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5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卉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近10年来,世界花卉产业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花卉主产地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蔓延和转移,世界花卉需求旺盛,花卉产业物流模式日渐成熟,我国花卉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广东花卉产业整体稳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花卉年末实有面积持续上升(7.35万hm~2、同比增加20.34%),出口下降明显(出口额1.11亿美元、同比下降11.61%),经营实体减少,广东花卉产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分析表明,科技进步对花卉产业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花卉产业技术创新继续稳步拓展。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发展"互联网+"花卉产业;优化花卉产业布局,找准发展定位;优化组织方式,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花卉观光旅游业,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与生产互动。
关键词: 花卉产业 发展形势 创新 “互联网+” 转型升级 流通体系


‘石硖’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试材,对花后45 d到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质量、厚度,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后期,果皮质量增加的速度变缓,果皮厚度则表现为由厚到薄的变化模型。糖分水平显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同期果糖含量远远高于葡萄糖,蔗糖含量较低。蔗糖代谢酶活性表明,龙眼果皮中NI和SS(分解方向)活性较高,为调控‘石硖’龙眼果皮糖代谢的主要酶类,SPS、SS(合成方向)活性则较低,为果糖和葡萄糖生成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火龙果液体授粉组合的优化及其效应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火龙果授粉效果,以白肉火龙果花粉和红皮红肉火龙果花粉为试材,进行了火龙果花粉液组分的优化研究和火龙果液体授粉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花粉液最优组分为葡萄糖100 g/L+硼酸70 mg/L+硝酸钙80 mg/L+脯氨酸0.8 g/L。使用该花粉液组分,并加入2.5%花粉量进行授粉试验,坐果率和单果重分别比自然授粉处理提高14.4%和36.95%,种子数与1.5%液体授粉处理、人工毛笔点授处理和自然授粉处理相比分别提高39.75%、54.69%和92.0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火龙果液体授粉不仅能显著提高火龙果坐果率,而且能促进果实发育,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是提高火龙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ta是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已经被引入到各稻区的抗性育种工作中。在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水稻抗性育种工作中,为了提高对Pita的筛选效率,本研究以导致Pita第918个氨基酸发生变异的单碱基差异为靶标,开发得到Pita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Pita918。研究结果表明,Pita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能准确地将Pita与各抗性基因及感病等位基因区分开,这将为育种家提供了直接而高效的Pita筛选标记。同时,本研究还利用该标记对收集自华南及西南稻区的13个水稻地方抗性品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这13个品种均不携带有抗性基因Pita,表明Pita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在水稻抗性材料的基因型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有助于育种家挖掘新的抗性基因材料。


KClO_3处理对龙眼花芽形成关键基因CONSTANS表达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眼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成花不稳定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用KClO_3诱导龙眼成花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机理尚不清楚。前期研究分析了KClO_3诱导龙眼成花的差异表达基因库,筛选并获得17个CONSTANS(CO)家族基因,通过对基因序列的分析以及与已知的拟南芥CO家族基因比对发现该17个基因可分成五类。分析KClO_3处理诱导龙眼花芽形成过程中CO家族基因表达变化,与对照组比,在KClO_3处理后10 d,Lon48093和Lon69124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处理后20 d时,Lon47354、Lon64693、Lon65155、Lon82398和Lon85671基因的表达量上调;Lon64611和Lon88911基因的表达量在处理后10 d和20 d都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Lon20604、Lon77442、Lon73542、Lon68235、Lon81334、Lon62117、Lon71926和Lon87048基因的表达量在KClO_3处理后的各个时期始终下调。推测在KClO_3处理龙眼植株诱导提前成花过程中的不同阶段,Lon82398、Lon48093、Lon47354、Lon64693、Lon65155、Lon85671、Lon88911、Lon64611和Lon69124基因起正调控作用;Lon20604、Lon77442和Lon73542基因起负调控作用;Lon68235、Lon81334、Lon62117、Lon71926和Lon87048基因对该过程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龙眼 CONSTANS基因 KClO_3处理 基因表达 花芽形成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冷浸田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丰度和水稻产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南方典型冷浸田为对象,研究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冷浸田水稻产量以及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旨在为冷浸田土壤氮素活化和转化过程的定向调控,氮素利用效率提高及水稻高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3年6季的定位试验,采用土壤理化分析、酶学分析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深入探讨化肥配施不同堆肥原料有机肥对冷浸田养分活化、水稻产量提升及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效应。本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CK)、化肥配施猪粪(PIM)、化肥配施牛粪(CAM)、化肥配施鸡粪(CHM)。【结果】CHM、CAM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化肥处理(P<0.05),较CK平均增产10.23%、7.62%。连续施用CHM、CAM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三种堆肥原料的有机无机配施均能够提高土壤氮素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其中细菌、古细菌总群落16s r DNA丰度和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氨单加氧酶(amo A)基因丰度提高趋势一致,以CHM处理最高,但细菌总群落16s r DNA丰度增幅较小。亚硝酸盐还原酶(nir K、nir S)基因和一氧化二氮还原酶(nos Z)基因丰度对不同处理的响应并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影响AOA、AOB、nir K、nir S型反硝化细菌的重要因子。【结论】化肥配施鸡粪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冷浸田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增加细菌、古菌、AOA和AOB氨单加氧酶(amo A)的基因丰度,增强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提升冷浸田土壤生产力。


冬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区域为基础设计简并引物,从冬瓜抗病材料B227基因组中分离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共获得32条特异序列,其中17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这17条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变化范围为56.4%~99.8%,氨基酸的同源性变化范围为46.2%~100.0%。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冬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均包含P-loop,Kinase-2和GLPL等保守结构域。与已知抗病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这17个序列分为2个亚组,均属于TIR-NBS-LRR类抗病基因。本研究将为抗病基因全长序列克隆、功能分析及定位等研究提供帮助。


猪场废弃物对Cd超标土壤生菜生长及Cd含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同一猪场废弃物对Cd超标土壤生菜生长及其Cd含量的影响,从广东省博罗县某规模化养猪场同时采集猪粪、沼液与沼渣,通过在Cd超标土壤中添加不同用量猪场废弃物(按每千克土壤0.1、0.2、0.3、0.4、0.5、0.6 g氮用量计算)的盆栽试验(连续2茬生菜),研究生菜生物量与Cd吸收对这3种废弃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猪场废弃物种类或用量均显著影响生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其贡献大小为废弃物用量>废弃物种类;第1茬生菜生物量随猪场废弃物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第2茬生菜生物量与沼液或沼渣用量之间呈"Λ"形关系,但随猪粪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猪场废弃物种类和用量均显著影响生菜地上部Cd含量,其贡献大小为废弃物种类>废弃物用量。猪粪与沼渣降低生菜Cd含量,沼液提高生菜Cd含量;生菜Cd含量随猪粪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随沼液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生菜Cd含量的变化主要受生物量稀释效应的影响(猪粪处理第1茬例外),每千克该土壤的沼液、猪粪、沼渣用量分别≤370 m L、10 g、15 g时,生菜正常生长。


丝梗三宝木枝条化学成分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丝梗三宝木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等对样品进行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波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丝梗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gonostemons F(1)、Trifilines A(2)、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3)、2,6-二甲氧基对苯醌(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1和3~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6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和2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