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单丛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研究
《茶叶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配方肥、有机替代和蚯蚓生物培肥4种化肥减施增效复合技术模式对广东单丛茶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 表明,4种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20%~30%(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0),产量增加4.9%~12.3%,且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年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1.51~3.26万元.其中,控释肥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58.0%和10.9%;有机替代模式品质提升最显著,氨基酸增加10.2%,可溶性糖增加9.6%,酚氨比下降13.4%.控释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广东单丛茶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单丛茶 化肥减施增效 品质成分 肥料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周年养分调控优化策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氮、磷减施20%,冬种四季豆和晚稻季等量施肥;OLNP,冬种四季豆磷减施10%,早稻季减氮10%,晚稻季减磷10%.比较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LNP处理的周年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CK,OLNP处理最低.LNP处理和OLNP处理的作物氮、磷、钾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OLNP处理可降低冬种蔬菜季土壤有效磷含量,降幅达9.71%;LNP处理早稻季的土壤氮含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16.76%.LNP处理显著提高早稻季土壤蔗糖酶活性,OLNP处理的早稻蔗糖酶活性也较CK提高,而3个处理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β-葡糖甘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NP处理周年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磷含量,减少养分流失风险,且作物不减产,为"稻-稻-菜"种植制度下较优的周年养分调控策略.
关键词: 稻-稻-菜 产量 周年养分调控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肇庆南药种植现状及农业推广中的对策探析
《南方园艺 》 2020
摘要:肇庆作为南药生产大市,南药资源丰富、质量上乘,其南药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南药种植与当地农民脱贫增收、产业兴旺息息相关.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肇庆南药种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国家、地方政策及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对应解决策略,为肇庆南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肇庆地区南药产业化和科学化发展,提高林农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发展模式与新时期发展路径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对外开放,实现广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总结了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政府搭台与院所积极参与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与共建合作基地相结合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争取政府及科研项目支持、选择合作伙伴、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合作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探索广东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包括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打造华南地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桥头堡";整合国家和省各类平台和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构筑科技交流新格局;加大力度培养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及团队,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集聚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期为广东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香蕉细菌软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应用最小抑制浓度法、离体叶片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硫酸链霉素、青霉素钾和中生菌素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2、3.12、6.25 μg/mL;而王铜(氧氯化铜)和噻菌铜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弱,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00、400 μg/mL。离体叶片法测定结果表明,王铜、噻菌铜和硫酸链霉素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成分为400 μg/mL时,防治效果可达97.67%、96.34%和95.12%。在盆栽试验中,先接种病菌再淋施药物,30%王铜悬浮剂600倍液和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2 d,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9.37%和80.15%;先施药再接种病原菌药后12 d,30%王铜悬浮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为87.01%和89.23%。【结论】王铜和噻菌铜可作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 毒力测定 药效 氧氯化铜 噻菌铜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度百香果的贮藏特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成熟度对百香果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方法]设计3种处理(七至八成熟、九成熟至全熟、以上两种成熟度混合)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保鲜袋包装后热封,在12 ℃、相对湿度70%条件下贮藏9 d,每隔3 d测定百香果相关品质.[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果实失重率呈上升趋势,但3种成熟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七至八成熟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不断增加,九成熟至全熟和不同成熟度混合包装处理的果实在采后贮藏6 d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高峰,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七至八成熟、九成熟至全熟包装处理的果实相比,不同成熟度混合包装的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26%、硬度为6 337.78 g/cm~2、果皮明亮程度下降最慢,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至20.91、36.17 mg/100mL.[结论]不同成熟度混合包装的百香果耐藏性优于七至八成熟和九成熟至全熟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菌侵染对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 d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茶枝柑感染黄龙病病菌后,果皮中橘皮素等4种聚甲氧基黄酮以及α-蒎烯、辛醛等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氮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胡椒烯等16种挥发性物质显著降低;果肉中川陈皮素等2种聚甲氧基黄酮及D-柠檬烯、β-芳樟醇等2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黄龙病病菌侵染可能会显著影响茶枝柑果皮和果肉中的次生代谢,进而改变其苦味和香味品质,其改变可能与其感病防御应答机制有关。
关键词: 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 陈皮 类黄酮 次生代谢 挥发性物质 果实风味 防御应答 生物标志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酸调节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维生素,烟酸在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及维持肠道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烟酸可以直接结合烟酸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09A(GPR109A)发挥其生理作用,还能够以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形式参与细胞能量代谢。本文主要阐述了烟酸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为维护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烟酸 G蛋白偶联受体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肠道黏膜屏障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