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真空预冷+气调包装"提高桑叶菜在模拟电商物流条件下的贮藏品质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延长桑叶菜货架期的保鲜技术,本试验以单一气调包装为对照,研究不同真空预冷终温结合气调包装对桑叶菜在模拟电商物流贮藏条件下外观品质、失重率、顶空气体分压、呼吸强度和部分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真空预冷对桑叶菜品质具有双面性.较低的预冷终温(5℃)反而加速桑叶菜采后品质劣变、不利于贮藏保鲜;适宜的预冷终温(15℃)可显著延缓桑叶菜采后外观品质劣变、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营养价值流失.15℃真空预冷结合气调包装技术可使桑叶菜在模拟电商物流条件下(非冷链)的保鲜期延长到不少于96h;处理后桑叶菜的呼吸强度显著低于CK(597.20~308 mg CO2/(kgh)vs 464.66~298 mg CO2/(kgh)),袋内的气体氛围保持较佳水平(氧气:1.44~3.13 kPa、二氧化碳:7.30~7.56 kPa);贮藏96 h后,与CK相比,真空预冷+气体包装处理桑叶菜的色差L*值高0.52°,a*值低0.41°,多酚和维生素C保留率分别高了7.89%和7.00%,这表明适宜的真空预冷结合气调包装技术可延缓桑叶菜采后品质下降.研究结果不仅为桑叶菜常温物流保鲜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且对丰富目前有关桑叶菜采后保鲜技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朱槿曲叶病毒病及其传播介体烟粉虱分布调查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我国朱槿植株上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引起的朱槿曲叶病发生情况及烟粉虱隐种种群组成,为朱槿曲叶病的早期监测及基于控制传播介体的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8月,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新疆、内蒙、山东、浙江和四川等10省(区)32市(县)的城市绿化区域(公园、公路旁绿化区域)及花卉市场采集朱槿曲叶病疑似病株及健康朱槿植株叶片,运用PCR进行CLCuMuV检测,并利用mtCOⅠ基因序列对采自田间朱槿植株上的单头烟粉虱进行隐种鉴定及UPGMA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5省(区)绿化朱槿被CLCuMuV侵染发病的比率较高,平均为44.43%~81.95%,高于新疆(4.39%)和内蒙古(0.63%)的发病率,而山东、浙江和四川的朱槿植株暂未发现CLCuMuV感染.在大部分采样点,烟粉虱种群密度较低,除内蒙古的平均虫株率为15.00%外,其他省(区)的平均虫株率均低于5.00%.对采集的烟粉虱隐种鉴定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包括MEAM1、MED、AsiaⅡ7、AsiaⅡ1和AsiaⅠ等5个隐种,其中AsiaⅡ7和MEAM1为优势种群,所占比例分别为44.7%和32.5%.[结论]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朱槿曲叶病发病率较高,其传毒介体烟粉虱AsiaⅡ7和MEAM1为优势种群.随着朱槿盆栽花卉贸易及苗木跨区调运,CLCuMuV有向内地逐渐扩散的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提早防范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在我国棉区发生流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助推广东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性信息素诱捕的广东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多生物防治因子组合对其控制效果评价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广东省佛山市、茂名市、韶关市和梅州市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以20%氯虫苯甲酰胺为药剂对照,评价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螟黄赤眼蜂+苏云金杆菌、螟黄赤眼蜂+金龟子绿僵菌、螟黄赤眼蜂+莱氏绿僵菌、螟黄赤眼蜂+爪哇棒束孢菌、螟黄赤眼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螟黄赤眼蜂+蠋蝽、螟黄赤眼蜂+蠋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这8种生防措施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所监测的4个地市全年均有发生,其中佛山监测点的草地贪夜蛾诱捕量高于其它3个监测点,并具有1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高峰期与玉米种植面积呈正相关。田间生防试验结果表明,单一释放螟黄赤眼蜂或与其他生防因子联合使用均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处理7 d后的防虫效果为54.87%~76.49%,其中以螟黄赤眼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螟黄赤眼蜂+蠋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6.49%及71.56%,但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的防虫效果(94.60%);但14 d后,20%氯虫苯甲酰胺的防虫效果下降至78.51%,而螟黄赤眼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螟黄赤眼蜂+蠋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效呈上升趋势,防效分别为81.31%与83.35%,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是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理想生物防治组合。研究结果为了解广东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提取物对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提取物对仔猪血浆、肝脏、十二指肠、空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44头28日龄(8.39±1.06)kg杜×长×大仔猪,公母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栏,每栏8头猪.试验周期为28 d.3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组是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g/t金霉素;柑橘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l/t柑橘提取物.结果表明:①与抗生素组、空白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分别显著提高90.29%、85.81%(P<0.05);柑橘提取物组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②抗生素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CAT活力有降低趋势(0.05≤P<0.10);柑橘提取物组与空白组、抗生素组比较,肝脏T-AOC和GSH-Px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三组间十二指肠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④与空白组、柑橘提取物组相比,抗生素组空肠T-AOC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9.29%、44.44%(P<0.05).由此可见,柑橘提取物能提高仔猪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新品种'美玉1号'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苦瓜新品种'美玉1号'是以雌性较强的自交系E23-13为母本,中晚熟油瓜自交系K13-B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第1雌花节位14.7~15.6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16.4~16.7节.瓜呈长圆锥形,瓜皮绿色,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26.8~27.6 cm,横径6.06~6.45 cm,肉厚1.20~1.23 cm.单瓜质量355.1~374.9 g,单株产量1.38~2.00 kg,一般栽培产量约52.47~59.97 t·hm-2.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春、秋季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土壤-植物体系中铅镉迁移累积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特性生物炭对土壤-植物体系中典型重金属铅(Pb)和镉(Cd)迁移累积的影响,分别选择花生壳、水稻壳、小麦秸秆、椰壳及生物燃气副产物5种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及不同粒径椰壳生物炭作为土壤调理剂,进行多茬蔬菜盆栽试验,研究各茬蔬菜可食用部位生物量及Pb和Cd累积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生物炭的施加均可不同程度提升土壤pH、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除小麦秸秆生物炭外,其余4种生物炭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Pb和Cd及蔬菜可食用部位Pb和Cd累积量,并对蔬菜有明显促生长效果.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的降低、蔬菜生长的促进及蔬菜Pb和Cd累积量的降低作用越显著.蔬菜生长与土壤pH、有机碳含量及CEC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蔬菜Pb和Cd累积量及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则与土壤pH、有机碳及CE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连续3茬蔬菜轮作后,80~120目椰壳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水稻壳生物炭及生物燃气副产物生物炭仍对Pb和Cd复合污染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可通过改变土壤pH、CEC、有机碳等基本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产生钝化作用,显著促进蔬菜的生长并可消减蔬菜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17个辣椒品种对青枯病抗性的评价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辣椒青枯病是海南辣椒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绿色的有效措施.本文采用苗期浸根接种法,对海南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7个辣椒品种的抗病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 表明:不同辣椒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金骄红玉'、'金艳'2个品种表现为高抗;'泰丽'、'热辣4号'、'红妃'、'湘辣十七号'、'金骄3.0'、'金骄M6'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权御天下'、'湘研珍丽'、'湘研6A'3个品种表现为耐病;而'金骄神龙'、'长艳'、'热辣3号'、'热辣2号'、'热甜5号'、'热甜3号'6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可见,不同类型辣椒对青枯病抗性差异较大,其中朝天椒类对青枯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其他类型辣椒,甜椒类抗病表现较差.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上辣椒青枯病的防控及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