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0
摘要:猕猴桃是一种营养元素极丰富的水果,入口酸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其在我国的主要产地是西安,近些年来猕猴桃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就目前的种植状态,猕猴桃病虫的发生对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种植户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猕猴桃种植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对猕猴桃病虫害的全面分析,得出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猕猴桃的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茶品质及其相关生化因子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茶是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一般具有香高味甜、"红汤红叶"的特点。近年来国际市场红茶需求量与日俱增,各地区红茶产品层见叠出,而不同产区生产的红茶感官风味又独具特色。为探究不同地域红茶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的生化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茶品质化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明确指出了与红茶色泽、香气、滋味等关键感官品质相关的化学因子,包括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芳香物质、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等,旨在为红茶产品的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糯米浸泡前后的理化特性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浸泡处理对糯米理化特性的影响,本文选用三种糯米样品,观测了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粘度曲线等特性。测定浸泡(20℃~35℃)过程中糯米米粒水分含量的变化和最终的含水量,采用Peleg方程拟合糯米的吸水动力学特性,并对糯米浸泡前后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越南米和长江米吸水量大,其最终含水量分别达到36.34%(20℃)和34.64%(28℃),温度对其影响较小;黑香米吸水速度和数量较小,最终含水量为31.99%(35℃),且温度对其影响较大;其次,可运用Peleg方程米对浸泡过程中糯米的近似水分含量进行预测。浸泡前后糯米的红外光谱在1047cm~(-1)与1022cm~(-1)峰的强度比值在0.89~0.92之间,无显著差异。X-射线衍射表明水分子主要进入糯米颗粒内的无定型区和亚结晶区,越南米和长江米样品的亚结晶区变小,黑香米则有所增大。本文研究可为米粉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复门原虫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顶复门原虫包括一大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会对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γ-氨基丁酸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顶复门原虫的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主要参与能量代谢,为虫体生长提供短期的能量储备,在虫体适应不同寄生环境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寄生原虫的γ-氨基丁酸代谢明显区别于哺乳动物宿主,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代谢,可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及有性生殖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顶复门原虫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白叶枯病V型菌xa5基因利用现状及前景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近年,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在华南稻区快速发展,已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向浙江、江苏等南方稻区蔓延。在Ⅴ型菌重发稻区水稻品种普遍发病较重,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刻不容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推广种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利用携带抗Ⅴ型菌隐性基因xa5的国际水稻品种IRBB5,结合稻瘟病抗源,应用杂交、复交、系谱选育和抗病性同步鉴定等方法,先后选育出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1~3级),兼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米质优良(广东省标优质3级),产量与主栽品种相当(与区试对照品种比较)系列水稻新品种白香占、白粳占和白丝占,这些抗病新品种在粤西沿海白叶枯病强毒系Ⅴ型菌重发区推广种植,突显出利用品种抗性防控白叶枯病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多糖修饰对革兰阴性菌毒力及外膜囊泡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G~-)菌的内毒素,刺激机体引发炎症反应,为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主要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膜上,也是外膜囊泡(OMVs)的主要成份。OMVs是细菌从膜上脱落下来的一种囊状结构,含有大量的LPS、外膜蛋白及其他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亚单位疫苗。大多数LPS由类脂A、核心寡糖和O抗原多糖组成,这3个组分的合成影响着LPS的结构,继而影响细菌的毒力和细菌分泌OMVs的产量、毒性及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论文主要对LPS的合成转运过程中结构修饰对G~-菌毒力及其OMV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为革兰阴性菌致病机理研究及开发新型亚单位疫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脂多糖 结构 革兰阴性菌 毒力 外膜囊泡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72头130日龄、健康且初始体重相近((76.0±0.5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4%(4%组)和8%(8%组)的黑水虻幼虫粉,通过调整日粮配方,3组日粮的蛋白含量和代谢能一致。于正式试验的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食糜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revotella、Clostridium cluster IV和Roseburia的数量(P<0.05),而降低了Escherichia coli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Prevotella和Bifidobacterium的数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和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中乳酸、总短链脂肪酸和乙酸的浓度(P<0.05),同时,日粮添加8%黑水虻幼虫粉还降低了戊酸的浓度(P<0.05);对于氮代谢产物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总生物胺、尸胺、腐胺、精胺、对甲酚和苯酚的浓度(P<0.05),而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尸胺和苯酚的浓度(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可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部分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有益代谢物的浓度,降低潜在致病菌的数量和氮代谢化合物的浓度,表明一定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对投资企业财务监管的探讨
《质量与市场 》 20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都在不断扩增经营规模和优化管理模式,在经济环境持续改变的时代中尤为显著。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正迎合时代潮流朝着长远发展目标持续前进着,事业单位对于投资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日益重视,同时也在不断分析和明确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潜藏性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事业单位对投资企业财务监管的要求和对自身的要求是一致的,不论是事业单位自身或是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管出现问题,必定会影响投资成效,很可能会造成投资失败的情况产生,而这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基于对这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进行有效探讨的目的,本文就事业单位对投资企业在财务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参考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