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肉苁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肉苁蓉(C istanche deserticola)的寄生生长特性,对其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整体透明法观察了种胚的发育情况;TTC法测定了种子活力;物理方法(水泡、变温、层积等)和化学方法(激素、独脚金酚化学合成类似物GR 24、中草药、白刺根、寄主梭梭根的浸提液等)分别对种子进行萌发诱导处理,观察促进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0.096 g,成熟的种子胚发育不完全,萌发前后始终处于球形胚阶段。具有活力的种子占25.3%。采用室温水处理30 d,并以GA3(0.5μg/m l)培养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16.7%。部分中草药、白刺根的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GR 24、寄主梭梭根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证实,肉苁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种子萌发的启动,除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后熟过程,必须有来自寄主根系的某种萌发刺激信号。肉苁蓉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和非寄生植物及一些寄生植物有很大不同。


品种和超排季节对绵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2004年12月份和2005年1-2月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兴绿源种羊场,分2批对道赛特、特克赛尔、白萨福克、东弗里生羊进行了超排处理,80只供体获黄体数787个,回收胚胎669枚,可用胚384枚,平均4.8枚,移植受体317只,最后有235只受体产羔257只,受体产羔率为74.1%,胚胎产羔率为66.9%。现将此次胚胎移植的过程、结果及分析报道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替代指标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5年在宁夏灌区设3个试验点(银川2个点,惠农1个点),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即充分灌溉条件和有限灌溉),在春小麦的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对20份春小麦材料测定各生理及农艺指标,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试验处理的抽穗期旗叶碳同位素分辨率与灌浆期旗叶比叶重呈负相关,与成熟期旗叶灰分含量呈正相关;籽粒灰分含量与成熟期籽粒碳同位素分辨率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认为:籽粒灰分含量可作为籽粒Δ的替代指标来预测小麦基因型的蒸腾效率和产量,成熟期旗叶灰分含量及灌浆期比叶重有望作为旗叶碳同位素分辨率的替代指标。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在宁夏红寺堡灌区开垦4 a的淡灰钙土上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不同处理相比,化肥配合羊粪效果最好,单施羊粪次之,单施化肥最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各处理作用效果的排序为:氮磷+羊粪>氮磷锌钾>氮磷锌>氮磷>氮>羊粪>不施肥,氮磷+羊粪处理与单施氮肥和单施羊粪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化肥与有机肥羊粪配合施用既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又能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因此是新垦淡灰钙土施肥的最佳选择。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新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新垦淡灰钙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 施肥 玉米产量


野生稻DNA导入水稻栽培品种获得变异种质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初步分析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普通野生稻(AA染色体组)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宁粳23号、宁粳16号中,获得163个变异后代,变异性状极其广泛,对其中22份材料在全生育期经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表现广谱抗性的材料有4份,其中2005 D 3-136、2005 D 3-60无论在农艺性状还是在抗病性上变异都优于受体。
关键词: 野生稻DNA 花粉管通道导入 水稻DNA导入后代抗病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动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8%阿维菌素乳油在枸杞果实内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枸杞果实内消解较快,在6和12 m g/L浓度下,施药后7 d枸杞果实内的阿维菌素残留分别为0.008和0.010 m g/kg,7 d后均未检出阿维菌素残留,半衰期为1.34~1.50 d,在使用推荐浓度6 m g/L、施药2次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施药7 d后,在枸杞果实内未检出阿维菌素,说明阿维菌素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枸杞果实的食用是安全的。


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的土壤水分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示范区3年采集的水分数据,结合当地的降雨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半干旱退化山区在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下土壤水分的运行恢复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集蓄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培植和发展荒坡灌草植被,充分发挥区域灌草资源优势和植被的恢复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