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高压结合超声预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草莓片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压结合超声对草莓片进行预处理,研究超高压压力、超高压时间、超声时间对真空冷冻干燥草莓片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结合超声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真空冷冻干燥草莓片的品质(色泽和硬度),促进草莓片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冻干草莓片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P<0.05).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超高压压力100 MPa、超高压时间5 min、超声时间25 min,此时,草莓片硬度、a*值、花色苷含量、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707.28 g,31.01,304.39 mg/kg,11.60 mg/100 g和221.41 mg/100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院校对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的科技支撑分析-以广州市"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为例
《热带农业工程 》 202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科研院校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广州市"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与科技服务组织为重点,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在农村转化、推广和应用,总结形成了科研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为推动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防控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为害程度重和防控难度大等特点.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并在我国西南、华南及北方广大地区迅速蔓延扩散,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周年繁殖区定殖成功,其"北迁南回"将成为常态,草地贪夜蛾已由入侵新发害虫转变为常发性害虫,其防控策略也将由应急防控转变为长期防控.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迁飞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控是打赢草地贪夜蛾攻坚战的关键措施.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全球的分布与扩散、迁飞规律、防控技术与措施等,并提出了4个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控制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传播为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迁飞规律 监测预警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广东省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有效的SSR分子标记,以及构建快速鉴定的DNA分子身份证.[方法]收集了广东省19个市37个县市共96份大豆种质资源,提取基因组DNA后,利用3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检测获得相关多态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以及DNA分子身份证构建,记录相关品种性状并转化为可视化信息.[结果]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96份大豆材料之间均具有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273个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数14.29个;不同引物揭示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范围为0.3891~0.9310,平均值为0.6786,30对引物可用于区分广东大豆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所收集的大豆样品可以分为3个类群,具有遗传多样性.从PIC最高者开始进行引物组合,筛选出6对能将96份大豆区分开的引物.[结论]基于6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对多态性片段排序,通过数字与英文结合编码,成功构建96份大豆资源的DNA分子身份证,为广东省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蛋白合成抑制剂对杂交水稻种子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耐贮藏杂交水稻II优998种子及博优998(对照)种子为材料,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2种不同耐贮藏能力种子贮藏前后的差异蛋白,共鉴定出5210个蛋白,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100个;II优998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差异蛋白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的差异蛋白数;通过Pathway显著性富集的方法,确定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是Ribosome途径;II优998种子在自然条件贮藏期间有大量的核糖体蛋白变化差异,表明蛋白质生物合成可能与种子耐贮藏能力有关.灌浆期利用3种外源蛋白合成抑制剂(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和广谱性农药咪鲜胺)喷施种子,结果表明,喷施农用链霉素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自然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耐贮藏能力 核糖体蛋白 外源蛋白合成抑制剂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园艺是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效、集约、可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设施园艺是广东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的双重作用下,广东省设施园艺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发展规模及水平与全国相比,还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也存在与广东经济强省不相匹配、与华南气候条件不相适宜等问题.从发展规模、装备水平、功能模式、技术水平、区域布局等方面概述了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设施结构设计与建造有待优化、利用率偏低、栽培与管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不足、产业尚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引导、目标定位、科研投入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广东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省设施园艺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设施园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添加剂对花鲈消化酶活力、前肠组织结构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核苷酸、植酸酶或复合芽孢杆菌对花鲈消化酶活力、前肠组织结构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20尾初始体质量为(13.50±0.09) g的花鲈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G0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6%复合核苷酸(G1组)、0.04%植酸酶(G2组)、0.10%复合芽孢杆菌(G3组)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前肠、肝脏和胃的蛋白酶活力与G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G2组的肝脏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G0组(P<0.05);G1组的前肠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G0组(P<0.05);各组间前肠和胃淀粉酶、肝脏和胃脂肪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3种添加剂均能显著增加前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 <0.05),增加固有层和上皮细胞间的紧密度,其中以植酸酶效果最为显著.与G0组相比,G1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1和G3组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G2组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则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显著提高花鲈肝脏淀粉酶活力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粗灰分表观消化率;饲料中添加复合核苷酸能显著降低花鲈前肠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粗灰分表观表消化率;此外,饲料中添加复合核苷酸、植酸酶或复合芽孢杆菌均能改善花鲈前肠组织结构.
关键词: 花鲈 核苷酸 植酸酶 芽孢杆菌 消化酶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技术发展、推广策略-基于福建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
《科技管理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梳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择取研究指标,以福建省种稻农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探究新形势下影响我国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构建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叠加多因素分析,测算出土地类型、种稻的最主要动机、水稻性状偏好、周围稻农更新频率、农技推广人员影响程度是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的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合山垄田品种、优质品种的更新需求存在缺口,种稻农户的品种更新行为仍然受到周围稻农的极大影响,农技推广人员起到重要的正面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确立以优质稻品种选育为重点的良种技术发展方向、良种技术发展应关注小众农户的特殊需求、扩大良种技术示范户的影响覆盖面、持续推进接触式农技推广工作方式几点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花育种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花卉,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因其独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国内外花卉研究和市场的热点,其中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兰属、兜兰属、卡特兰属、文心兰属和万代兰属中的许多品种已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7大类商品化兰花.介绍了兰花资源收集、保存与鉴评现状;总结了兰花基因组学、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分子调控机理以及品种选育的现代育种新技术研究成果;梳理了种苗繁育、设施栽培与开花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产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35年来对兰花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观赏点更加多元化、育种目标更加多样化将是今后兰花育种及产业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分子标记辅助、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取得突破的条件下,将更加追求幽香、叶花双艺或多艺的育种目标.此外,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将促进兰花产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树突状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制片方法比较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骨髓源鸡树突状细胞两种间接免疫荧光制片方法(细胞爬片法和细胞滴片法),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方法]以鸡胚为试验素材,分离原代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获得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并利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激活细胞.监测内源性蛋白ROBO2(Roundabout)和外源性蛋白NDV表达情况,鸡源NDV抗体与小鼠源ROBO2单克隆抗体混合孵育,结合荧光素二抗进行标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树突状细胞进行荧光成像并捕抓图像数据,多方位分析对比细胞爬片法和细胞滴片法.[结果]细胞滴片制作过程繁琐且耗时长;细胞爬片则操作简单可缩短实验时间.两种制片方法的NDV和ROBO2单阳性和阴性分别存在极显著差异,双阳性存在荧光反应性显著差异.[结论]滴片法蛋白免疫反应性更优,适合标记目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爬片法始终维持细胞形态学特征和保持蛋白特性,利于两抗体荧光重叠,综合显色性更强.
关键词: 鸡 树突状细胞 免疫荧光 激光共聚焦扫描 细胞爬片法 细胞滴片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