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两优220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稳定性好、抗病性强等特点,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盐两优2208的亲本特征特性,结合多年制种实践经验,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羽衣甘蓝对低温的生理响应与耐寒性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个羽衣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各项指标的耐寒系数衡量羽衣甘蓝品种的耐寒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参试品种的综合分值(D值)介于0.15到0.60之间。根据D值将24个品种分为4类:Y108、Y4389、霓裳和Y93,耐寒性极强;名古屋红、瑞羽6号、Y92、Y122、Y4382、Y90和Y114,耐寒性强;Y4330、Y4496、Y130、Y4467和Y105,耐寒性中等;红欧、瑞羽11号、白鸥、白鸽、Y9197、Y9196、Y112和名古屋白,耐寒性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值与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植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以用于综合评价羽衣甘蓝的耐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产小花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筛选
《中草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花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菌丝生长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从小花吴茱萸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成分,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去氢吴茱萸碱(3)、二氢吴茱萸卡品碱(4)、吴茱萸卡品碱(5)、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6)、1-甲基-2-[(4Z,7Z)-4,7-十三碳二烯]-4(1H)-喹诺酮(7)、1-甲基-2-[(6Z,9Z)-6,9-十五碳二烯]-4(1H)-喹诺酮(8)、柠檬苦素(9)、石虎柠檬素A(10)、isolimonexic acid(11)、wuzhuyurutine B(12)、豆甾醇(13)、β-谷甾醇(14)、β-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5~8和11~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不同类型化合物在10μg/m L质量浓度下对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选择性抑菌作用。
关键词: 小花吴茱萸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吴茱萸卡品碱 石虎柠檬素A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渍辣椒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工艺,用HS–SPME–GC–MS方法测定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渍辣椒脱盐后,其氯化钠、总糖、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脱盐盐渍辣椒发酵的适宜工艺为接种6%的植物乳杆菌菌液,添加4%蔗糖,发酵5 d;脱盐盐渍辣椒接种发酵后,其酯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较发酵前增加了24%、448%,醇类、烯烃类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18%、31%,接种发酵使辣椒中的酯类和醛类物质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码子优化的猪瘟病毒荧光抗体的表达及初步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肠杆菌表达的猪瘟病毒(CSFV)荧光抗体用于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在基因水平上对编码猪瘟病毒纳米抗体(VHH)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优化后的融合基因插入p ET32a(+)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过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表达及可溶性鉴定。利用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经浓缩后用于猪瘟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并与CSF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效果比较,将该荧光抗体孵育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PK15细胞从而鉴定荧光抗体的特异性。[结果]SDS-PAGE结果表明荧光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部分可溶性表达。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只有接种CSFV的PK15细胞组出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而其他组不出现或只出现少量非特异性荧光。与用商品化单抗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相比,该荧光抗体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更强的清晰度。[结论]猪瘟荧光抗体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该抗体具有生产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和成本低等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河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湿地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蟹养殖塘边上构建了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河蟹养殖尾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以及尾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沿程衰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7月1~6日,该人工湿地对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87.03%和77.21%,说明该人工湿地能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氮、磷污染物。位于人工湿地系统前端的湿地单元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主要作用。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减小。在建立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与水力负荷的沿程衰减模型中,总氮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衰减模型,总磷的最佳拟合模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
关键词: 养殖尾水 氮 磷 表面流人工湿地 沿程衰减模型 水力负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有机肥对苏北滩涂蓖麻群体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江苏省大丰市金海农场沿海滩涂试验基地进行蓖麻种植密度和有机肥试验,探讨江苏沿海滩涂连续有机肥施用和种植密度对蓖麻群体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高(18 000株·hm~(-2))、中(15 000株·hm~(-2))、低(12 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与3个有机肥施肥水平(12 000 kg·hm~(-2)、6 000株·hm~(-2)和0 kg·hm~(-2))的田间小区互作试验。在蓖麻各生育期调查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中密度下施用12 000 kg·hm~(-2)有机肥使开花期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比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升高47.37%、169.21%、54.65%和13.77%,达到显著水平(P<0.05)。有机肥施用增加了中、低密度下蓖麻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对群体生长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中密度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达到高密度水平。中密度群体增施有机肥还促进了干物质在花后生殖器官中所占比重,且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补偿了密度降低带来的蓖麻群体产量降低,最终中密度处理下施用12 000 kg·hm~(-2)有机肥蓖麻获得最高产量(3 943.77 kg·hm~(-2)),与高密度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通过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并增施有机肥能够有效合理地调控蓖麻群体生长,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和转移,实现了保穗增重增产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糯玉米自交系育种潜力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为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5个糯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50个杂交组合,对其品质、南方锈病发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10个被测系的9个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T2的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南方锈病病情等级、穗位系数、株高、穗位高和品质GCA效应最优,其在春播中分别为7.93、10.55、10.56、11.82、-33.37、-13.51、24.45、4.82和2.92,在秋播中分别为21.75、24.21、10.56、11.82、-23.36、-9.39、14.19、3.23和2.17,各性状在春播和秋播中均表现相对稳定,利用该自交系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他自交系不同性状GCA效应表现各异;杂交组合W150×T2的每穗粒重、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和品质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在春播中分别排名第1、2和4位,在秋播中分别排名第1、7和1位,杂交组合BN2RH×T2春播分别排第6、3和1位,秋播时分别排名第4、1和4位。【结论】被测系T2在品质、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较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其他被测系需根据本地的生态特性和育种目标进行遗传改良;W150×T2和BN2RH×T2为苗头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抗南方锈病的特点,可进一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