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蛋鸭产蛋高峰期色氨酸适宜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不同色氨酸水平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机体抗氧化指标和屠宰指标的影响,拟合出蛋鸭产蛋期色氨酸适宜需要量。选取120日龄山麻鸭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各组蛋鸭分别饲喂色氨酸水平为0.12%、0.16%、0.20%、0.24%、0.28%、0.3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0周。结果表明:1)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料蛋比等无显著影响(P>0.05),但0.20%组在数值上表现出最高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黄比例、蛋壳重量、蛋壳比例、蛋壳厚度等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蛋黄色泽(P<0.05),表现为0.20%组蛋黄色泽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鸭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尿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鸭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除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输卵管重量、输卵管长度、卵巢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出: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0%时可满足产蛋高峰期蛋鸭营养需要。

关键词: 蛋鸭 色氨酸 产蛋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香蕉菠萝废弃茎叶制备颗粒有机肥的粘结剂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探寻有机粘结剂在商品有机肥造粒上的应用优化,为颗粒有机肥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香蕉、菠萝茎叶堆肥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粘结剂在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都能将香蕉、菠萝茎叶有机肥粉料团成颗粒,其中,酵母废水浓缩液、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浓度分别为70%、6%和2%时,造粒效果最好,成粒率可大于97%,返料率低于7.93%。通过颗粒性能的分析比较,3种有机粘结剂中以2%的聚乙烯醇最适宜,其所造有机肥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抗压强度达7.4 N、吸水倍率达到2.97、平衡水含量也达到76.98%。6%玉米淀粉和2%聚乙烯醇粘结剂所造颗粒崩解率低,可作为缓释肥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颗粒肥 香蕉菠萝茎叶堆肥 有机粘结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甜玉米种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低温对甜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差异机制,本研究以1组甜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温胁迫下的萌发试验,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的1132和对低温敏感的国区T12,分别研究了其在10℃和26℃条件下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耐寒自交系1132的抗氧化酶活性整体高于敏感系国区T12。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1132吸胀萌发的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间有波动,在胁迫后24h,3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常温对照;而国区T12在低温胁迫后SOD和POD大体为增加趋势,CAT则持续降低,在胁迫后24h只有SOD的活性高于常温对照。1132的SOD3、SOD9、CAT1相对表达量较国区T12高,虽未表现出与其酶活变化趋势严格一致,但低温胁迫使其整体表达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个品种的相对表达量均低,可能是POD3并非表达POD的关键基因,因此在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方面可能造成了两者抗寒性和发芽率的差异。综上,玉米种子萌发期的耐寒性与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则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表达调控过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种质资源、培育高发芽势种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为防御玉米低温引起的冷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 低温 萌发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氮条件下木薯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酶活及GS家族基因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植物氮代谢中的关键酶,在氨同化和谷氨酰胺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木薯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家族有四个基因,分别是细胞质型cassava4.1_008086m(Me GS1.1),cassava4.1_010581m(Me GS1.2),cassava4.1_010597m(Me GS1.3)和叶绿体型cassava4.1_008019m(Me GS2)。实验采用q RT-PCR技术分析铵盐和硝酸盐两种不同的氮源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双高CH16)和低氮敏感型品种(双低G16)GS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铵盐氮源处理下木薯两类品种的GS酶活在叶中要高于正常氮源处理,根中低于正常氮源处理,而低硝酸盐氮源处理下木薯两类品种的GS酶活在叶和根中要低于正常氮源。在不同低氮源处理下,两类材料叶绿体型GS表达量在叶中始终与GS酶活存在相反现象。因此,推测木薯叶片中叶绿体型GS表达量可能与GS酶活呈负相关关系。而细胞质型GS表达量差异较大,与叶绿体型GS共同影响GS酶活,影响着木薯的氮利用效率。

关键词: 木薯 谷氨酰胺合成酶 氮利用率效 硝酸盐或铵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工艺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优选杏鲍菇干燥模式,选用热泵、热风、真空冷冻和真空微波4种干燥工艺对新鲜杏鲍菇进行干燥处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主要营养成分、色度、糖(糖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总蛋白受干燥方式影响较小,总糖含量在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最低(13.56%),总酚含量(39.97μg/g)和粗脂肪含量(1.27%)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最低,色度方面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色泽;杏鲍菇中含量丰富的海藻糖受干燥方式影响为:热泵>真空冷冻>热风>真空微波干燥,主要的糖醇甘露醇含量变化为:热泵和真空冷冻>热风和真空微波。杏鲍菇4种干燥方式条件下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热泵、热风和真空微波干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最高,主要风味成分为异戊醛、正己醛和2-甲基丁醛,真空冷冻干燥后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主要为1-辛烯三醇,同时还检测出酯类、酮类、烃类、吡嗪类以及少量其他类物质,各风味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对比不同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品质和风味,热泵干燥在经济性和稳定性方面可以做到较好的平衡。

关键词: 杏鲍菇 干燥方式 品质 挥发性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在不同冻结条件下的品质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香蕉分别经复合护色剂和热烫预处理后其在不同冻结温度分别为(-15、-25、-35、-45、-55、-70℃)条件下的冻结状态及其品质变化。复合护色剂与热烫预处理相比,随着冻结温度下降,香蕉在冻结过程其可溶性固形物、L值、p H值变化趋势及对细胞组织结构保护效果均优于热烫处理,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香蕉组织切片,-35、-45、-55、-70℃时,冻结温度对香蕉细胞机械破坏程度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设备、成本等因素,采用复合护色剂预处理和-35℃温度条件冻结较适宜。

关键词: 香蕉 冻结温度 品质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含量对早籼米粉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数学方程拟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不同蛋白含量的早籼米粉,并研究蛋白含量对籼米粉的糊化、长期回生性质、微观结构、结晶结构和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含量越低,籼米粉表面越光滑,糊化后的凝胶网络结构聚合也越紧密。随着蛋白含量减少,早籼米粉长期回生后的热焓值逐渐降低,表明蛋白含量减少可延缓回生。籼米粉的凝胶强度也发生改变,回复力、咀嚼性和硬度都增大,而胶粘性减小。并且,不同蛋白含量籼米粉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均显示为A型结晶,在15.17°有一个峰,在17.17°和18.14°处为一个双峰,在23.32°处又有一个单峰;结晶度也相差不大,分别为24.26%、21.79%、19.91%、21.45%、18.73%和21.74%,可见,蛋白含量对该籼米粉的结晶结构影响不显著(p>0.05)。从以上结果分析可推测,蛋白含量和籼米粉原料的相关性能性质确实存在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籼米 蛋白 微观结构 凝胶强度 结晶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球虫入侵HCT-8细胞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CT-8细胞培养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在24孔细胞培养板上,以Real-time PCR方法评价子孢子最适接种剂量、培养基种类、培养基p H值及血清浓度对鸡球虫子孢子入侵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鸡球虫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子孢子接种剂量为3×10~5/孔时入侵达到饱和,当培养基为RPMI 1640且pH值为6.5时子孢子的入侵率最高,血清浓度为10 m L/L时最有利于子孢子入侵。本试验优化了鸡球虫入侵HCT-8细胞的条件,为鸡球虫入侵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人结肠癌细胞 柔嫩艾美耳球虫 实时定量PCR 入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伐回缩修剪对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间伐回缩修剪对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糯米糍’荔枝树为试验材料,设定对照和采后间伐回缩修剪处理,测定秋梢叶片的光曲线、光合日变化以及比叶重等与叶片生长质量有关的指标;并根据光合日变化的数据,对影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处理组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蒸腾作用显著增强,可能与叶片周围的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尤其叶片的光照条件显著改善有关;比叶重显著增加,叶片质量提高;对照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是对环境发生生理性适应的结果;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间伐回缩修剪而有所不同,但主导因子都是气孔导度。【结论】间伐回缩修剪有效地提高了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以及叶片质量,株行距4 m×6 m,是‘糯米滋’荔枝品种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

关键词: 荔枝 间伐回缩修剪 光合 蒸腾 光照 气孔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烟色棒束孢诱导的小菜蛾免疫响应表达谱分析

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应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侵染的免疫应答及其网络调控基因,以进一步探讨小菜蛾对玫烟色棒束孢的防御机制。【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对处理后12 h的感染玫烟色棒束孢和健康(平行对照)的小菜蛾4龄幼虫转录组进行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得到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和分类,对差异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感菌和健康小菜蛾幼虫转录组两个表达谱里,分别获得了12 346 987和12 315 210个clean reads,有60.93%和61.26%的reads分别能比对到参考基因库里,其中完美匹配(perfect match)的比例分别为32.15%和32.73%。共得到3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igenes,DEUs),上调表达基因有275个,下调表达基因有76个,与免疫防御反应潜在相关的基因有156个。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有102个DEUs分布到46个GO term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132个DEUs显著富集在13个代谢通路(pathway)里。【结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大部分编码潜在的与免疫识别及调控相关的基因,集中在能量代谢、疾病反应和防御反应等相关通路。研究结果为挖掘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相关的小菜蛾免疫应答候选基因提供了重要数据库,也为阐明小菜蛾对玫烟色棒束孢的免疫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菜蛾 玫烟色棒束孢 免疫应答 转录组 RNA-seq 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