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盘龙峡下巴戟宴

生命世界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有机肥配施对甜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配施有机肥对甜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明晰AMF配施有机肥对甜玉米-土壤氮循环的微生物学过程,为氮肥利用率提高、化学氮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大田区组试验,在磷(P2O5150 kg·hm-2)、钾(K2O 225 kg·hm-2)施肥水平一致的基础上设计7个施肥处理:(1)不施氮肥(CK);(2)优化施肥(OF);(3)有机氮肥替代10% 化学氮肥(ORF10);(4)有机氮肥替代20% 化学氮肥(ORF20);(5)有机氮肥替代10% 化学氮肥+增施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ORF10+AMF);(6)有机氮肥替代20% 化学氮肥+增施变形球囊霉(ORF20+AMF);(7)不施氮肥+增施变形球囊霉(CK+AMF);每个处理3次重复.应用土壤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方法和微生物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5.0)技术,对不同施肥处理的甜玉米氮素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氮循环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增施变形球囊霉能显著提高氮利用率.变形球囊霉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正交互效应(P<0.001).在所有处理中ORF20+AMF处理土壤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素生理利用率(NPE)较OF处理分别提高31.15%、28.08%、6.95%、10.41%.在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中,增施变形球囊霉处理组(ORF10+AMF、ORF20+AMF)NiR、narB、nasA、nirA、nirB、napA、nrfA、nifH、ureC基因相对强度显著高于对应未施菌处理组(ORF10、ORF20),ORF20+AMF处理的氨氧化基因hzo相对丰度比ORF20处理降低了20%,减少了氮素由N2释放途径损失的可能.[结论]增施变形球囊霉配施有机肥可显著调增同化氮还原基因(NiR、narB、nasA、nirA、nirB)、异化氮还原基因(napA、nrfA)、氮固定基因(nifH)、氨化作用基因(ureC)相对强度,降低硝化基因(hao)和氨氧化基因(hzo)相对丰度,驱动土壤氮素循环向植物氮高效利用的途径转化,提高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和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实现甜玉米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 土壤氮循环 氮素转化 变形球囊霉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功能基因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州市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及效益初步探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0

摘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促进稳粮增收和丰富水产品具有重要作用.本团队依托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产业园,按照产学研结合方式在连州市西岸镇青草洞村开展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及效益初步探析.选取7亩稻田,进行田埂、环沟、进排水口、拦鱼栅等稻田田间工程设计,投放35-50 g禾花鲤607尾/亩.种养周期约半年.期间使用有机肥80元/亩.在未计算人工成本下,投入成本1650元/亩.结果,收获505斤/亩稻谷,281斤/亩禾花鲤,合计产值8035元/亩,折算可获利润6385元/亩,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本试验结果将为连州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连州市 稻鱼综合种养 效益 禾花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鼠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热带农业工程 2020

摘要:水稻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稻田鼠害的发生严重制约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而且鼠传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分析了稻田害鼠的发生为害特点,鼠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法和措施,以期提升稻谷品质,减少杀鼠剂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关键词: 水稻 害鼠 防控技术 推广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粤北地区规模化养鸡场产气荚膜梭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0

摘要:为了调查广东粤北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其对于粤北地区养鸡业的危害,以及鸡坏死性肠炎在粤北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粤北地区(韶关、清远)15个规模化养鸡场150栋鸡舍共计采集3 000份新鲜粪便样本,分别将每栋鸡舍20份粪样混为1份样品提取核酸,并针对产气荚膜梭菌所特有的cpa毒素基因及7种毒素型的特异性毒素基因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共检测出cpa毒素阳性样品32份,占总样品的21.33%.cpa阳性样品的其他毒素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检测32份阳性样本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果 表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粤北地区养鸡场普遍存在,可能是粤北地区鸡坏死性肠炎的重要病原.

关键词: 粤北地区 产气荚膜梭菌 坏死性肠炎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棱丝瓜品种概况及制种技术

江西农业 2020

摘要:丝瓜系葫芦科丝瓜属1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个栽培种.本文介绍了有棱丝瓜的品种概况,简述了华南区域夏季种植有棱丝瓜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概括了有棱丝瓜关键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 有棱丝瓜 品种概况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亚铁和硝酸铁施用对根际土壤-水稻系统中镉运移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稻田镉(Cd)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氮(N)、硫(S)和铁(F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Fe-N和Fe-S循环耦合体系,都与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运移密切相关.以N、 S和Fe对水稻生长的营养供给为切入点,研发抑制稻米Cd累积的营养型阻控技术及产品,势必能为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根际袋-盆栽试验,分析硫酸亚铁(FeSO4)和硝酸铁[Fe(NO3)3]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活性变化与水稻体内Cd转运规律,探索糙米Cd累积的影响因素及制约机制.结果表明,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显著减小了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NH4Ac-Cd)含量,且前者减小的幅度(55.6%)小于后者(76.0%); 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明显改变了水稻体内Cd分布特征,但前者增大了糙米Cd含量(0.6mg·kg-1),而后者却减小了糙米Cd含量(0.1mg·kg-1).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水稻根、茎和叶对Cd的累积量增大以及根、茎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增强,是导致FeSO4处理中糙米Cd含量增大的重要原因; Fe(NO3)3处理中糙米Cd含量减小,则可归结为无定形铁矿物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铁硫化物与Cd共沉淀、茎和结节对Cd的累积量减小以及根、叶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减弱.本研究成果将为后期营养型阻控产品及施用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营养元素 Cd活性 Cd转运 根际土壤-水稻系统 糙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了50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早中熟三系杂交稻、红莲型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稻的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优质化育种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稻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向创制出天丰A、五丰A、荣丰A、泰丰A、广8A、GD-1S、RGD-7S等一大批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或品质优良的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广恢3550、广恢122、广恢998、广恢308等一批具有理想动态株型的优良、抗病恢复系,并广泛应用于测交组配,育成一大批类型丰富,早、中、迟熟配套的杂交稻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淦鑫203、五丰优615、吉优615、吉丰优1002和天优3618等17个组合被认定为超级稻,泰优390、泰优398、泰丰优208、泰优1002获得省级或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育成的系列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13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杂交稻种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杂交稻未来育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展望.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种技术 不育系 恢复系 超级稻育种 优质化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猪种质资源利用与育种生物技术创新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广东是国内猪肉生产和消费大省.广东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优质猪种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具有肉质好、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耐热、抗逆抗病能力佳等特点.但随着国外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快大型猪种引入,地方猪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强烈冲击.我国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样的地方猪种质资源,地方猪种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源泉,因此多年来我国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地方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介绍了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等优质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相关利用研究,并综述了人工授精、体细胞核移植、基因组选择、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地方猪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广东地方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广东 猪种质资源 分子育种 生物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鸭营养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鸭养殖业已发展成我国畜牧业的重要部分.随着产业进步、环境和生态发展的要求,蛋鸭养殖逐渐由传统的水养向笼养方式转变,相应的营养研究也需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从饲粮营养素需要量、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利用、蛋壳品质的营养调控、应激对蛋鸭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4个方面,简述了蛋鸭营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蛋鸭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蛋鸭 营养需要 非常规原料 蛋壳品质 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