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沙蒿籽油的研究
《中国油脂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沙蒿是重要的沙生植物,其籽富含营养物质。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沙蒿籽中提取沙蒿籽油,原料预处理实验表明沙蒿籽最佳含水量为5.3%,粒度为0.39~0.5 mm。单因子和Box-Behnken优化设计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7.1 MPa,温度51℃,CO2流量为2.36 mL/min。研究表明沙蒿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亚油酸和维生素E。
关键词: 白沙蒿籽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沙蒿籽油 化学成分


灌水量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种植甘草的不同灌水定额及次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对于保持和增加干旱带沙壤土持水率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能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县崾岘乡中庄村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合理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结构。通过对中庄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生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有机能在系统的能投中占的比例较大,达到系统总投能的88%~94%,有机能的投入中主要以有机肥和饲料为主,有机能的投入远大于无机能,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业系统的能流分析来看,是一个能量低投入与高产出的系统,养殖业系统是一个能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系统。总体来看,中庄村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量投入大于产出的系统,而且,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呈反比关系,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能量投入水平还很低。
关键词: 半干旱退化山区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能量流动 良性循环


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后代的SSR检测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型变异的D2代材料及其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 17份变异材料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DNA片段,而2个对照均不能扩增出野生稻特异的DNA片段,证明这些材料就是野生稻DNA片段导入的后代。另外有些材料出现受体DNA条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野生稻DNA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该引物结合位点或附近,原有的结合位点破坏而造成的。
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枸杞蚜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枸杞蚜虫的综合作用研究,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枸杞蚜虫药后1 d的各致死浓度:LC50~LC99为3.0255~17.5711μg/mL,药后5 d的LC50~LC99为0.6551~3.8036μg/mL;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药后1 d的各致死浓度:LC50~LC99为1.8655~21.9584μg/mL,药后4 d的LC50~LC99为0.4811~5.6624μg/mL;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两者互为函数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吡虫啉直接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小十三星瓢虫幼虫对蚜虫的取食量,高剂量处理的捕食量小于低剂量处理的捕食量,且日捕食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关键词: 吡虫啉 枸杞蚜虫 小十三星瓢虫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


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营养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规则网格取样,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别进行资料分析,研究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Ca、Mg、N、K、P、S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氨态N和速效K、P含量普遍较低,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0%、11.8%和22.7%,而Ca、Mg和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Ca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31.13%,其它元素变异系数32.97%~77.45%。利用球型模型对各元素的实验半变异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速效N在田间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纯块金效应,说明其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灌溉、作物类型、施肥等随机因素影响。而有机质、Ca、Mg、K、S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块金效应在1.6%~20%之间。由于速效P含量的预测值和测量值在0.01水平未达到显著相关,仅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了土壤速效Ca、Mg、K、S含量分布图,以直观地反映其空间变异性。


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寄生有肉苁蓉的梭梭(HA)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CK)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氮、磷、钾、钠、钙、镁、锰、铁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A与CK体内的氮、磷、钾、钙、钠以及微量元素铁、锰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性,只有镁元素二者间差异显著;对于寄生植物肉苁蓉,其体内大量元素氮显著高于HA和CK,磷显著高于HA,而与CK差异不显著,钾、钠、钙、镁、锰、铁6种元素含量均显著性低于HA和CK,同时研究了肉苁蓉寄生后对梭梭体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的影响,按吸收系数大小排列为N>P>Na>Mg>Ca>K>Mn>Fe。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肉苁蓉属于全寄生性植物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