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珠三角地区规模化养鸡场产气荚膜梭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0

摘要: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肠道细菌病.为明确珠三角地区鸡群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当地养鸡业可能带来的危害,本研究在珠三角地区10个规模化养鸡场100栋鸡舍,共采集2500份粪便样品,分别将每栋鸡舍25份粪样混为1份样品提取核酸,针对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α)编码基因cpa及7种毒素型的特异性毒素基因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珠三角地区所采集的粪样中,共检测出α毒素阳性样品35份,占总样品的35%,阳性检出率35%.对α毒素阳性样品进行其他毒素基因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所检测35份阳性样品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养鸡场广泛流行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为35%.本论文研究结果为珠三角地区鸡群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规律研究及防控提供临床数据.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梭菌 分子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樱桃在广东中山的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推进巴西樱桃产业在广东地区快速发展,引进巴西樱桃在广东中山种植.连续5年对巴西樱桃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果实品质、抗性和耐贮性等进行调查,同时总结巴西樱桃的建园及定植、覆膜防草和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坐果率与果实品质提高、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巴西樱桃在广东中山生长良好,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性强、容易栽培管理,适合在广东推广种植.

关键词: 巴西樱桃 引种 综合性状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发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S是以五丰B/BL122为母本、五丰B/粤新占2号//粤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在F4代中发现1个不育变异单株,然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起点温度较低、异交结实率高、剑叶短小,与三系恢复系配组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且制种播差期小,2016年10月通过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发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果桑新品种'粤椹145'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桑新品种‘粤椹145’是从广东桑(MorusatropurpureaRoxb.)资源‘塘10’与‘航诱11’杂交后代中选育而出的新品种。果大,平均单果质量12.8 g,成熟后不易落果。品质优,出汁率80.1%,可溶性固形物11.7%,总酸6.1 g·kg-1,维生素C 0.045 mg·g-1,花色苷1.1 mg·g-1。在广州地区,1月中下旬发芽,3月中旬盛熟,持续采收期30~35 d。嫁接苗当年春季种植,第2年即可挂果,第3年产量27 000 kg·hm-2以上。耐寒性较差,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 果桑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放线菌株H74-18抗菌活性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中国海洋药物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海洋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白色念珠菌有抗菌活性的菌株,预期获得新结构活性物.通过优化活性菌株的发酵条件,以期提高活性菌株产生活性物产量.方法本研究以白色念珠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法,从实验室保存的2 63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白色念珠菌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并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出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海洋放线菌H74-18菌株,明确了它对作物疫病菌和炭疽病菌有抑制作用活性,其优化发酵条件为:培养基为摇瓶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8℃,接种龄为48 h,接种量为10%,搅拌转速为300 r/min,发酵时间为72 h.结论菌株H74-18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较高且抗菌谱较广.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可以提高其活性物产量,说明它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菌株H74-18 抗菌活性 发酵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探索与实践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基层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实践.2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坚持以农业农村需求为导向,着重在组织领导、完善机制、精准选派、精准对接、项目推动、媒体宣传等方面做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然而,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仍面临服务乡村产业的工作能力不足,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和长效机制以及农村创新创业基础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巩固推广"院地合作"模式,加强运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服务"三农"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科技特派员自身素质,加强农业农村适用技术集成创新等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有关经验参考.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 服务三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氮喷雾速冻在杨梅品质保鲜上的优势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寻求杨梅最适宜的冷冻模式,并为改善其冻品品质特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液氮喷雾速冻(-20℃、-40℃、-60℃、-80℃、-100℃),以浸渍冷冻(immersion freezing,IF)和冰柜冷冻(refrigerator freezing,RF)作对比,分析不同冷冻方式下杨梅的冷冻时间、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汁液流失率、总酚、花色苷、总糖、硬度、维生素C、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多酚氧化酶等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液氮速冻方式显著优于其他冷冻方式,其中-100℃环温的液氮速冻,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仅为IF的6.44%、RF的1.34%;冻结后杨梅的营养物质(总糖、维生素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9.22 mg/g、27.98 mg/g、1.52mg/g、0.89 mg/g)能够保持新鲜组的80%以上,较IF和RF处理组的汁液流失率分别降低58.91%、63.39%;硬度分别提高15.15%、34.75%;综上,对杨梅进行冷冻处理时,在-20℃~-10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液氮速冻﹣100℃的冷冻方式对维持其品质效果最好.

关键词: 杨梅 冷冻方式 液氮速冻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支撑英德红茶产业发展60年:成就与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英德红茶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规模、行业地位、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概述其自1959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并回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60年(1959—2019年)来长期驻地英德,并为英德红茶产业振兴发展从茶树新品种选育(品种)、茶树生态种植(品质)、茶叶加工工艺创新和装备及新产品研发(品类)、茶叶产品标准与质量安全(品位)、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品牌)等5个方面提供科技支撑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效,旨在总结科技创新支撑英德红茶作为中国创新红茶的引领者历经60年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强"重大跨越的经验.与此同时,作为省一级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并为广东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新时代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提出如何更好地为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新举措,以期为英德红茶在新时代实现产业兴旺和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科技原动力和作出应有的时代新贡献.

关键词: 英德红茶 茶产业 发展成效 科技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水稻分子育种初见成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育种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超过60%人口的主粮,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表型鉴定和选择为基础的水稻常规育种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水稻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广泛的稻种资源中挖掘特异优良基因,开展高效准确的分子育种被认为是实现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水稻育种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建立了"广东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广州分中心",以此为依托平台,充分利用水稻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和水稻常规育种的优势,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稻重要性状基因的鉴定和分子育种,已取得显著成绩.对1992年以来水稻研究所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平台的构建、水稻重要性状基因鉴定,特别是对水稻稻瘟病抗性、耐冷性和收获指数的分子遗传研究、以及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基础的水稻分子育种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水稻分子育种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座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克隆 分子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研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自动化程度低、难度大的问题,在机器视觉识别定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方法]采用机械设计理论、离散元动力学仿真方法结合田间试验,研制出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首先对气动式株间除草机构的结构进行设计,运用运动学方程计算并确定机构的几何参数,通过Pro/E运动学仿真验证机构的可行性;然后对除草刀齿与水田土壤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试验;最后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整机工作性能,并利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对影响除草率与伤苗率的工作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气动式水稻株间除草机构连杆长35.00 mm,摆杆长72.24 mm,除草部件到回转中心水平距离为84 mm,垂直距离为191 mm.离散元动力学仿真分析表明,倾角为10°的弯齿刀除草刀齿与土壤的接触阻力较小,阻力平均值为3.12 N,且对土壤的扰动程度较大,受影响的面积达149.69 cm2.田间试验中,在机具前进速度0.25 m/s、气缸伸缩速度0.45 m/s和除草深度2.5 cm的工作参数下,平均除草率为83.91%、伤苗率为3.63%.[结论]该机具满足除草率大于80%、伤苗率小于4%的设计要求,能够满足水稻株间避苗除草的作业要求.

关键词: 水稻田 株间除草 离散元 动力学仿真 农业机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