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素供给水平对浮板毛管水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氮素供给对樱桃番茄各生育期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影响,为华南地区水培樱桃番茄营养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苗期—采收前期,营养液氮浓度以12 mol/m3为宜,保证苗期—采收前期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光合产物及时向果实转运;采收中期—采收后期,氮浓度以18 mol/m3为宜,防止植株早衰影响营养器官光合产物转运和果实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甘薯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梅中梅素的化学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青梅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水果,酸度极高,主要用于加工成食品或中药,梅素是青梅加工过程中的产物.近年来,国外对青梅汁浓缩液等富含梅素的青梅制品的生物活性研究较为活跃.本文详细介绍了梅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表征、形成机制及主要生物活性.梅素的化学结构为1-[5-(2-甲酰基呋喃基)甲基]二氢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酯,其衍生物主要有3种,为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与5-羟甲基糠醛反应生成的酯化物.本文重点就梅素的改善血液流动性、降血压、抗流感病毒、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主要生物活性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梅素的分离纯化技术及抗疲劳、抗氧化、促排便等生物活性,并对梅素发挥生物活性的贡献率、如何提高产品中梅素的含量以及食品中梅素的标识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指导青梅功能性食品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淹条件下锰改性生物炭对水稻砷吸收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淹条件下水稻土有效砷含量高,威胁稻米质量安全.采用谷壳炭与高锰酸钾(质量比为5?1)吸附共沉淀法制备锰改性生物炭,明确其对土壤砷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度砷污染、中度砷污染水平,探讨其在水淹条件下对水稻不同部位总砷及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添加2%的锰改性生物炭,砷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对As(Ⅲ)最大吸附量(Qm)为1193.9 mg·kg?1,是土壤的最大吸附量(524.1 mg·kg?1)的2.29倍,是添加2%生物炭的最大吸附量(454.1 mg·kg?1)的2.63倍;(2)锰改性生物炭降低水稻土中As(Ⅲ)和As(Ⅴ)含量,能将中度砷污染土壤中As(Ⅴ)含量降低至低度砷污染土壤水平;(3)锰改性生物炭显著降低根、茎、叶总砷含量,能将中度砷污染土壤水稻茎和叶中的总砷含量降低至低度砷污染土壤水平;(4)锰改性生物炭促进水稻根系在总砷含量降低的同时更多地吸收As(Ⅴ),显著降低水稻根、茎、叶中As(Ⅲ)含量,一方面是因为锰改性生物炭增强了对土壤砷的吸附和As(Ⅲ)向As(Ⅴ)的氧化作用,另一方面,锰改性生物炭利于根表锰膜的形成,显著降低根表总砷含量,从而降低根系对砷的吸收.该研究可为锰改性生物炭在轻中度砷污染水稻种植区的治理修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害虫生物防治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天敌昆虫及捕食螨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农作物害虫害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赤眼蜂、平腹小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的规模化扩繁技术,田间应用技术及示范推广中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目前以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成就包括:研制出全国首台全自动控制生产人造卵卡机,解决了连续传代防污染的问题;首次应用大卵(蓖麻蚕卵)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为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首次在国内应用无人机释放赤眼蜂;完善和提高了平腹小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提高了平腹小蜂防治效果,降低了平腹小蜂应用成本;从荷兰引进胡瓜新小绥螨,成功应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和园艺作物上的蓟马等.极大地推动了华南地区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及示范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鹃红山茶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及验证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等优点,成为基因表达分析的主要工具,而选择适合不同条件下工作的内参是qRT-PCR分析的前提.筛选得到适用于杜鹃红山茶不同器官、不同时期花瓣的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为后续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可用的内参基因.[方法]选择转录延伸因子编码基因(EF1α)、α-tubulin(TUA)、β-tubulin(TUB)、Ubiquitin(UBQ)、肌动蛋白(Actin)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6个看家基因,使用2种不同的计算程序GeNorm和NormFinder评估了6个基因表达的稳定性.进一步通过CaGASA3基因的表达模式验证了所选内参基因的适用性.[结果]在不同器官中通过GeNorm和NormFinder筛选出稳定性最好的基因,排名前2位的均为TUA和GAPDH,GAPDH基因在两种计算程序评估中稳定性均最佳.而在不同时期花瓣中,通过2种程序得出排名前2位的内参基因均为TUB和UBQ;UBQ基因在GeNorm程序评估中稳定性最好,TUB基因在NormFinder程序的评估中稳定性最佳.[结论]杜鹃红山茶不同器官中最佳内参基因为TUA和GAPDH,不同时期花瓣中最适内参基因为TUB和UBQ.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杜鹃红山茶 内参基因 GeNorm NormFind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C(CVC)的稳定性,对指导含复合维生素的食品体系中,提高维生素C(VC)的稳定性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比较CVC和VC在不同温度、pH值、金属离子、光照、氧化还原剂和碳水化合物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CVC相较于VC具有更强的耐热性、耐碱性和抗光照稳定性.氧化剂过氧化氢显著降低CVC和VC残留率,用体积分数2.7%的过氧化氢处理后,CVC和VC的残留率接近于0;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提高CVC和VC稳定性不显著,而降低CVC稳定性的效果强于VC.金属离子对CVC和VC影响效果不一,Mg2+和Zn2+对CVC残留率影响较小,Fe3+和Na+影响较大;Na+对VC残留率的影响较小,而Zn2+的影响最大.低葡萄糖含量(≤5%)仅能提高CVC稳定性,而高葡萄糖含量(≥10%)可同时提高CVC和VC的稳定性.结论:CVC和VC表现出差异化稳定性,说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根据添加维生素C的种类,调整相应的加工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连续种植的香蕉枯萎病高发病蕉园为试验点,通过实时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田间条件下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熏蒸施用有机肥(OF)相比,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在施用有机肥前使用石灰碳铵进行熏蒸处理(LAOF)和施用生物有机肥前使用石灰碳铵进行熏蒸处理(LABF)中分别降低了13.3%和21.7%,病原菌的拷贝数分别降低了22.4%和33.0%。与OF处理相比,石灰碳铵熏蒸联合不同肥料施用均显著降低了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群落结构,且熏蒸对群落组成的差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LABF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其他处理,群落组成也与其他处理存在明显差异。与OF处理相比,熏蒸处理(LAOF和LABF)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水恒杆菌、布鲁式菌和漯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且在LABF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LAOF,水恒杆菌和布鲁式菌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在田间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之前使用石灰碳铵进行熏蒸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激发土壤有益微生物,从而减少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关键词: 土壤熏蒸 生物有机肥 香蕉枯萎病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生长剂-鱼虾宝在杂交醴饲料中的应用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0
摘要:通过研究在饲料中添加鱼虾宝对杂交醴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评价鱼虾宝在杂交醴饲料中促生长作用效果.试验选用120尾初始均重为(83.20±0.07)g的杂交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鱼虾宝(促生长剂)的饲粮,两组饲粮等氮等能,饲养7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促生长剂鱼虾宝组杂交醴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增加,饵料系数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杂交醴摄食量以及形体指标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肠体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杂交醴背肌的常规营养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虾宝组背肌粗脂肪含量稍有增加.两组杂交醴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血糖含量和免疫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杂交醴血清中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内毒素和D-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得:鱼虾宝可以用于杂交醴饲料中作为促生长物质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