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近50年不同时期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宁夏5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1位点)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种中,Glu-1位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并检测到10种亚基和13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在5~10之间,平均8.2分,各时期品种品质平均评分呈缓慢上升趋势,且1980年以后育成品种中5+10(Glu-D1位点)、17+18(Glu-B1位点)亚基出现频率明显增加,说明各育种单位已充分重视将具有优良品质遗传的材料应用于实践。33个品种中15个具有5+10亚基,9个具有17+18亚基,13个具有2*(Glu-A1)亚基,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遗传变异 宁夏


宁夏南部扬黄灌区生态家园建设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南扬黄灌区的生态家园建设坚持以节水、增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目的,突出高效、设施农业、草畜业及生态、人文环境建设研究,强化种养业,建设沼气池,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了一个高效、清洁、低能耗的持续发展的庭院生态农业体系。


果树生物技术育种进展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胚培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基因工程育种四个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果树育种上的运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枸杞负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昆虫知识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室内饲养观察结果估测,枸杞负泥虫LemadecempunctataGebler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期(7.8±2.2)℃,若虫期(7.6±2.1)℃,预蛹期(8.1±0.9)℃,蛹期(9.3±3.0)℃,产卵前期(8.2±3.2)℃;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88.4日·度,若虫期138.3日·度,预蛹期71.3日·度,蛹期65.9日·度,产卵前期12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7±1.9)℃,有效积温为526.8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枸杞负泥虫在宁夏地区年发生理论代数为3.81(代),与实际观察结果基本吻合。


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关键词: 粳稻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超亲优势


氮磷钾互作效应对甘草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红寺堡扬黄新灌区沙地土壤上,氮、磷、钾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大小为施氮(正效应)大于施磷(负效应)和施钾(正效应);因子互作效应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氮磷互作效应(正效应)>磷钾互作效应(负效应)>氮钾互作效应(正效应),其中氮钾的交互效应相对较小;宁夏红寺堡扬黄新灌区沙地土壤人工栽培甘草酸含量≥2.0%以上的农艺措施为施纯N 129.3~151.7 kg/hm2,施纯P2O556.7~83.9 kg/hm2,施纯K2O 95.0~111.8 kg/hm2。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分类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同一试验园中,于葡萄霜霉病盛发期(7~9月份),对16个不同葡萄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并将鉴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种可划分为4类。在谱系图上,抗病性相同的品种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其中第1类为抗性稍强品种,有白比诺、灰比诺和赛美蓉,病指范围为9.31~17.27;第2类为抗性中等品种,由白长相思和神索等8个品种组成,病指在23.87~36.47;第3类是稍感病品种,包括赤霞珠等4个品种,病指在41.74~52.13;第4类是感病品种,只有品丽珠1个,病指高达6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