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的蒸汽压片或膨化处理对犊牛瘤胃挥发酸比例和细菌区系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12头荷斯坦公犊((21±3)d)研究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的蒸汽压片或膨化处理对犊牛瘤胃发酵和细菌区系的影响。犊牛随机分为3组,采食3种开食料。开食料原料组分相同,据其中玉米和大豆的加工方式分为3个处理组:膨化处理组(PCON)、蒸汽压片组(SFCS)及常规粉碎组(对照组,NCON)。试验期为10周,每周或每2周采集犊牛瘤胃液测定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及其组成,并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测定细菌区系的组成。结果表明,瘤胃中总VFA浓度在第6和第9周受日粮中原料加工方式的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SFCS组犊牛瘤胃中的丁酸摩尔比例在第5和第11周较其它2组犊牛高(P<0.05)。PCR-DGGE结果表明,3组犊牛瘤胃中的细菌种群随年龄增长的组成情况基本一致,但SFCS组犊牛瘤胃中细菌的组成较其他2组相对复杂。结果提示:与其它2组相比,蒸汽压片处理有助于犊牛瘤胃的发酵和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10个高梁品种分别播种于山西榆次、辽宁沈阳、甘肃平凉、贵州贵阳和湖南长沙5个地区,淀粉、蛋白质、单宁和脂肪4项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4个品质性状均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不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点籽粒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平均值为2.59%,单宁最大,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1.57%,蛋白质和脂肪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3%和18.63%,远远高于淀粉和低于单宁,说明不同品种淀粉含量变化相对较小,而单宁含量则有很大的变异,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改进潜力。分析影响品质性状的主次因素,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以基因型×环境效应为主,基因效应也较大。单宁含量以基因效应为主要因素,蛋白质含量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脂肪含量的环境、基因型、基因型×环境效应三者所占总平方和的百分比比较接近,几乎是基因型、环境和互作效应平均作用的结果。在今后品种引进和选育方面应考虑这些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和互作效应,以提高品种选育效果和生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小麦麦麸多糖的制备与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水和饱和Ba(OH)2溶液为提取介质,采用高压辅助水提取、Ba(OH)2碱提取和碱后水提取等方法制备黑小麦麦麸中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并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红外光谱(IR)分析黑小麦麦麸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高压辅助水提组分(WEPH)主要由葡萄糖(G lc)、阿拉伯糖(Ara)和木糖(Xyl)组成,是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混合物;Ba(OH)2碱提组分(AEPH)主要由Ara和Xyl组成,物质的量比为Ara:Xyl=1:1.66,表明含有较纯的戊聚糖,其Ara/Xyl比值为0.60;碱后水提组分(AEPH-H2O)的85%由葡萄糖(G lc)和半乳糖(Man)组成,主要为β-葡聚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以及少量戊聚糖。富含戊聚糖的AEPH组分相对分子质量最高,为3.81×105,而以β-葡聚糖为主的WEPH和AEPH-H2O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其中单一峰组分AEPH-H2O为2.40×1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厂煤粉尘沉降特征及其对周边土壤主要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外定期观测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太原市某电厂储煤场周围下风向900 m范围的总降尘和煤粉尘的沉降规律,及其对该范围内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距离内,降尘总量和煤粉尘量随着离储煤场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离储煤场300 m的最近观测点在3月份降尘总量和煤粉尘量最高,分别为84.38和34.48 t.30 d-1.km-2。距污染中心越近的地方,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也随着煤粉尘降落量的增加有活跃的趋势。但是除土壤速效钾外,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尚未有规律性变化。总之,煤粉尘的降落明显增加了土壤表层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同时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跃。
关键词: 煤粉尘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质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 0、150、210和270 kg/hm2)和灌水量(900、1200、和1500 m3/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在表层(0—20 cm)含量最高,在0—200 cm剖面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作物吸氮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均与施氮量和总氮输入量呈显著相关,氮素输入量每增加1 kg,作物吸氮量仅增加0.301 kg,而表观损失量增加0.546 kg,是作物吸氮量的1.8倍左右。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剖面中NO3--N的损失量逐渐减少。夏玉米子粒吸氮量和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回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以处理W1500N150最高,分别为46.15%和12.98kg/kg;氮肥生理效率以处理W1200N150最大,为34.49 kg/kg。本试验条件下,以水氮处理W1500N150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表观损失量较低,夏玉米氮肥回收效率和农学效率较高。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灌水量 硝态氮积累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铬在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体内的累积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是通过消化途径实现代谢过程的。本文中以不同浓度六价铬(Cr6+)溶液(0、7.5、15、30mg·L-1)培育的小麦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从4龄若虫开始进行慢性染毒,待其发育到成虫时分别测定虫体、粪便、小麦叶片内的Cr含量以及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生长于0、7.5、15、30mg·L-1Cr6+溶液中的小麦,其叶片中Cr浓度分别为5.77、6.85、9.88、18.33μg·g-1。随着Cr6+浓度的增加,虫体内和粪便中Cr的累积量也逐渐增大,在30mg·L-1时达到最大值。中华稻蝗体内SOD活力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未达到显著水平。而CAT、GPx活力和T-Aoc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5mg·L-1时达到最大值。本文结果表明,中华稻蝗体内的Cr含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是对环境中重金属Cr污染的一种间接反应。通过测定中华稻蝗体内的Cr含量,可以对环境中Cr污染进行评估;同时,中华稻蝗抗氧化酶系统在机体防御过氧化物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华稻蝗 铬(Cr)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总抗氧化能力(T-Ao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剂型、喷雾参数与采样方法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原始沉积量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代森锰锌为对象,研究了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技术对小油菜施药后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的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94.4~115.8mg/kg)明显高于70%可湿性粉剂(34.3~86.1mg/kg)和75%水分散粒剂(61.1~82.4mg/kg);同种剂型和剂量条件下,施药液量的多少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药液量的增加,沉积量呈递减趋势;喷片孔径从0.7mm增大至1.6mm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沉积量由86.3mg/kg减小至65.1mg/kg;喷雾压力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影响不大;采用对角线采样方法,当采样数量为5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与采样数量15,25相比差异显著;当采取随机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别为25,50和100时,三者之间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对角线采样法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方法成为影响农药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药剂型 喷雾参数 采样方法 小油菜 代森锰锌 原始沉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