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生活史特征的数据有限条件下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资源评估是开展渔业资源管理,维系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需要统计产量、资源丰度指数甚至年龄结构等大量数据,由于调查经费和数据的缺乏,全球仅1%的鱼种进行过系统性的资源评估。近年来,在数据有限(data-limited)条件下如何开展资源评估已日益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基于生活史特征的评估方法分为仅需要生活史参数,需要产量数据和生活史参数,需要产量数据、生活史参数及体长或年龄数据等3大类,分别从方法、数据要求、输出结果及局限性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提供了关于生活史特征参数的常见估算方法,并就其中两种模型对北大西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的可持续渔获量进行了初步评估与比较。最后,对数据缺乏模型的使用及模型在中国近海渔业资源评估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评估模型 数据缺乏 生活史特征 北大西洋大青鲨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施氏鲟的性腺转录组特征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之一,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的第二性征。为了解人工养殖下鲟性腺发育的分子特征,研究以人工养殖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为研究对象,对其精巢与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雌雄性腺中共有19690个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其中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包括转录因子Dmrt1、Sox9、Foxl2等和生长转化因子Amh、Bmp15、Gdf9等。另外,通过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4条与卵巢发育相关的通路,分别为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卵巢类固醇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其中,卵巢类固醇合成通路中1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暗示了2龄施氏鲟限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但精巢中雄激素的合成未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鲟性腺分化和发育机制以及今后在m RNA表达水平上鉴定鲟性别提供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壁碳纳米管载锦鲤疱疹病毒ORF149核酸疫苗的构建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新型高效疫苗预防锦鲤疱疹病毒病,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作为运输载体,构建锦鲤疱疹病毒(KHV)ORF149核酸疫苗。首先构建pcDNA3.1(+)-ORF149重组质粒,通过瞬时转染和免疫印迹分析确定其表达情况,然后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法将重组质粒与SWCNTs进行偶联,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核酸电泳鉴定其偶联是否成功。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经免疫印迹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均能检测到特异性信号;在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构建的重组疫苗电泳条带消失;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下,与重组质粒进行偶联的SWCNTs和空白SWCNTs形态差异明显。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KHV ORF149 DNA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玛原甲藻PL11共附生菌多样性研究
《海洋渔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产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典型赤潮甲藻-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PL11的共附生菌群多样性信息,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PL11的共附生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并且对其可培养共附生菌株进行了选择性分离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与系统发育的分析。利玛原甲藻PL1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样品共附生细菌包括5门,14纲,26目,38科及54属。其中优势门(>5%)为3个,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5.5%)、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11.5%)以及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x,8.5%);优势纲(>5%)为4个,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51.7%)、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31.8%)、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9.9%)以及OM190纲(8.9%);优势属(>5%)为6个,侏囊菌科下未知属(norank Nannocystaceae,21.8%)、Pyruvatibacte属(11.6%)、Phaeodactylibacter属(9.4%)、生丝单胞菌科下未知属(norank Hyphomonadaceae,8.5%)、OM190纲下未知属(8.1%)以及Roseovarius属(7.9%)。从利玛原甲藻PL11培养物中分离获得可培养微生物菌株9株,分属于8个属,包括Ochrobactrum sp.(2株)及Microbacterium sp.、Algoriphagus sp.、Ponticoccus sp.、Hoeflea sp.、Labrenzia sp.、Sphingopyxis sp.、Erythrobacter sp.各1株。其中PL11-1为Ponticoccus属潜在新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蚕豆对草鱼肝脏脂肪蓄积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摄食蚕豆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脂肪蓄积情况以及形成原因,采集了摄食蚕豆的草鱼(试验组)和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对照组)的肝脏样本后,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草鱼肝脏进行病理学特征、脂质蓄积情况和肝细胞的超显微结构观察,同时检测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草鱼相比,试验组草鱼肝脏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线粒体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试验组草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肝脏中TG、TC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草鱼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和fas)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长期摄食蚕豆的草鱼肝脏会发生脂肪变性,其可能与脂肪酸从头合成(DNL)增加、氧化应激增强及线粒体结构破坏等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脆肉鲩营养调控和预防鱼类肝脏脂肪变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拟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拟■是一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仅有野生资源。为查明珠江流域其群体遗传结构现状,试验采用RAD-Seq技术筛选出3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其中29个为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0.50)位点,6个为中度多态性(0.25<多态信息含量<0.50)位点和1个为低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0.25)位点。选取6个高度多态性位点研究珠江流域的北江、桂江、都柳江、融江、左江、右江、黔江及郁江8个江段南方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98.1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香农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12.2713、6.0575、0.5389、0.7679、1.8974和0.7379,表明珠江流域南方拟■的遗传多样性丰富。6个微卫星位点在8个群体中检测结果显示,平均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028,表明10.2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9.7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属于中等分化水平;平均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2987,表明群体内杂合子缺失严重;基因流为1.0075~4.7308,说明群体间的基因流足以抵制遗传漂变。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南方拟■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震联合中速度-密度耦合研究综述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物性参数耦合的多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速度-密度耦合约束下的重震联合反演是其重要分支之一.相比于传统的重震资料综合解释,基于速度-密度耦合的重震联合反演能够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发挥地震和重力数据的互补作用,产生精度和一致性更高的速度-密度模型.结合国内外现状,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现有的速度-密度耦合方式,并讨论了速度-密度耦合约束下重震联合反演策略和目标函数的构建及求解等相关问题.不同反演策略和耦合方式的适用性不同,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速度-密度耦合约束下开展重震联合反演研究和应用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刁口叶瓣的核素分布与沉积特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黄河水下三角洲刁口叶瓣东侧获取柱状样K2,对其进行~(137)Cs活度分析,发现活度剖面在2.7和1.9 m处分别存在一个最大蓄积峰和次级蓄积峰,根据~(137)Cs的大气沉降规律并结合沉积物粒度数据与黄河输沙量,确定其最大蓄积峰对应于1964年,次级蓄积峰对应于1967年。柱状样的粒度组分以深度2.1 m为界可明显划分为两段,下段沉积物粒度组分稳定,上段砂粒含量明显增大并在1.9 m处达最大值。对柱状样~(210)Pb_(ex)的活度剖面分析表明,其呈现两段式分布:1.9~3.5 m为衰变层,0~1.9 m为混合层。分析结果表明~(137)Cs活度剖面的蓄积峰、沉积物粒度组分的改变以及~(210)Pb_(ex)活度的两段式分布均记录了黄河入海口的变迁,并与黄河入海泥沙量存在对应关系。本文统计了研究区1958—2014年的历史水深资料,分析得出钻孔所处海域在1964—1976年(刁口流路行河期)的淤积厚度远大于1976—2014年(清水沟流路行河期)的侵蚀厚度,因此柱状样K2的~(137)Cs活度剖面的1964年最大蓄积峰与~(210)Pb_(ex)活度衰变层得以存在。
关键词: ~(137)Cs活度 粒度 ~(210)Pb_(ex) 河口变迁 黄河水下三角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北缘早古生代中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乌兰地区泥质麻粒岩为例
《新疆地质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柴北缘乌兰地区出露有大量早古生代中低压泥质麻粒岩。据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将乌兰地区早古生代泥质麻粒岩变质作用划分为两期。其中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Grt_1+Bt_1+Sil+Kfs+Pl+Qtz+melt,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Bt_2+Ms+Grt_2+H_2O±Pl±Qtz。通过对泥质麻粒岩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泥质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482±3)Ma。为厘清乌兰地区早古生代泥质麻粒岩变质演化历史,揭示麻粒岩变质机制,通过相平衡模拟技术和黑云母Ti温度计,获得乌兰地区早古生代泥质麻粒岩峰期和退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10℃~730℃/5~6.2 kbar和560℃~650℃/5~6.2 kbar。由于岩浆的冷却使其退变质阶段经历等压降温变质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7-2010年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 2020 CSCD
摘要:叶绿素a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光合色素。海水中的叶绿素a浓度是浮游植物现存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表征水域初级生产者的固碳能力。海水中的叶绿素a浓度数据一直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数据,也是海域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依据。胶州湾是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典型模式海湾,其生物区系结构具有南黄海的特征。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胶州湾站)在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系统地开展气象、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项指标的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基于胶州湾站在12个定位监测站获取的长期叶绿素a浓度数据整理形成。整理过程采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整理和加工。同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3sigma检验结合临近站点时间序列对比进行异常值剔除,统一插补后形成数据表格,同时提供长时间序列图共享下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本数据可以用于海湾生态健康评估、初级生产力长期变化、海湾生态系统演变、水色遥感等科学研究,也为政府有效制定环境质量限值和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胶州湾 叶绿素a 1997–2010年 长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