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GE双标图分析广东省甜玉米品种多点试验产量性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明确甜玉米不同品种在广东省区域试验中的丰产性与稳定性、各试点环境的代表性与鉴别力,以2018—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18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GGE-bip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试验中‘粤甜33号’、浙甜80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位居前三,2019年试验中,‘粤甜33号’、‘华美甜46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方面居前三位,稳定性好的品种依次为‘粤甜33号’‘、粤甜16号’‘、正甜89’,2年试验‘粤甜33号’在丰产性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其适应性也最强。各试点环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各试点均有较好的代表性,部分试点环境之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广州和英德两个生态区分别是2018年和2019年理想试点环境,对品种有较好地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下甜、糯玉米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83份甜、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2种Cd污染水平下对甜、糯玉米开花期(DA,days to anthesis)、吐丝期(DS,days to silking)和开花吐丝间隔(ASI,anthesis silking interva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揭示重金属Cd胁迫对甜、糯玉米开花期的影响及调控基因。结果表明:不同Cd污染水平对甜、糯玉米DA和DS均产生影响,其中对DS的延长更为明显,从而导致ASI的增大。同时,甜玉米ASI平均值高于糯玉米ASI,由此表明甜玉米ASI对重金属Cd胁迫更为敏感。结合群体基因型和开花期相关性状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到3个开花期相关的SNP位点和6个吐丝期相关的SNP位点。根据其所对应的物理位置与Maize GDB和NCBI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获得8个已知功能基因,其中包括在前人研究中与玉米开花期有关的候选基因。以上研究解析甜、糯玉米在重金属Cd污染水平下开花期及吐丝期的遗传规律,为今后开展甜、糯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Cd安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闷黄工艺对黄茶品质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茶叶通讯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干闷与湿闷对黄茶感官品质、茶汤与干茶色度、品质成分含量以及其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闷工艺黄茶感官品质优于干闷工艺黄茶,茶汤与干茶色度均偏黄;生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湿闷工艺黄茶中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ECG和叶绿素总量较干闷工艺黄茶显著降低,非酯型儿茶素、GC和EGC含量显著增加。MTT检测结果表明,干闷工艺和湿闷工艺黄茶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在闷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相同条件下,湿闷工艺更有利于黄茶品质的形成,并可保持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O_2保鲜纸结合冷库预冷对龙眼果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石硖"品种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cv. Shixia)果实为材料,以(5±0.5)℃冷库低温预冷,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试验因素A(SO_2保鲜纸复剂用量)、B(SO2保鲜纸助剂用量)、C(预冷方式)、D(预冷时长)对龙眼果实(5±0.5)℃贮藏后综合出库品质与货架商品率的影响,并采用因子分析及多因素多元方差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贮藏35 d后,所有处理果实综合出库与货架商品率均优于对照,表现为色度值L*、a*、b*、C*和h°均趋向优质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类黄酮含量大幅增加,与果实表面呈现明亮的黄绿色相一致,而对照果实则为黑褐色;果皮膜透性均高于对照,SO2残留主要集中在果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达极显著性差异。因素A对贮藏效果影响最大,其次D,而B、C影响最小。检测指标中,ΔL*和综合出库品质差异最显著,其次综合货架失重率、果肉SO2含量和综合货架商品率。结合均值比较结果,认为A3B3C1D2是合适的处理组合,即使用"0.21%复剂用量+0.03%助剂用量+敞口预冷+预冷20 h"的处理组合结合低温贮藏,龙眼果实能够获得较好的出库与货架品质。
关键词: 龙眼果实 保鲜纸 预冷 低温贮藏 综合出库品质 综合货架商品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黄皮果汁的品质及抗氧化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20种黄皮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及p H等基础品质指标以及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同时探讨了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黄皮品种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和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差异较大,其糖酸比、p H、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基于上述理化指标的Q型聚类分析可将20个黄皮品种分成3大类群;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均与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黄皮果汁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所含的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关系密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制备紫马铃薯汁及其乳酸菌发酵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紫马铃薯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富含花色苷的紫马铃薯汁,分别使用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烫漂时间、酶用量对紫马铃薯汁出汁率、花色苷、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过程中pH、花色苷、总酚含量、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等变化。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经烫漂护色2.5 min时出汁率最高。烫漂时间对紫马铃薯汁的花色苷含量影响极为显著,烫漂2.5 min时花色苷含量比未经烫漂处理的提升了7.7倍。经高温α-淀粉酶(20 U/g)、糖化酶(200 U/g)酶解处理后的紫马铃薯汁出汁率为69.80%±3.85%,总酚含量1136.7±33.76 mg/L,花色苷含量为218.25±1.89 mg/L。紫马铃薯汁经乳酸菌发酵后pH逐渐下降,并产生大量的乳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均作为底物被乳酸菌消耗,发酵48 h后花色苷、总酚、DPPH·清除能力分别下降了11.33%~17.82%、6.22%~7.73%、24.23%~27.62%。抗氧化活性下降与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减少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酶解-滚筒干燥加工工艺对全麦片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对全麦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为高品质全麦片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全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纤维素酶及其复合酶进行预酶解-滚筒干燥制备全麦片:未经预酶解处理直接滚筒干燥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DWG),α-淀粉酶-滚筒干燥速食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 withα-Amylase,DWGA),纤维素酶-滚筒干燥速食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 with cellulase,DWGC),α-淀粉酶-纤维素酶-滚筒干燥速食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 withα-Amylase and cellulase,DWGAC),以及以小麦精粉为原材料制备直接滚筒干燥精麦片(drum-dried refined wheat groats,DRG),分别测定其复水性速率、结块率、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糊化度、黏度、色度,淀粉、还原糖、植酸含量、淀粉和蛋白质消化特性等指标,比较并分析预酶解-滚筒干燥对全麦片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能显著改善全麦片的冲调性,其中DWG样品复水速率最低,DWGAC复水速率最高,与对照样品DWG相比,DWGA、DWGC、DWGAC的结块率显著降低。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显著提高了全麦片的溶解性,其中DWGA、DWGC、DWGAC相比于DWG水溶性指数分别提高了4.98、2.07和5.04倍。同时,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使全麦片的淀粉、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还原糖含量和糊化度显著升高(P<0.05),适当降低了全麦片的色度。此外,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使全麦片中快消化淀粉比例显著提高,快消化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2.34%、34.84%和46.59%,其中DWGAC快消化淀粉含量最高;蛋白质体外消化速率加快,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0.33、0.25、0.26倍,消化率升高。【结论】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提高了全麦片的冲调分散性,降低了结块率和黏度,提高了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性能,对全麦片品质有提升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部分地区燕麦及其制品中柄曲霉素污染调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建立燕麦及其制品中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检测方法,并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燕麦及其制品中STC的污染情况。方法在内蒙古农户家中采集新产燕麦136份,同时采集内蒙古超市中散装燕麦粉5份以及我国大陆地区市售燕麦片96份。采用QuEChERS (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方法检测STC的含量。结果在燕麦和燕麦片中分别添加低、中、高浓度的STC,其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3.6%~119.4%,RSD为2.3%~5.4%,方法定量限为0.5μg/kg,在燕麦和燕麦片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2μg/kg和0.05μg/kg,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燕麦和燕麦片中STC含量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可知燕麦、燕麦粉和燕麦片3种样品中均检出较低浓度的STC,检出率分别为0.7%、60%和13.5%,平均含量分别为0.1、0.2和0.11μg/kg。结论内蒙古地区燕麦、燕麦粉和我国大陆地区市售燕麦片中柄曲霉素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但在监管中仍不容忽视,该研究同时也为以后开展居民膳食中STC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燕麦 燕麦粉 燕麦片 柄曲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