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病候选基因功能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花叶病毒(CMV)为辣椒的主要病害,鉴定辣椒抗CMV基因并研究其抗性机理是辣椒抗CMV育种的理论基础.前期研究发现,CA02g19570和CA02g19600为辣椒抗CMV主效QTL (qCmr2.1)的候选基因,其中CA02g19570可能性更高.本研究以辣椒抗CMV材料PBC688和易感CMV材料G29为试验材料,采用qRT-PCR和VIGS技术验证候选基因CA02g19570和CA02g19600在辣椒抗CMV中的功能.结果表明,接种CMV后0~28 d的发病过程中,抗病材料PBC688和感病材料G29中的CA02g1957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抗病材料中基因上调水平显著高于感病材料;而CA02g19600在抗、感材料中的基因表达模式无显著规律.在PBC688中沉默CA02g19570后,有6个(60%)植株在接种CMV后出现严重的系统花叶症状,CA02g1957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而沉默CA02g19600后,仅有2个(20%)植株出现轻微的花叶症状.本研究认为CA02g19570是辣椒2号染色体上的抗CMV主效QTL (qCmr2.1)的抗性基因.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 annuum) CMV 抗性基因 基因表达 VIG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汞的抗体制备及免疫分析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金属汞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传统仪器检测的辅助工具,用于样品中汞浓度的高通量筛查.汞的半抗原、抗体和反应信号检测体系是汞免疫分析的关键.研究人员先后基于汞-螯合剂和汞-谷胱甘肽等半抗原,制备了不同性能的汞抗体,并构建了多种汞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本文从抗体制备角度,重点对汞半抗原结构设计以及抗体结合特性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基于不同信号转换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麦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是遗传研究的基础工具,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等领域.本研究基于大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鉴定出的二态性SNP位点,开发出遍布全基因组的118对InDel引物.以49份不同地理来源的大麦种质检测其有效性,筛选出2个等位基因的共显性InDel标记72对,进一步对288份大麦种质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筛选到32个有效性的核心InDel标记,覆盖大麦7条染色体上,平均PIC为0.44,平均MAF为0.34;基于InDel标记位点的供试大麦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揭示供试大麦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能够将具有相同地理来源的多数品种聚为一类.表明开发的32个二态性InDel标记可有效地用于鉴定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且丰富了大麦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上述核心InDel标记在大麦品种鉴定、大麦资源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群体划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9日龄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及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9日龄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及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60只体重[(1528.80±9.77)g]相近的49日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幼兔分别饲喂4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A组14.0%、B组15.5%、C组17.0%、D组18.5%)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幼兔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A组、D组ADG稍高于B组、C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肝脏发育有一定影响,其中D组肝脏重显著高于C组(P<0.05).A组~C组胃pH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盲肠pH无显著变化(P>0.05).2)C组、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D组氮表观消化率高于B组、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采食量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降低,C组最低,采食氮D组最高,粪氮排泄、粪水分含量均以A组最低,A组粪水分含量显著低于B组、C组(P<0.05),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结果一致.3)各组间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U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胆碱酯酶(CHE)、碱式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A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B组、C组、D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B组、C组、D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A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B组、D组(P<0.05),糖原含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低于其他3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5)A组饲料成本与其他3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4.2、122.7、178.1元/t.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时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排泄、血清抗氧化指标有较好的效果.肉兔生产中适当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不会影响肉兔的生长性能,还能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氮排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合成,促进机体健康.
关键词: 饲粮粗蛋白质 幼兔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抗氧化 脂肪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DV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PEDV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方法]以重组表达的PEDV N蛋白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离高抗体效价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在已经感染PEDV的Vero细胞中,以抗PED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PED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结果]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可以稳定分泌抗PEDV N蛋白抗体,细胞上清液的ELISA抗体效价在1:3200以上,而诱导的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在1:1000000以上.将单克隆抗体应用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时,最适条件为?20℃80%(φ)丙酮溶液中固定30 min;一抗用PBS缓冲液按体积比1:1000稀释,4℃ 条件下过夜孵育;二抗用PBS缓冲液按体积比1:100稀释,37℃ 条件下孵育1 h.以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检测细胞中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PRV)、猪肠道 α 冠状病毒(PEAV)、猪轮状病毒(PoRV)和PEDV,只有PEDV显示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论]制备了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为一抗建立检测PEDV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PEDV的实验室检测及PEDV在培养细胞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N蛋白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紫薯的质构特征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更好地说明不同紫薯品种在质构特性上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16个紫薯品种,测定了薯块水分、淀粉组成以及原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并对质构特性进行了质构剖面(TPA)和感官分析.箱线图分析显示样品水分、淀粉含量和热力学参数均存在离群值.不同样品的TPA质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分含量最低(59.16%)的育种材料QZ5070硬度(4880 g)、弹性(3.57 mm)、胶黏性(1265 mJ)、咀嚼性(43.34 mJ)和可恢复形变(1.71 mm)均为最高值.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含量与TPA咀嚼性、感官硬性、感官干面性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感官粘聚性与感官易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含量则未与质地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淀粉热力学参数中只有糊化焓和感官易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双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聚为4类,指标聚为5类,综合指标聚类结果和标准化数据的热图分析,渝紫7号、越南紫薯、日本新紫和3种育种材料QZ5070、W36-1、W50-2表现出与其他样品不同的质地特性.研究结果为以甘薯鲜食、加工适性评价和育种方向提供有效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化酿酒酵母FM-S-115的高密度培养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并结合微胶囊化培养方法,以实现酿酒酵母FM-S-115的高密度培养.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对碳源和碳源含量、氮源和氮源含量、温度、pH和菌液接种量七个条件的优化确定三个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温度、pH和碳源含量.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最适培养条件:温度是32℃,pH为4.5,碳源为蔗糖且含量为16%,在此条件下培养计得活菌总数为1.79*108CFU/m L,是正常培养条件下1.02*108CFU/m L的1.75倍.通过计算不同质量浓度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制得的微胶囊破囊率得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2%,氯化钙质量浓度为7%时,破囊率最低.将微囊化酵母在最适条件下静置培养四代,菌落总数为8.10*108CFU/g,是正常培养的7.94倍,是在最适条件下摇床培养的4.53倍,菌体密度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酿酒酵母FM-S-115 高密度培养 微胶囊化 培养基条件 培养条件 破囊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翻耕和不同泡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秸秆还田与翻耕和不同泡田方式配合对耕层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翻耕和不同泡田方式措施配合对水稻收获期0~10 cm和10~20 cm耕层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时,翻耕和以不同方式泡田均能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基础呼吸,特别是泡田2天换水处理(FS+WR)较施麦秸施化肥处理(FS)提高102.2%;微生物量碳氮分别以翻耕(FS+PT)和FS+WR处理效果最好;与不同泡田方式比较,翻耕措施均能明显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泡田7天并推迟施肥处理(FS+IP+FP)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FS处理提高25.9%,是不施秸秆不施化肥处理(CK)的1.3倍.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泡田7天处理(FS+IP)最高,较FS处理提高25.4%.不同土壤耕层中各处理间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翻耕和不同泡田方式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不同泡田方式中以泡田7天FS+IP处理提高幅度最大.翻耕处理(FS+PT)的水稻有效穗数比秸秆还田FS处理提高13.9%,其次为FS+WR处理,比FS处理提高9.3%.总之,泡田7天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翻耕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水稻有效穗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聚壳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聚壳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个体均匀、初始均重为(16.20±1.30)g的中华绒螯蟹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的实验日粮,正式实验为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可食内脏指数显著提高;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降低了中华绒螯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粗脂肪含量,提高了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碱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添加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脂肪沉积,且添加量为50 mg/kg时效果较好.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低聚壳聚糖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