)=414.81 mg/L·h-1,Tmax=24 h,Cmax=17.36 mg/L,T1/2=8.53 h,MRT(0-t)=19.77 h。研究结果提示:甲氧苄啶在蚕体内的吸收、代谢良好,可在蚕体内维持较长时间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 蚕用药剂 甲氧苄啶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茶叶安全现状及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茶叶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超标及非茶异物等方面。为对茶叶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和科学追溯,重点介绍了5种食品产地追溯技术,即RFID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技术、电子鼻技术和近红外光谱,这些技术为有效地规范茶叶市场和保障茶叶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密度和播期对杂交水稻广两优272产量形成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考察了不同栽培密度和播期对广两优272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272栽培密度为22.8万穴/hm2、播期在4月15日时产量最高。随着广两优272栽培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增加而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数增多而穗实粒数减少;播期推迟,该品种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而穗实粒数减少。栽培密度、播期两者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在栽培密度25.8万穴/hm2时,广两优272产量最高可达9 611.7kg/hm2;4月25日后播种,广两优272产量显著降低,提前播种产量略有增加。广两优272作为一种高产迟熟中稻品种,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或略提前,栽培密度应保持25.8万穴/hm2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桑树根际解有机磷细菌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施肥桑树根际解有机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并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施肥桑树根际解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各施肥处理分离到的菌属主要包括贪噬菌属、气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伯克氏菌属等。施用3 000kg/hm2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TA)处理的土壤中解有机磷细菌数量、种群结构、Shannon-Wiene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S)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TA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TA处理土壤中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空白(CK)处理的土壤中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究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了普通塑料盘毯状秧苗插秧植伤重、秧苗本田缓苗期长、返青分蘖慢的技术缺陷。通过对该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江汉平原水稻生产应用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械插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USF1基因的多态性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分离克隆了猪USF1基因第10内含子的序列,测序发现在130 bp处存在一T-C突变,引起Alu I酶切多态。利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4个猪种USF1基因第10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在国外猪种中等位基因T的频率占优势;而在中国猪种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占优势;在421头大梅F2代资源家系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发现该多态与瘦肥肉比例、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眼肌宽、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与瘦肉率、眼肌高极显著相关(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鱼鳞酶溶性胶原蛋白肽脱腥脱苦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鱼鱼鳞提取的酶溶性胶原蛋白肽(papain soluble collagen peptide,PSCP)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截留分子量纳滤膜对PSCP回收率的影响;并以正交实验L9(34)研究了不同β-环糊精添加量、水浴时间、水浴温度对PSCP腥苦味及回收率的影响;最后分析了PSCP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结果显示,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400~600u时,PSCP回收率最小(16.71%),推测PSCP分子量介于300~600u之间。β-环糊精最佳包埋条件为:添加量4%、水浴温度70℃、水浴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回收率为92.21%,感官评分为9.30,脱腥脱苦效果最好。PSCP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有16种氨基酸含量大于1%,共占总氨基酸含量的99.07%,其中羟脯氨酸含量大于8%。该方法及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