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侵染广东连州葫芦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侵染瓜类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对瓜类产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侵染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的CGMMV分离物(CGMMV-GDLZ)分子特征及其在系统进化中的地位,并测定其对黄瓜、葫芦和西瓜的致病性,为CGMM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种植基地采集2个疑似CGMMV侵染的病样以及1个无症状样品,提取总RNA,根据CGMMV参考序列(GenBank登录号:KX883801)设计引物进行RT-PCR检测,引物序列为F:CCACGAGTTGTTTCCTAATGCTG/R:TTTGCTAGGCGTGATCGGATTGT,退火温度53℃,扩增长度890 bp。将CGMMV全长序列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1—3 511 nt,扩增引物序列为F:AAGTTCATTTCATTTGGAGAGGGTTTTAATTTTTATAA TTAAACAAA/R:AGTTCTGCATTAATTGCTATTTGGTAGGCACAGTGGTAG;后半段3 301—6 423 nt,扩增引物序列为F:GTGCGTGCTACCCCGACTCCAATAGGTTTGATTGCCCGTG/R:GGTGGAGATGCCATGCCGACCCTGGGCCCCTACCCGGGGAAAGG。将前后两段PCR产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克隆到pCB301双元载体上,测序得到CGMMV-GDLZ分离物全长序列。利用CGMMV-GDLZ分离物全长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然后通过MEGA7软件对CGMMV-GDLZ以及其他已经报道的CGMMV分离物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将构建好的pCB301-CGMMV侵染性克隆注射接种本生烟验证其侵染性,然后再注射接种黄瓜、葫芦和西瓜的子叶,测定CGMMV-GDLZ分离物的致病性。【结果】RT-PCR结果证实,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病样感染了CGMMV。CGMMV-GDLZ分离物全长序列为6 423 nt,编码4个蛋白,分别为129K复制酶(61—3 495 nt)、186K复制相关蛋白(61—5 007 nt)、运动蛋白MP(4 994—5 788 nt)和外壳蛋白CP(5 763—6 248 nt)。CGMMV-GDLZ核苷酸序列与CGMMV-eWT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KY753928)同源性最高,为99.97%。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GMMV-GDLZ分离物与日本、韩国等东亚CGMMV分离物同属Group 1,在遗传距离上与山东、浙江和河南的CGMMV分离物最接近。pCB301-CGMMV侵染性克隆可以系统侵染本生烟,造成本生烟上部叶片出现皱缩、斑驳、凸起等症状,RT-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确认了侵染性克隆的侵染性。注射接种CGMMV-GDLZ分离物后15 dpi,葫芦和西瓜即可产生斑驳、花叶、突起、生长迟缓等症状,24 dpi时症状更明显。而15 dpi时,CGMMV-GDLZ分离物在黄瓜上的症状不明显,与未接种对照植株几乎没有区别;将植株从控温接种室移入网室中,30 dpi时,黄瓜植株上部叶片开始出现斑驳和花叶,40 dpi时,症状已经非常明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结果。【结论】侵染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的CGMMV-GDLZ分离物与山东、浙江和河南的CGMMV分离物很可能具有相同的传染源;CGMMV-GDLZ分离物可以侵染本生烟、黄瓜、葫芦和西瓜等作物,但对这些作物的致病性存在差异。
关键词: 葫芦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分子特征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羽肉鸡体尺性状与腹脂沉积相关性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的N409品系为实验材料,估计了公、母鸡105日龄体尺性状和腹脂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对于公鸡,除胫长外,各性状与腹脂重、腹脂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表型相关,在遗传相关方面,各性状与腹脂重均呈正相关,各性状与腹脂率的相关性则不如腹脂重强;对于母鸡,除体斜长、胫长外,各性状均与腹脂重、腹脂率呈极显著的正表型相关,遗传相关方面,各性状均与腹脂重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各性状与腹脂率的相关性则不如腹脂重强。本研究结果提示,胸宽、骨盆宽、体斜长、胫长可以作为腹脂性状的间接选育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 2020
摘要:提出了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残留分析方法,并于广东、山东和湖南三地进行了15%精甲霜灵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在黄瓜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黄瓜和土壤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和离心净化,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MA)检测。在0.05、0.1和1mg/kg等三个添加水平下,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4.58%-105.52%和82.55%-100.9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1%-8.6%和4.2%-6.4%,最小检出量为0.05μg,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8-10.5d和7.5-19.2d。最终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15%精甲霜灵氟吗啉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施药剂量不超过225ga.i/hm2,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5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果实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其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曲酸(kojic acid, 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μmol/L、曲酸35mmol/L,浸泡时间为3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 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值、a~*值、C~*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漆酶(laccase, Lac)的活性。
关键词: 荔枝果实 复合保鲜剂 油菜素内酯 曲酸 褐变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与胚胎发育研究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2020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温度、pH对卵孵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桑树根结线虫卵的蛰伏特性,观察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桑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25~28℃,10℃以下发育停止,35℃以上致卵死亡;在pH值为5.0和7.0时,卵的孵化率较高,分别为46.67%和50%,pH值小于4.0或大于9.0时,卵囊内的卵存活率为0;在25℃下,卵的存活率最高,为74.31%,在10、15、20、30和35℃下存活率分别为10.24%、32.78%、53.19%、70.26%和19.21%;卵的蛰伏率在10℃时最高,为72.42%,在20、25和30℃下的蛰伏率分别为43.69%、21.83%和25.58%;在25℃下,从单胞卵发育到二龄幼虫需要的时间为10~13 d.
关键词: 桑树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 生物学特性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对乌鳢短肽-锌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缩短乌鳢短肽-锌(Channa argus short peptide-zinc,CASP-Zn)的螯合时间,提高其稳定性,采用超声波技术处理CASP-Zn,研究不同时间(0、5、10、15、30、45、60、75、90、120 min)和不同功率(0、120、240、360、480 W)超声波处理对CASP-Zn的螯合率、光谱结构、微观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CASP-Zn的螯合率影响显著,其中360 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螯合率最高,达到93.0%左右;短时间(15 min)内,各超声波处理的CASP-Zn螯合率达到较高值。与其他超声波处理的CASP-Zn相比,360 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紫外最大吸收峰峰值最高,荧光光谱强度最强;扫描电镜图显示,360 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结合最紧密。CASP-Zn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不同超声波处理后的CASP-Zn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H_2O_2清除率的影响不显著,而360 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肽-锌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技术能促进螯合反应,还能增强肽-锌复合物的稳定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红小豆绿色生产技术标准
《长江蔬菜 》 2020
摘要:本标准所有内容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若与其相抵触时,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准。作者及其单位对本标准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技术合理性和实施后果负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