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南地区辣椒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我国华南地区南菜北运最重要的种类.30多年来,华南地区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育种公司共同努力,选育了许多具有华南特色的优异品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述了华南地区辣椒新品种选育及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1)辣椒新品种选育方面,华南地区已选育出青皮椒、黄皮椒、指天椒、线椒等各类型品种,其中粤椒一号、辣优4号、茂椒4号、东方神剑、汇丰二号等在当时辣椒种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辣椒抗青枯病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B、D基因导入辣椒,获得抗菌肽B、D基因转化辣椒抗青枯病工程株系,并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进行田间试验.(3)辣椒耐高温、湿涝机理研究方面,通过高温高湿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转录本衍生片段、DNA甲基化、表达谱和miRNA等多组学数据,揭示了辣椒耐高温高湿机制,阐明了辣椒杂交种基因均呈非加性的表达模式.(4)辣椒疫病特异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方面,利用辣椒抗疫病材料CM334和感病材料10399为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并对辣椒根腐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广东辣椒疫霉菌优势生理小种Race 3侵染下,辣椒根腐疫病抗性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将抗性基因PhR10定位在约2.6 Mb范围内.(5)辣椒雄性不育研究方面,利用回交或逆向回交系统选育技术,选育出辣椒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辣椒三系配套并应用,同时对辣椒雄性不育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及消费习惯,提出对未来华南地区辣椒育种研究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类的植物精油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广东饲料 》 2020
摘要:植物精油是一种从天然植物中获取的物质,由于其对肠道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此获批为新型添加剂在动物饲料中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由于其较强的抗菌和抑菌作用,被视为最有效替代抗生素使用的物质之一.本实验采用体外抑菌试验方法(抑菌圈实验和最小抑菌浓度),探讨六种植物精油对三种常见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植物精油在饲料中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六种植物精油均对选取的三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香芹酚,其对三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25μL/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山麻鸭(F4)及其杂交后代肉品质评价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0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山麻鸭(F4)及其与白鹜鸭杂交后代的生长及肉鸭胸肌肉品质的差异,以此评价中山麻鸭(F4)及白鹜鸭♀×中山麻鸭(F4)♂杂交后代肉鸭的品质优势.试验选用中山麻鸭F4代及白鹜鸭♀×麻鸭(F4)♂杂交后代各144羽,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试验饲料及养殖环境等条件一致.结果表明:中山麻鸭(F4)的体重、平均日增重、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其杂交后代肉鸭(P<0.05).胸肌pH45 min无显著差异(P>0.05),而pH24 h及pH48 h显著低于其杂交后代肉鸭(P<0.05).与中山麻鸭比,其杂交后代肉鸭胸肌a45min显著增加(P<0.05),但L45min、L24 h及L48 h无显著差异(P>0.05);胸肌b45min及24 h的滴水损失有增加趋势(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水虻在低碳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粪便污染和饲料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养殖业亟需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目前处理畜禽粪便的生物技术已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提出的发展低碳畜牧业的要求.黑水虻作为转化畜禽粪便的有效昆虫之一,不仅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轻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产品黑水虻幼虫或预蛹还可作为动物蛋白饲料,虫沙可作为有机肥,可见,黑水虻具有实现低碳畜牧业的优势.综述了黑水虻在猪、鸡养殖业和牧草等种植业生产中可以及在降低畜禽粪便污染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以黑水虻为中介的低碳畜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茶文化旅游推动英德茶产业发展
《广东茶业 》 2020
摘要:随着茶叶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与旅游消费的不断结合,都市人已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追求,对于自然的向往日益加深,因而生态旅游便应运而生.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壮大茶经济,传承茶精神,对于英德茶产业生态旅游及茶文化提升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处理对百香果采后包装贮藏品质的提升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延长百香果货架期的保鲜技术,本实验以气调包装为对照,研究了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浸泡除菌联合气调包装(复合处理组)对百香果在25℃、75%RH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保持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气调包装,复合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在贮藏15 d时,好果率仍保持在100%,同时能够维持果实硬度在27.6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2%、果皮花色苷0.20 mg/g;贮藏过程中能够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使包装内气体氛围维持在一个较佳水平(O2:8.91%~12.48%、CO2:2.43%~3.40%);在贮藏后期加速了抗坏血酸的消耗,使其下降到163.53 mg/L,同时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至76.18U.这表明,复合处理能够抑制果实腐烂发生,更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花色苷含量的下降,在贮藏后期能够加速抗坏血酸的消耗,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由此可见,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处理能够进一步维持气调包装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关键词: 百香果 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 保鲜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残留分析
《农药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在龙眼中残留分析方法,并依据"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30%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在广东省广州市和云南省玉溪市两地龙眼上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在龙眼中的降解和转化规律.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PSA和C18吸附剂净化,H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在0.001、0.1及2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和BF-500-3在龙眼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6.7%,检出限(LOD)为0.25×10?3 mg/kg,定量限(LOQ)为0.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30% 吡唑醚菌酯SC于龙眼初果期开始施药,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375 mg/kg,施药3~4次,施药间隔7~10 d条件下,距末次施药后5、7、10 d分别取样测定,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的残留量分别为0.11~0.72和0.011~0.071 mg/kg.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吡唑醚菌酯在田间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龙眼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代谢物 BF-500-3 龙眼 残留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