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八个地区的2425株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监测数据显示,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2016年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且对啶酰菌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仅在唐山地区检测到了啶酰菌胺的高抗菌株;而不同地区采集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具有差异,但均为咯菌腈的敏感菌株。因此,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仍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但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频率,监测灰霉病菌对其敏感性变化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甜樱桃新品种-玲珑脆
《中国果业信息 》 2018
摘要:"玲珑脆"为中熟甜樱桃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宽肾形,果皮黄色带红晕,有光泽.果个大,平均单果重9.5 g,最大单果重13.5 g,平均横径28.4 mm.果皮厚度达1.14 cm,浅黄色,脆,肥厚多汁,风味甜,鲜食品质上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基因TaHsfB2d的克隆和特性及其对耐热性的调控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响应热胁迫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热激蛋白基因表达进而增强植物耐热性。小麦Hsf家族至少含有56个成员,其中B族11个,含B2亚族5个。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37°C热处理的二叶一心小麦幼叶中克隆获得TaHsfB2d(序列号为AK331994)c DNA序列,序列长1191bp,编码396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括DNA结合结构域DBD和核定位信号序列NLS。同源分析表明,TaHsfB2d蛋白与大麦未知蛋白的相似性最高,为92%。荧光定量分析表明,TaHsfB2d在小麦多个组织器官中组成型表达,其中在成熟植株根系中表达量较高。37°C热胁迫、外源水杨酸(SA)和H_2O_2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上调TaHsfB2d的表达,热激能显著增强SA和H_2O_2对TaHsfB2d表达的诱导。H_2O_2合成抑制剂DPI和羟自由基清除剂DMTU联合处理显著抑制热激对TaHsfB2d表达的上调作用、完全抑制SA对TaHsfB2d表达的上调。通过在洋葱内表皮瞬时表达TaHsfB2d并观察GFP荧光发现,正常条件下,TaHsfB2d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酵母中耐热性鉴定表明,正常条件下,转TaHsfB2d的酵母细胞与转空载体对照酵母细胞的长势没有明显差异,热激处理同时降低,但前者的长势相对更强,TaHsfB2d的导入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推测TaHsfB2d通过水杨酸途径介导植株耐热性调控过程,该过程依赖于H_2O_2存在。
关键词: 小麦 TaHsfB2d 定量表达 亚细胞定位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共培养的水分状态对农杆菌转化玉米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农杆菌与受体的共培养条件,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玉米芽生长点的遗传转化效率,以郑58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用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通过控制农杆菌共培养时的水分提供方式,研究共培养时的水分条件对农杆菌转化玉米芽生长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转化的玉米种子放到加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培养皿放置10~15粒种子,加1.5 mL无菌水,放在25℃暗培养3~4 d,在不影响转化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转化后发芽,可获得较多的转化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群落特征研究
《中药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河北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法对安国17种中药材田间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安国中药材田间杂草有21科42种,其中阔叶杂草32种,以菊科为主;禾本科杂草8种;莎草科和木贼科各1种。优势杂草4种,分别为藜、打碗花、狗尾草和马齿苋;常见杂草7种;一般性杂草31种。伞形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物种丰富度最大,有23种;豆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3.5304和0.8311;菊科类中药材田间杂草辛普森指数最高,为1.0735。经聚类分析将安国中药材田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第1组:菊科、豆科、天南星科和唇形科4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马唐、牛筋草、藜、打碗花、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和头状穗莎草为主;第2组:伞形科、百合科和桔梗科3种中药材田,以狗尾草、山苦荬、藜、打碗花为主;第3组:鸢尾科中药材田,以地丁草和山苦荬等二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为主。结论: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田杂草发生特点为阔叶杂草多于禾本科杂草,并且中药材种类不同,田间杂草群落也有一定差异,应针对不同种类中药材研究不同的除草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组氨酸磷酸转运蛋白TaHP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小麦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组氨酸磷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和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分子机制,以电子克隆结合RT-PCR的方法,从小麦中克隆了组氨酸磷酸转运蛋白基因Ta HP4。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456 bp,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51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为17.71 ku,等电点为9.09,属于碱性蛋白,具有一个HPt结构域和一个负责磷酸基团传递的保守的组氨酸位点。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Ta HP4与水稻和玉米中不含保守组氨酸位点的Os PHP1-Os PHP3和Zm HP4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为62.3%~88.7%;而与小麦中前期已经克隆的Ta HP1-Ta HP3亲缘关系较远,相似性仅为32.2%~34.2%。Ta HP4基因表达模式具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在叶、穗、茎等地上部表达量较高,而在根中则表达量很低。另外,Ta HP4基因受盐、干旱和ABA抑制表达,初步推测该基因可能在小麦抵御逆境胁迫的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麦 细胞分裂素 组氨酸磷酸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养带种、以畜促草 加快农牧业结构优化调整
《农业科技管理 》 2018
摘要:湖北省罗田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县通过国家扶贫资金结合当地优良黑山羊品种,采取了以养带种、种养结合的精准脱贫方式发展农牧业;河北省黄骅市以政府激励、引导为主,国家建设项目为辅,积极引进大型农牧企业,开展了以草促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化农牧业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两县(市)均以"草、畜"为突破口,在南方多山贫困区和北方平原盐碱区深入开展了农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文章在调研两地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农区农牧业结构改革发展地方农业经济的路径,以期对我国县域农牧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牧业 以养带种 以畜促草 种养结合 草畜一体化 结构调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共培养的水分状态对农杆菌转化玉米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农杆菌与受体的共培养条件,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玉米芽生长点的遗传转化效率,以郑58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用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通过控制农杆菌共培养时的水分提供方式,研究共培养时的水分条件对农杆菌转化玉米芽生长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转化的玉米种子放到加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培养皿放置10~15粒种子,加1.5 mL无菌水,放在25℃暗培养3~4 d,在不影响转化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转化后发芽,可获得较多的转化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成熟期QTL定位与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成熟期对粮食周年丰产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为了给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Bubo)和T.spelta L.衍生系(Turtur)为亲本创制的包含186个家系的RIL群体(F6)为材料,构建了包含5 301个标记(4 120个DArT标记、621个SNP标记和560个传统DArT标记),总长为2 464cM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3年4点环境下的成熟期性状进行QTL检测,在LOD>2.5水平下,共定位到15个QTL,分布于小麦的1A、2B、2D、3A、4A、4B、5B、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4.42%~12.67%的表型变异。其中在1A染色体上控制小麦成熟期的QTL贡献率最大;4B染色体的1215714-1068877F0-44CG区间内3年3点均检测到的QTL与1215714标记遗传距离为0.01cM,近乎共分离,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精准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