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心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菜心是中国特色蔬菜之一,在出口创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菜心品质柔嫩、风味可口,能周年栽培,但采后不耐贮藏,常温下会使菜心失水严重,叶片变黄,微生物浸染会加快变质;低温较常温能延长贮藏期,但会出现木质化,导致口感变韧等现象.因此,如何有效维持菜心的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是菜心保鲜技术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菜心采后生理特性,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菜心采后贮运保鲜情况,总结了目前主要的保鲜技术,包括物理保鲜技术(真空预冷及低温、气调、辐射、薄膜、臭氧)、化学保鲜技术(保鲜剂、褪黑素、二甲基二碳酸盐)和生物保鲜技术(壳聚糖涂膜、基因工程),并对未来菜心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采后菜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春石斛'Carmen'开花及其生理变化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春石斛品种'Carmen'为试材,比较了上山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噻苯隆和多效唑)组合处理(A)、上山处理对照(ACK)、平地+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噻苯隆和多效唑)组合处理(B)以及平地对照(BCK)对其开花以及矿质营养元素、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石斛开花调控及其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A处理效果最佳,显著提高了花芽株诱导率、开花节数和单株开花朵数.各处理的淀粉含量在处理期间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第10、30天时出现2个峰值,而处理A和B的蛋白质含量在20~40 d上升.处理A的全氮含量第20天起高于其它处理,而其全磷含量在第40天时也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的钙含量变化最大,均在第20天时达到最低,随后又升高,而镁含量在处理期间变化较小.各处理的GA3在10 d时显著上升,且A处理的GA3含量水平则显著高于其它处理,IAA含量在第2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而处理BCK第20天的IAA含量水平则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ABA含量则在处理期间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综上,上山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促进春石斛品种'Carmen'开花,并提高其开花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配方对山茶营养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山茶幼苗为试材,研究N、P、K、有机碳肥等不同水平及配比对山茶营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于山茶基质栽培的营养配方.[方法]在山茶营养生长阶段设9个不同营养配方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营养配方T3的山茶株高、分枝数、冠幅、基部粗度、干物重、总根长等生长指标最高;T7的叶片数、根表面积等生长指标最高,其他生长指标与T3接近,差异不显著;两个营养配方的所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T1.T3和T7植株均吸收了较多的N、P、K,其单株N、P、K的吸收量均为高水平;T3的N、K利用率均为最高水平,P利用率与平均值接近;T7的N利用率为高水平,P、K利用率与平均值接近.[结论]山茶基质栽培以高P肥∶有机碳肥=1∶2(有机无机配合施用,N∶P2O5∶K2O∶C=1.0∶1.8∶2.6∶9.3)及高K肥(无机营养配合施用,N∶P2O5∶K2O=1.0∶0.6∶4.3)为最适营养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成效与启示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介绍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基本概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启示,对项目的治理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项目创新了管理模式和技术推广方法,项目农户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较项目实施前减少30.9%、30.6%,比非项目农户减少19.9%、22.1%,2014—2019年,项目累计减施化肥(折纯)1.7万t、减施农药(有效成分)813 t.农田总氮减排率平均达26.3%,总磷减排率平均达36%.水稻产量普遍增幅18.9%,99.3% 的农户自觉把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回指定收集点;农田水质和土壤健康改善,生物种群增多.项目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100%,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磷去除率分别达98.68%、95.61%、96.89%,环保投诉大幅度减少.2020年上半年,按照设计存栏量测算,养殖业主要污染物COD减排能力达43871 t,氨氮减排能力2966 t,生物需氧量(BOD)减排能力15639 t,总磷减排能力708 t;按照实际存栏量测算,COD减排能力达15675 t,氨氮减排能力961 t,BOD减排能力5263 t,总磷减排能力220 t.加快了农业绿色发展和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创新模式 管理模式 推广应用模式 可持续治理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河源客家黄酒氨基酸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客家黄酒关键工艺对氨基酸的组成、含量以及呈味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氨基酸含量,计算氨基酸分值、味道强度值(dose-over-threshold,DoT)等指标确定氨基酸对黄酒的影响.结果客家黄酒中总氨基酸含量在2658.99~5420.63mg/L之间,其中黑豆黄酒各氨基酸含量及总量最高,商品板栗黄酒氨基酸含量最低,客家黄酒中最主要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两者合计占氨基酸总量的20%以上,而胱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最低,是限制性氨基酸.计算不同酒样氨基酸的味道强度只有谷氨酸(Glu)的DoT值大于1,说明黄酒中决定口味的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本研究中黄酒的味道指数(taste index, TI)排序为:商品黑豆黄酒>绍兴古越龙山花雕酒>商品板栗糯米酒>贮藏1年的板栗糯米原酒>炙酒后的原酒>商品普通糯米酒>炙酒前原酒>1.结论基于对客家黄酒中17种水解氨基酸的分析,表明不同的原料、发酵过程、炙酒方法、贮存时间等因素对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本研究中使用剂量比域因子(DoT)方法和味道指数(TI)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黄酒中不同氨基酸对味道的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 客家黄酒 水解氨基酸 味道强度 味道指数 氨基酸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猪在亚热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杂交利用效果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藏猪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杂交利用效果,本研究根据藏猪、杜洛克猪和广东小耳花猪开展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结果分析比较在广州亚热带环境条件下藏猪及杂交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环境下,藏猪、杜藏猪、藏杜花猪的窝均产仔数在各杂交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杜藏二元杂仔猪初生体质量和35日龄断奶体质量显著高于纯种藏猪.在生长试验中,藏猪、杜藏猪、藏杜花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1.43±25.41)、(469.67±41.13)和(425.54±58.37)g,杜藏二元杂交猪和杜藏花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纯种藏猪,生长速度的杂交优势明显.杜藏二元杂交猪和杜藏花三元杂交猪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猪,杜藏二元杂交猪皮率显著低于纯种藏猪.肉质分析结果显示,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杜藏猪最高,嫩度以纯种藏猪最佳.综上所述,将高原藏猪迁至亚热带地区饲养后,其窝均产仔数和仔猪断奶成活率较原产地藏猪有所提高,表明藏猪适合在广州地区生长;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通过将藏猪与杜洛克、广东小耳花猪进行杂交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生长速度同时提升了猪肉质品质、养殖效益,缩短了饲养周期,同时本研究也为藏猪的杂交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关键词: 藏猪 亚热带地区 杂交利用 胴体肉质 生长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BmPGRP-S5蛋白的抑菌活性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recognition proteins, PGRP)可以特异性识别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 PGN),并通过免疫缺陷(immune deficiency, IMD)途径和Toll途径诱导昆虫抗菌肽的产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家蚕Bombyx mori肽聚糖识别蛋白BmPGRP-S5的抑菌活性及在引发家蚕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用果蝇胚胎S2细胞表达BmPGRP-S5蛋白;通过细菌生长曲线法检测BmPGRP-S5蛋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抑菌活性;ELISA检测BmPGRP-S5蛋白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壁组分的结合力;通过测定吸光值和观察家蚕血淋巴黑化反应分析BmPGRP-S5对细菌胞壁组分激活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 PPO)的影响,并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法检测BmPGRP-S5对家蚕血细胞吞噬细菌的影响。【结果】获得表达纯化的BmPGRP-S5蛋白。BmPGRP-S5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K12D31和巨大芽孢杆菌无抑菌效果,加入40μmol/L的Zn2+后,其对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增强。ELISA结果表明,BmPGRP-S5蛋白与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GN和枯草芽孢杆菌脂磷壁酸(LTA)的结合能力较强,同时也促进了这两种细菌胞壁组分激活家蚕血淋巴酚氧化酶原,加快胞璧组分介导的家蚕血淋巴黑化反应。加入BmPGRP-S5蛋白后,家蚕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提高到53.33%左右,对大肠杆菌K12D31的吞噬率在25.83%左右,对巨大芽孢杆菌的吞噬率达30.83%左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结论】BmPGRP-S5抑菌作用依赖于Zn2+,可能与其酰胺酶活性有关。BmPGRP-S5可以通过识别细菌胞壁组分PGN或LTA在家蚕的黑化反应和细胞吞噬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使用的BmPGRP-S5蛋白是通过在果蝇S2细胞进行重组表达获得,更能真实地反映其在昆虫体内生理状态下的功能活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利用BmPGRP-S5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家蚕 BmPGRP-S5蛋白 黑化反应 细胞吞噬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运蔬菜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理条件形成了我国华南特色蔬菜育种和栽培区域.番茄和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由于华南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的天气持续时间长,青枯病爆发等因素严重影响番茄和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质、耐热、抗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优质、高产、抗病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对60多年来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耐高温和抗青枯病等重要性状机理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育种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和品质应用基础研究、新兴生物和农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种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