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人工柠条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时空互代方法,以柠条林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空间变异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各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海拔、坡度和坡向等环境因子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和地形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的增加量不明显,全磷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速效钾经过多年积累有明显的增加。从土壤养分指数模型可以算出该区的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约需35a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速效钾则约需27a才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关键词: 土壤养分 人工林 空间变异 黄土丘陵沟壑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菌物物种的多样性,为植物病害防治及合理利用菌物提供科学依据,2003~2006年,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鉴定,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菌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共有菌物6门、15纲和亚纲、38目、92科、241属、862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4个,中国新纪录种19个,宁夏新纪录种74个,中国寄主新纪录种18个,种类最多的门、纲、目、科、属依次是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淡色孢科、柄锈菌属,种类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银川市。

关键词: 菌物多样性 担子菌门 担子菌纲 伞菌目 淡色孢科 柄锈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蒿金叶甲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蒿金叶甲是危害宁夏荒漠草原重要牧草——沙蒿的一种重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该虫暴发成灾的机理,掌握该虫生态学特性以及确定有效的田间抽样设计方案,对沙蒿金叶甲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蒿上部的沙蒿金叶甲数量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而中部和下部间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适合度x2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最接近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沙蒿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异质性引起的;应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oylar幂法则进一步得到证实,表明沙蒿金叶甲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且与密度有关,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拟合该虫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3.937 79/m+2.880 30]/D2,序贯抽样方程为Tn=3.937 79/[D2-2.880 30/n]。

关键词: 沙蒿金叶甲 空间分布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退化山区坡改梯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经过坡改梯不同年限土壤资料分析,土壤有机质和氮素随与坡改梯时间呈正相关,在作物根系活动层0-60cm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对照,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在该地区的生态建设中,大力开展平田整地,能逐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质量。

关键词: 坡改梯 土壤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幼叶DNA微量快速提取方法的改进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对大批量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的需要,以小麦幼叶为材料,探索了在液氮和无液氮条件下提取DNA方法的改进。结果表明,改进提取法Ⅰ(用液氮)中,水浴中加KCl抽提一次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DNA,且液氮用量是常规提取法的1/40~1/30;改进提取法Ⅱ(无液氮)中,水浴后加KCl比水浴前加KCl及不加KCl的RNA含量和杂质含量低,OD260/OD280比值大,DNA浓度和纯度有所提高。两种改进方法提取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都能得到质量较高的DNA图谱,又经SCAR-PCR扩增均能得到2条片段大小相同的条带。

关键词: 小麦 幼叶 DNA提取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优化模式的建立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对本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优化,得出:示范区人均收入达1 643元,可利用饲草总产量9 538 965 kg,人均占有粮食500 kg。土地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7 800 t/km2降低到2 120 t/km2。农林牧用地比例调整为3∶3∶4。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随着森林覆盖度不断扩大,林龄增大,林木生长旺盛,示范区农林牧副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示范区必将走向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半干旱山区 生态农业 结构调整 优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侧冬麦土壤水分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节水灌溉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膜侧冬麦是小麦栽培技术上的一项创新技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保水、增温效应,对其土壤水分温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作用,大量研究都集中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水分温度的变化,对膜侧冬麦种植这一种方式的不同水分温度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其水分温度的研究,初步得出:膜侧土壤水分平均比膜内增加9.1%,膜侧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各层次土壤含水量都高于膜内,0~20cm膜侧和膜内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土壤水分不同层次的日变化变化幅度总体趋势为膜侧大于膜上,膜上、膜侧峰值几乎同时出现在20:00,最低值膜侧14:00,膜上比膜侧稍提前。膜上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膜侧,膜上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膜侧,浅层的日变化幅度大于深层的,膜上膜侧温度日变化得出最低温度同时出现在8:00,最高温度膜上15cm比膜侧提前2h达到。

关键词: 膜侧冬麦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田昆虫多样性分析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3年和2004年对人工甘草田和野生甘草田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甘草田昆虫平均个体数多、多样性指数低、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人工甘草田昆虫物种丰富度极显著高于野生甘草田,而均匀性指数极显著低于野生甘草田.

关键词: 甘草 人工种植 野生 昆虫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山区杏树规范化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育苗、嫁接、造林技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宁夏南部山区的杏树栽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杏树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杏树 规范化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参素防治温室白粉虱的药效试验

长江蔬菜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