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岭发垫刃线虫(Trichotylenchus changlingensis)双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岭发垫刃线虫(Trichotylenchus changlingensis)是一种迁移性植物外寄生线虫,该线虫于2011年首次在我国吉林省长岭县发现,并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最新分类系统将其归为发垫刃属[1,2]。该线虫能引起玉米叶片黄化,植株矮化,茎基部开裂,茎节缩短等症状,该病发生率普遍在21%~67%,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实套袋对梨果综合品质的影响
《河北果树 》 2018
摘要:我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梨果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除了要求果实外观漂亮外,更关注果实营养成份及内在品质。为生产绿色有机果品,改善外观品质,减少农药残留,我国在梨、苹果、桃、葡萄等果树栽培中实施了套袋技术。果实套袋可使果表细嫩、光洁、无污染、着色快,明显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1~2]。有报道认为适宜的果袋能够提高黄冠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华北平原区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土柱试验方法。大田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垄侧施磷(T-side)、8 cm土层施磷(T-8)、16 cm土层施磷(T-16)、24 cm土层施磷(T-24)以及3层(8、16、24 cm土层)均匀施磷(T-all)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土柱试验,研究8 cm施磷(P 8)、16 cm施磷(P 16)、24 cm施磷(P 24)以及3层均匀施磷(P-all)对夏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磷肥不同施用深度显著影响夏玉米产量,玉米籽粒产量依次为T-24处理>T-all处理>T-16处理>T-side处理>T-8处理>CK,T-24处理玉米产量较T-side处理提高了10%,差异显著。玉米地上部磷素累积量在八叶期、吐丝期、收获期分别以T-side处理、T-8处理、T-all处理最高。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玉米收获期氮素吸收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长度以P 24处理最高,与CK、P-all和P 8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68%、18%、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玉米根系在磷肥施用点处集中生长,磷肥深施有利于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结论】磷肥深施能够诱导根系向深层生长,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以磷肥集中施在24 cm土层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醋酸钙对赞皇大枣裂果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研究田间喷施Ca(Ac)2对赞皇大枣裂果及树体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施Ca(Ac)2质量分数的升高,裂果率逐渐降低;喷施1%,2%Ca(Ac)2处理的裂果率分别为31.58%,31.25%,比对照分别降低31.59%,32.30%。对钙与裂果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和果皮中的钙与裂果率呈负相关关系。喷1%~2%Ca(Ac)2能显著增加树体的Ca含量,降低裂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高赖氨酸夏谷品种"衡谷11号"选育及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 2018
摘要:针对山区干旱严重的现状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确定谷子育种目标为抗旱、高赖氨酸兼顾综合性状好.采用有性杂交方法,水旱平行与系谱法相结合连续定向选择,并对重点材料进行品质跟踪检测,筛选符合目标的品系,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鉴定筛选,最终确定优良品系"200475",2013年通过国家鉴定,定名为"衡谷11号"(国品鉴谷2013005).该品种全生育期抗旱性1级(极强),赖氨酸含量高达0.307%,抗病、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国家二级优质米,在2011年和2012年国家区试中产量居第二位,较对照增产6.33%.在冀中南山区、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冬小麦氮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NP配施>NK配施>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77,201.18,151.07,150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23,140.44,98.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23,140.44,98.37,120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磷肥 钾肥 供肥能力 农学效率 最佳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畦宽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宽,2015-2016年设定2个畦长(45,60m),每个畦长设定3个畦宽(8.3,5.5,2.8m),研究了不同畦宽对麦田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3m畦宽处理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45m畦长条件下灌溉水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但畦长45m+畦宽8.3m与畦长60m+畦宽2.8m土壤硝态氮含量仅相差5.8%,并且该畦长条件下8.3m畦宽处理WUE与其他畦宽处理差别不明显.2.8m畦宽处理土壤水利用率较高,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60m畦长条件下WUE较8.3,5.5m畦宽处理分别高12.7%和7.9%;但旗叶SPAD值和后期LAI较低,籽粒产量减少.5.5m畦宽处理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但旗叶SPAD值和产量与2.8m畦宽处理相当,均低于宽畦处理,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中.因此,畦长45m+畦宽8.3m可得到较高的产量和WUE、畦长60m+畦宽2.8m可得到较高的WUE,二者均可保持较低的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作为该区推荐的畦田宽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
《区域治理 》 2018
摘要:具有公民意识和公共美德的公民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所起到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可以作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共同为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自我意识,起到关键性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天之骄子,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应该将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量齐观,认清其相互关系,为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形成一定的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