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MCP抑制纸片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不封口聚乙烯保鲜袋包装,探究1-MCP抑制纸片处理对火龙果常温贮藏期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总酚、Vc、甜菜苷、失重率、p H的影响,同时了解火龙果在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常温贮藏下,火龙果呼吸速率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总酚、Vc含量总体趋势下降,失重率和p H上升,甜菜苷含量先升后降。1-MCP抑制纸片是采用1-MCP薄层涂布技术制成的1-MCP片剂,已被商业化用于果蔬保鲜中。结果表明,采用1-MCP抑制纸片处理的火龙果,在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的营养品质和生理特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能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Vc含量等的下降速度,降低呼吸强度,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但贮藏末期,1-MCP抑制纸片可能加速果实衰老。


一种可用于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固体进样技术
《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昆虫鉴定是目前昆虫分类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液体浸提及进样技术是GC-MS常规的进样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固体进样也被广泛地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鉴定及昆虫的分类与进化分析。本研究探索利用固体进样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探索并获得简便可行的取样与进样技术,为检疫性实蝇的快速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为材料,采用固体进样与液体浸提进样方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成分鉴定与分析;比较获得桔小实蝇成虫取样部位,并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利用固体进样技术获得的桔小实蝇翅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39)较液体进样的(36)略多,且翅和中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18~23.37和0.03~4.13 ng/μg,极显著地高于用液体进样法检测到相同部位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5~3.93和0.01~0.68 ng/μg)(P<0.01),而且前者的检测灵敏度是后者的1.7~10.8倍;同时,翅样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显著地高于足中的含量(P<0.01)。利用固体进样获得的桔小实蝇成虫翅、足或胸部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图谱与对照处理所得图谱相似。干燥保存30 d的桔小实蝇翅的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与新鲜标本(保存0 d)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保存30,60和150 d标本的碳氢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含量的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利用固体进样检测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灵敏度较高,而且桔小实蝇成虫的主要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较稳定,因此可以作为我国口岸检疫性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获取与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而且检测中翅是固体进样的较合适取样部位。


2015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广东全省现代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全省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产,主要经济作物普遍丰收,种植业总体保持稳定,畜牧业维持低速运行,渔业稳定增长。产业市场行情方面,稻米行情小幅上升,生猪市场疲软走弱,蔬菜、花卉等产业价格波动上行,水果市场保持平稳,预测未来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将保持稳定。农业科技水平方面,花卉产业科技贡献率较高,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助力产业长足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


“薯-稻-稻”轮作模式下双季稻施肥减量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冬种马铃薯收获后土壤肥力残留较多,早晚稻施肥量大,造成肥料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薯-稻-稻"轮作模式下早晚双季稻施肥减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晚双季稻的施肥量减少至农民习惯施肥量(T1)的80%(即T2)时,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影响不大;但当施肥量减少至农民习惯肥量(T1)的60%(即T3)时,对双季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冬种马铃薯收获后的田块种植早、晚双季稻,其合理施肥量应减少至农民习惯施肥量的80%。


番木瓜“台农杂交2号”组织培养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刚挂果的成龄两性株截顶后产生的侧芽为材料,对"台农杂交2号"番木瓜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经75%酒精、饱和香皂水和300 mg/L利福平预处理后,用75%酒精浸泡50 s、1.5%次氯酸钠10 min和0.1%升汞10 min的复合消毒程序,消毒成功率可提高至80%以上。外植体第2~5个芽位在MS+0.02 mg/L NAA+0.2 mg/L BAP培养基中光照培养4周后出芽诱率可达50%。出芽的外植体在MS+0.02 mg/L NAA+0.2 mg/L BAP+1 mg/L GA3+0.25 mg/L KT培养基中培养4~5个月进行丛生芽诱导,丛生芽诱导后再转接至MS+0.02 mg/L NAA+1 mg/L GA3+0.4 mg/L KT培养基中光照培养1~2月,可获得健壮的、形态正常的不定芽。1.5~2.0 cm的不定芽在MS+0.5 mg/L IBA培养基中暗培养一周后,再转接至1/2 MS与蛭石1:2混合的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可形成根系形态正常、发达的完整组培苗,根诱导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番木瓜“台农杂交2号” 两性株 侧芽 组织培养


不同干制方式的荔枝多糖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比较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干制方式对荔枝果肉多糖理化特性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比较真空冷冻干制荔枝多糖(FVD)、真空微波干制荔枝多糖(MVD)和热泵干制荔枝多糖(HPD)的基本成分、分子质量分布、紫外光谱特征等理化性质的差异;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法(ABTS、FRAP)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等方法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多糖的中性糖、蛋白和糖醛酸含量是FVD>HPD>MVD,总酚含量是HPD>FVD>MVD;MVD和HPD中高分子质量多糖减少,低分子质量多糖增加;HPD在3种多糖中表现出最好的抗氧化活性,其ABTS、FRAP和O2-·值分别是(127.28±0.75)μmol TE/g DW,(186.28±8.23)μmol TE/g DW和(12.43±0.23)mg VCE/g。不同的干制方式对荔枝果肉多糖的理化特征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热泵干制的荔枝果肉中多糖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家禽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禽卵巢中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和闭锁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传递、营养供给以及离子平衡等。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自身也受到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的综合调节,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可作为研究繁殖生理调节的理想细胞模型。本文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现状及颗粒细胞在卵泡生长发育和闭锁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并总结了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方法。


硒对水稻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硒对水稻生长、碳氮代谢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根及大米中硒的含量,硒对水稻株高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秸秆鲜重以及籽粒产量;施硒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光合速率具有提升作用,增强了水稻对光合碳的同化能力,从而提升了植株根及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施硒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及根中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以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了水稻对氮素的同化代谢能力;硒对碳氮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大,但是在显著提高水稻叶片氮含量的基础上降低了中间代谢产物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说明硒促进了碳氮代谢中间产物游离氨基酸向大分子有机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试验结果说明,硒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碳氮代谢过程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