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不同密度对棉花生长 结铃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村科技 2018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冀中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与产量的影响,明确生产上适宜的栽培密度,河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安排冀南单作棉综合试验推广站(成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相关试验,以期为棉花生产提供借鉴。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设置在河北众信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1.2试验材料。采用国审棉花新品种邯8266作为试验材料,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2 d,为转抗虫基因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河平原区棉花饲用黑麦复种方式及水肥利用效率分析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关键词: 棉花 饲用黑麦 冬闲田 复种 产量 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鲜切黄瓜中的生长行为及预测模型建立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鲜切黄瓜中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将新鲜黄瓜切丁,添加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在10、15、20、25、30和35℃下的恒温条件下贮藏,以观察细菌的生长。使用USDA综合病原体建模程序(USDA-IPMP)拟合每个温度下每种细菌的生长曲线,以找出描述该细菌生长的最适初级生长模型,并拟合得到最大比生长速率。通过温度对初级模型中最大比生长速率的生长动力学拟合,分别建立Ratkowsky、Huang rate、Cardinal、Arrhenius-type二级生长模型,并进行数学评估和实测样品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生长曲线显示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表现出三个阶段,包括延滞期,指数期和稳定期。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延滞期时间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相反,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速率随着孵育温度而增加,由此表明风险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使用Baranyi和Huang初级模型分析两种病原体的生长曲线,使用Ratkowsky、Huang平方根模型、Cardinal和Arrhenius模型描述温度对贮藏时间细菌生长的影响,同时应用实验数据和样品实测验证评估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从该研究中获得的结果和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鲜切黄瓜产品中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

关键词: 鲜切黄瓜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生长行为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山地区新建苹果矮化密植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从燕山地区新建苹果矮化密植园在果园经营、品种、砧木、建园密度、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果园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新建矮化密植园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 燕山地区 苹果 矮化密植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理密植下的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冀中南地区棉花合理密植下不同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行距配置.本试验以‘冀棉958'为供试材料,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条件下,设置4个行距配置,分别为行距80 cm(Ⅰ),75 cm(Ⅱ),70 cm(Ⅲ)与(100+ 50) cm(Ⅳ),调查不同处理棉花的生长、结铃,测定产量、品质.结果表明: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对棉花的株高和果枝台数无显著影响,75 cm(Ⅱ)行距下茎粗最大,80 cm(Ⅰ)行距下茎粗最小;单株成铃数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CK(45 000株/hm2,行距80 cm),单株成铃率与单位面积成铃数均以处理Ⅱ最高,处理Ⅳ仅次于处理Ⅱ;子棉产量以处理Ⅳ最高,处理Ⅱ次之,各处理间霜前花率、单铃重及衣分差异不显著;不同行距配置之间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建议在冀中南地区棉花合理密植(75 000株/hm2)下以行距75 cm或(100+50)cm为较适宜的行距配置.

关键词: 合理密植 行距配置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对华北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滴灌施肥处理对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生长状况、产量和WUE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小麦和玉米试验施氮量设置低氮(60%当地通用施氮量)、中氮(当地通用施氮量)和高氮(140%当地通用施氮量)3个水平,分别用Nl、Nm、Nh表示;滴灌施肥次数小麦为0、1、2次,玉米为0、2、3次,分别用D0、D1、D2和D0、D2、D3表示,另以当地常规灌溉和施肥措施为对照(FP)。【结果】小麦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促进叶片生长,开花期滴灌施肥能减缓小麦叶面积指数(LAI)下降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干物质累积量差异不明显,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在一定程度减少施氮量并不影响干物质积累;增加滴灌施肥次数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D2和D1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分别较D0增加了44.4%和32.7%,但对WUE没有明显影响;滴灌施肥处理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促进千粒质量和穗数增加而实现。玉米试验结果显示,营养生长阶段滴灌施肥处理对LAI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滴灌施肥次数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产量随滴灌施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D3处理显著高于D0处理,而WUE随滴灌次数增加而减少,D3处理显著低于D2和D0处理;与FP比较,滴灌施肥处理WUE显著高于FP,小麦和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2%和7.2%以上。【结论】施氮量对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在偏丰水年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在目前施肥水平基础上减少40%施氮量不会造成产量损失。

关键词: 滴灌施肥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萃取头固相微萃取分析小米清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中国酿造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PA、PDMS、PDMS/DVB、CAR/PDMS和DVB/CAR/PDMS 5种萃取头,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质联用(GC-MS)对小米清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运用聚类热图分析不同SPME萃取头提取小米清酒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5种萃取头SPME检测到小米清酒挥发性成分含有醇、酯、醛、碳氢化合物、含苯衍生物和其他化合物,使用不同萃取头进行固相微萃取能得到较为相似的主挥发性成分:1-戊醇、苯乙醇、正己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十六烷,DVB/CAR/PDMS萃取头检测效果最好。聚类热图显示,不同萃取头SPME提取到的挥发性成分效果差异较大,按萃取效果可分为PA萃取头、PDMS萃取头和复合萃取头(PDMS/DVB、CAR/PDMS和DVB/CAR/PDMS)三类,使用不同种萃取头SPME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小米清酒挥发性成分构成。

关键词: 小米清酒 萃取头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对豫谷18新品种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摘要:豫谷18新品种是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其同时适应华北、西北、东北三大谷子产区,具有优质、稳产、高产及抗逆等突出特性。为加大豫谷18的推广面积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推广措施提供依据,选择种植豫谷18的小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谷子新品种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谷子产量、病害程度、口感、用工数量、满意度、是否使用机械、是否有政府补贴等因素对采用意愿的影响程度达5%的显著性水平;谷子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对采用意愿的影响程度达1%显著性水平。要加快谷子新品种的推广,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宣传培训、科研育种水平及生产机械研发等方面的力度。

关键词: 豫谷18 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成熟期QTL定位与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成熟期对粮食周年丰产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为了给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Bubo)和T.spelta L.衍生系(Turtur)为亲本创制的包含186个家系的RIL群体(F6)为材料,构建了包含5 301个标记(4 120个DArT标记、621个SNP标记和560个传统DArT标记),总长为2 464cM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3年4点环境下的成熟期性状进行QTL检测,在LOD>2.5水平下,共定位到15个QTL,分布于小麦的1A、2B、2D、3A、4A、4B、5B、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4.42%~12.67%的表型变异.其中在1A染色体上控制小麦成熟期的QTL贡献率最大;4B染色体的1215714-1068877F0-44CG区间内3年3点均检测到的QTL与1215714标记遗传距离为0.01cM,近乎共分离,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精准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麦 成熟期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状况,提高养分管理水平,对2011~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894组小麦和952组玉米配方施肥农户示范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施肥量、基础产量、施肥产量、养分效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发现,河北冬小麦、夏玉米平均施氮(N)量分别为242和234 kg/hm~2,施磷(P2O5)量分别为65和59 kg/hm~2,施钾(K2O)量分别为45和61 kg/hm~2;冬小麦、夏玉米平均农田基础产量分别为4 509和5 979 kg/hm~2,农民习惯施肥平均产量分别为6 390和7 905 kg/hm~2;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平均为25.3和39.9 kg/kg,磷肥偏生产力平均为47.3和115.2 kg/kg,钾肥偏生产力平均为102.9和136.0 kg/kg。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的农田基础产量贡献率平均为70.6%和71.6%,农田地力贡献率随着基础产量水平的提高呈显著提高趋势,基础产量与施肥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提高基础产量水平是保证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基础产量 地力贡献率 冬小麦 夏玉米 测土配方施肥 养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