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瓜类疫霉菌诱导响应的黄瓜WRKY转录因子筛选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瓜感病品种‘B80’为材料并通过RT-qPCR技术,针对黄瓜全基因组54个CsWRKYs基因,在瓜类疫霉菌侵染后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并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下对受瓜类疫霉菌诱导(或抑制)基因进行表达检测,分析其可能参与的抗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结果表明:15个CsWRKYs基因(CsWRKY3、11、13、21、22、23、26、31、34、41、44、46、48、52和56)受瓜类疫霉菌诱导上调表达,仅CsWRKY6受瓜类疫霉菌抑制下调表达。在SA和MeJA处理下,7个Cs WRKYs基因(Cs WRKY26、34、41、46、48、52和56)受SA诱导,CsWRKY44同时受SA和MeJA诱导,CsWRKY6受Me JA抑制下调表达,推测7个基因(CsWRKY26、34、41、46、48、52和56)可能通过SA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对病原菌的响应;CsWRKY6可能通过JA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植物防御反应过程;CsWRKY44则可能同时参与SA和JA介导的抗病相关信号通路。


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shrunken2的序列变异解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hrunken2基因编码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大亚基,是玉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shrunken2是Shrunken2的隐性突变等位基因,对甜玉米品质和风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玉米B73的Shrunken2基因为参考序列,在58份甜玉米自交系中进行shrunken2基因的重测序,共获得了7 635 bp的核苷酸序列,涵盖了20个外显子,17个内含子以及3'UTR区域。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在供试群体中共有多态性位点105个,包括78个SNP和27个Indel。与普通玉米B73的Shrunken2序列之间存在58个多态性位点差异,包括50个SNP和8个Indel,其中位于编码区的SNP位点包含2个同义突变和7个非同义突变。根据shrunken2基因全长序列和编码区序列可将该群体分成14种和4种单倍型。中性检测表明该基因经历了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过程。
关键词: 甜玉米 Shrunken2 序列多态性 中性检测 单倍型


华南杂交水稻新组合稻瘟病抗性评价
《杂交水稻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病圃田间抗性鉴定和苗期室内抗谱测定,对来自华南稻区的578个杂交稻新组合进行了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测试的杂交稻新组合对稻瘟病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水平,高感、感、中感、中抗、抗、高抗的组合所占比例分别为15.92%,8.30%,11.42%,25.78%,26.30%,12.28%,中抗以上组合数占64.36%,抗感组合比例为1.8∶1。对测试的杂交稻组合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进行了分析,所配组合中组合比例抗病较高的不育系有吉丰A、安丰A、深97A、卓A、丰田1A、群A、恒丰A等,抗病组合比例较高的恢复系有粤恢9802、广恢736、P143、广恢618、航恢1173、中种恢2877、R6228、华占、闽恢3301、航恢1179、泰766等。


基于GIS的区域农业规划空间数据库构建与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域农业规划对地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但目前大多区域农业规划还停留在二维空间规划及效果图展示阶段,而对规划的二三维数据一体化、三维空间分析、三维动态效果、三维空间查询等还缺少系统研究。多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处理、存储、查询、管理和分析是区域农业规划实现规划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基础。基于Super Map平台,详细介绍了区域农业规划数据获取与入库、分类编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过程,并对空间数据库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区域农业规划多源海量数据管理和二三维一体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荔枝果汁饮料和荔枝原汁挥发性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市售不同品牌的荔枝汁饮料(10种)和不同品种鲜荔枝原汁(4种)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市售荔枝汁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种类明显高于鲜荔枝原汁,市售的荔枝饮料风味成分与鲜荔枝原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大,共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只有D-柠檬烯和乙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发现市售不同品牌荔枝汁饮料的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较多且每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均较低,整体变量之间相关性低,因子之间比较分散,没有统一性。而鲜荔枝原汁的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高达100%,囊括了全部变量的信息,不同品种的鲜荔枝原汁中挥发性成分相关性较高。


2015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广东省甜玉米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种植面积达22.0万hm~2,占全国甜玉米总面积的66.1%;产量达到310.2万t,占全国甜玉米总产量的62.1%,生产区域布局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种植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科技含量偏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产业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从甜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市场供给、价格动态等方面,对广东省2014年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建议通过"创新、协调、开放、绿色"的发展思路加强甜玉米标准化、生态化种植及甜玉米产业科技开发力度,促进甜玉米流通及加工业快速发展、甜玉米产品向外发展。


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30±0.02)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以饲喂G0实验饲料的组为对照组,实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灰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G4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肥满度影响不显著,但肝体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30%的替代量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替代豆粕用量的45%而不影响罗非鱼生长,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4.6%,占饲料总蛋白质含量的23.69%;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显著降低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培养基 豆粕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海洋链霉菌H41-59甾醇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海洋链霉菌H41-59发酵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研究。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甾醇类化合物。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25-四醇(4)、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5)、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6)、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7)、麦角甾-8(14),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8)、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β-二醇(9)、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海洋来源链霉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这10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的筛选,发现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5、7和8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50μg/m L。


木瓜加工应用和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瓜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含有丰富的糖类、黄酮类、萜类化合物,还含有β-胡萝卜素、有机酸和木瓜蛋白酶等营养物质,具有护肝、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作用,成为药食兼用水果中的一员。木瓜果实、叶、籽均具有药用、食用价值,木瓜加工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目前我国木瓜主要作为水果鲜食,副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传统产品主要有木瓜果汁、木瓜果酱、木瓜果醋、木瓜果脯等,木瓜副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番木瓜籽榨油及果皮中果胶、木瓜蛋白酶的提取等方面。从木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木瓜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酸法脱酰胺结合酶解制备米蛋白肽及其与亚铁螯合工艺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米蛋白为原料,经酸法脱酰胺、蛋白酶酶解后,以FeCl_2作为铁源制备米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米蛋白的水解效果最好,经4 h酶解后蛋白的水解度和蛋白肽得率分别达到23.4%和73.4%。酸法脱酰胺处理能有效提高米蛋白肽的得率。采用0.4 mol/L HCl在95℃处理3 h制备的脱酰胺米蛋白,其水解度和蛋白肽得率分别达到27.1%和92.6%;单因素试验表明反应温度、pH和质量比均对米蛋白肽亚铁螯合物的产品得率和螯合能力有显著影响;米蛋白肽与亚铁盐的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蛋白肽与亚铁盐的质量比2:1、pH 6.5;在此条件下其产品得率为65.2%,亚铁螯合能力最大为21.6 mg/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