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0号'选育及栽培

上海农业学报 2017 CSCD

摘要:'通豆10号'(原系号为通06-299)是以'99015'为母本、'引99-0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统选择法对杂交后代连续多年定向选择获得的农艺性状稳定、品质和抗性较佳的优良品系,于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审定。'通豆10号'2010—2012年在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75.3 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3.54%,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1.9 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7.45%。该品种生育期112 d,株高78.2 cm,有效分枝4.6个,单株结荚50.6个,每荚1.90粒,百粒重22.4 g,粗蛋白含量41.63%,粗脂肪含量19.56%,抗倒伏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表现为中感;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优质 高产 夏大豆 '通豆10号' 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蟾酥的化学成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蟾酥的化学成分,为蟾酥的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正向硅胶,二醇基硅胶,RP-18及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材料从蟾酥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1D(1H,13C)和2D-NMR(COSY,NOESY,HSQC,HMBC)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bufalin methyl ester(1),华蟾毒它灵(2),蟾毒灵(3),远华蟾毒精(4),蟾毒它灵(5);蟾毒色胺类为5-hydroxy-Nacetyltryptamine(6),hippophamide(7),其他类为正十五烷酸(8),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9),obtucarbamate A(1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2)。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6~8,10,12为首次从蟾酥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蟾酥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isobufalin methyl est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类型土壤重组有机碳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总有机碳与重组有机碳的特征及相互关系,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固碳效应及碳库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与分析,测定不同土壤类型总有机碳与重组有机碳含量。[结果]土壤类型是影响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因素,经灌溉耕作后,灌溉土壤总有机碳及重组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土壤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量分别为2.27和2.02g/kg,增加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增加幅度因土壤类型存在差异;重组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01)。[结论]重组有机碳是总有机碳的重要部分,它与总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强,说明灌溉耕作活动及灌溉时间对土壤有机碳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重组有机碳能更好地了解灌区土壤碳库稳定性。

关键词: 总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宁夏引黄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17 CSCD

摘要:采用I2-KI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芒(Miscanthus sinensis)花粉活力以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花粉寿命,并利用H2O2法检测雌蕊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芒花粉量大,平均花粉量/胚珠比(P/O值)达到5445±2883,属于专性异交性植物,且花粉初始活力较高,平均为78.68%±17.46%,但离体花粉的活力丧失快,室温干燥和湿润条件下保存的花粉寿命分别为70min和100min。不同基因型在花粉量、花粉活力及寿命上存在变异。雌蕊柱头可授性较高,活性可持续8d,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前1d至开花后1d。

关键词: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P/O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常规粳型超级稻的遗传背景与产量结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江淮稻区常规粳稻超级稻的遗传背景与产量结构。【方法】利用41对SSR标记和4个重要产量性状的基因内标记对江苏历年选育的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主要产量性状。【结果】武运粳7号(及其衍生系)是江苏粳稻高产(超高产)育种的骨干亲本,江苏高产品种间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产量构成方面:穗数是制约江苏常规粳稻单产的首要因素,半矮秆(株高在100~105 cm左右)、直立或半直立穗(含dep1基因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大于310万穗/hm~2)、中等单穗籽粒数(120~140粒)、中等偏上千粒重(约26~27 g)的株型模式是江苏稻区粳稻品种经典的高产模式。【结论】本研究结果对选育江淮稻区高产潜力粳稻品种的途径及育种目标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品种 遗传结构 高产 产量结构 穗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淮麦33等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响应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淮麦33、淮麦29、淮麦20和周麦18 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20%PEG6000(w/v)渗透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理响应具有显著差异,幼苗地上部的生物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细胞膜脂氧化产物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其中淮麦33明显优于其他品种,说明淮麦33小麦幼苗具有较强抗干旱的生理特性。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淮麦33 幼苗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种子萌发生理与遗传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萌发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境条件和种子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外界环境和种子引发处理对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与作物种子萌发相关QTL定位以及与种子萌发相关基因的克隆等研究,并对今后作物种子萌发生理和遗传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种子生理 QTL定位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草莓育苗生长的影响

土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硼、钼和铁等微量元素复配成单一或复合叶面微肥,应用于草莓育苗,通过分析草莓生长情况,以确定硼、钼和铁肥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单施硼、钼、铁肥及配施叶面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草莓繁苗数、母株的株高、净光合速率以及母株和子苗的叶面积、SPAD值和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其中硼、钼对繁苗数、叶面积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铁对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总体来看,随着铁浓度的增加,其对母株叶面积、SPAD值、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子苗的叶面积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但高浓度的硼、钼促进作用则减弱,甚至对繁苗数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微量元素的配施处理中,以硼和钼配施微肥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草莓母株和子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由此,本试验中0.2%硼肥、0.2%钼肥及各浓度的铁肥以及硼、钼配施为草莓育苗微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关键词: 蚯蚓粪 硼肥 钼肥 铁肥 育苗基质 草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探明黄潮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的管理及其土壤生态系统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施肥方式: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MNPK),测定小麦的平均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结果】小麦产量和肥料贡献率以有机无机配施(MNPK)最高,平均产量为6393 kg/hm2;其次为NPK处理,与当年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374.2%;单施有机肥增产幅度位居第三;单施氮肥处理增产效果最低。单施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26.72%~38.72%)、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0.32~0.51),产量稳定性最低,MNPK处理的CV最低(4.86%~7.76%)、SYI最高(0.79~0.89),产量稳定性最高,而单施有机肥处理(CV=5.44%~15.87%,SYI=0.60~0.87)的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不及NPK处理(CV=5.72%~9.67%,SYI=0.75~0.83)。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MNPK处理35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1.20、1.18、16.13、0.95倍,增加幅度最为显著。通过相关分析可得,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黄潮土区小麦产量,以有机无机配施增产效果最佳,最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提高产量可持续性指数,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黄潮土养分均衡,促进农田生产力稳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潮土 冬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皆在阐明氮高效水稻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4年设计了两个试验。2012年和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遗传群体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两个性状将114个株系群体分为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2014年,在前2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以筛选出的氮高效株系(L68)和氮低效株系(L2)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量对两种氮效率水稻株系产量、源库性状的影响。【结果】1)114个株系群体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吸氮量变幅为11.53~27.66 g/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666.7 m~2,随着吸氮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类型与吸氮量类型并不完全一致,高吸氮量是高产的重要基础,但产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氮高效水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包括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均显著大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构成因子中氮高效水稻绿叶质量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但比叶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差异较小;3)氮高效水稻单位面积库容量、单位面积颖花量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氮高效水稻单位干质量、单位叶面积和单位氮素库容量大,库容形成能力强;4)氮高效水稻单位叶面积颖花数、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氮高效水稻"流"畅,叶片光合能力强;5)综合分析表明,库容量对氮素高效吸收影响较大。提高单位氮素库容量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吸氮量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在低氮水平下两者差异最大,其他3个指标以低、中氮差异较大。【结论】氮高效水稻源库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且这一优势在不同施氮量亦是如此。

关键词: 氮高效水稻 施氮量 吸氮量 产量 源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