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607条记录
不同漂烫、蒸制及冻存处理对菜用大豆贮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菜用大豆为供试材料,首先研究不同漂烫和蒸制时间对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豆荚色泽的影响,并在此结果基础上研究不同冻存方式(-20、-80 ℃冷冻24 h后转-20℃和-80 ℃贮藏)对菜用大豆贮藏过程中品质、矿物质元素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4 min漂烫和蒸制菜用大豆后POD完全失活;漂烫和蒸制时间对豆荚表面亮度(L*值)无显著影响,但红绿值(a*值)随漂烫和蒸制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增加,而黄蓝值(b*值)在漂烫和蒸制处理2 min后降低.为最大程度抑制POD活性并保持豆荚鲜绿色,漂烫和蒸制时间应控制在2 min.随后,将漂烫和蒸煮处理后的菜用大豆分别在-20、-80 ℃速冻24 h后再转存-20 ℃以及-80 ℃条件下贮藏4个月,结果发现-80 ℃冻存方式能延缓漂烫和蒸制处理后菜用大豆中淀粉、抗坏血酸和还原性糖下降.漂烫和蒸制处理均能造成Fe、Zn和Ca损失,提高Mg含量,但对K无影响.此外,-80 ℃冻存方式能保留漂烫处理中较高的Ca含量.贮藏2个月和4个月后,漂烫处理的菜用大豆香气、质地和口感均高于蒸制处理组,尤其是在-80 ℃冻存条件下.为最大程度上保持菜用大豆贮藏和感官品质,应选用漂烫2 min预处理菜用大豆并在-80 ℃下进行冷冻贮藏,但出于成本考虑,-80℃冷冻24 h后转-20 ℃的冻存方式更经济.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漂烫 蒸制 冻存 品质 感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群体结构解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选育适应春油菜区的强优势杂交种,解析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群体结构及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144份恢复系组成的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利用3 881 462个SNP标记,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确定最优分群数,评估连锁不平衡程度,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结合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两种方法,可将群体划分为7类。整个群体中连锁不平衡程度较低。利用CoreHunter软件构建了C30和C40两个较优核心子集,C30包括44份种质资源,C40包括59份。通过评价,核心种质等位基因覆盖度均达到99%,多态信息含量达到0.24,C30和C40这两个核心子集均能代表144份甘蓝型油菜原始种质,其中C30可确定为最终的核心子集,用于亲本杂优分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春油菜 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结构 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替代氮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肥效应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3

摘要:以番茄粉特优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减氮40%+有机肥替代氮肥40%处理番茄产量最高,但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并随着有机肥替代氮肥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番茄对氮、磷、钾素的平均吸收量大小依次为钾>氮>磷,吸收比例为N∶P∶K=1∶0.30∶1.24。常规施肥减氮40%+有机肥替代氮肥40%处理番茄氮素、磷素、钾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肥料贡献率较常规施肥提高16.22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较常规施肥高8.92 kg·kg-1。综上,常规施肥减氮40%+有机肥替代氮肥40%(N 162 kg·hm-2+P2O5 246 kg·hm-2+K2O 417 kg·hm-2+有机肥5400 kg·hm-2)是青海东部地区温室番茄生产最佳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番茄 氮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氮肥 产量 水肥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萌发藜麦青稞蛋糕加工工艺优化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以萌发藜麦粉和青稞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萌发藜麦青稞蛋糕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萌发藜麦青稞蛋糕的最优配方为萌发藜麦粉与青稞粉质量比6∶4、加水量40%、蛋糕油添加量4%、木糖醇添加量45%、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0.10%。在该条件下制作的蛋糕外形饱满规整,组织细腻均匀,色泽金黄,甜度适中,具有藜麦和青稞的特有香气。

关键词: 萌发藜麦 青稞 蛋糕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唐古特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多娘村和佐洛村唐古特大黄根腐病发病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根腐病的致病菌2种,一种是菌株ZgB在ITS区序列对比中与狭截盘多毛孢菌(Truncatella angustata)序列匹配率、覆盖度、相似度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之处于同一分支且同源性最高。另一种是菌株dgA在ITS区序列对比中与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序列匹配率、覆盖度、相似度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之处于同一分支且同源性最高。初步推测,本次多娘村大黄根腐病是由狭截盘多毛孢菌和角担菌混合侵染引起,佐洛村大黄根腐病是狭截盘多毛孢菌侵染引起。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在青海浅山旱地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在青海浅山旱地通过研究起垄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区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2年定位试验中,设置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处理,对照为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对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生长、光合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马铃薯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及商品率均无显著差异.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在青海浅山旱地马铃薯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但仍需多点验证以控制风险.

关键词: 起垄栽培 不覆膜 马铃薯 青海 浅山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芒型遗传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作为大麦(Hordeum vulgare)重要的穗部器官,是大麦适应性进化的典型组织,对种子繁衍、麦穗蒸腾、籽粒灌浆、防鸟啄食及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麦芒型表征有无芒、钩芒、直芒。本文对三种芒型性状表型、性状功能及遗传调控研究逐一综述,以期为芒型性状遗传机理解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麦 芒型 表型 功能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23

摘要:为了改善青稞的口感,提高青稞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采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酶解青稞全粉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青稞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并比较分析了不同酶法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纤维素单酶酶法提取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4%,酶解时间30 min,酶添加量0.3%,酶解温度40℃,pH值4.0,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高达25.47%;木聚糖单酶酶法提取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4%,酶解时间50 min,酶添加量0.3%,酶解温度30℃,pH值4.75,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高达29.544%.其中,木聚糖单酶酶法提取率最高,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酸钠吸附能力等性质最优,分别为4.0194 g/g,4.3875 g/g,2.9188 mL/g,9.933 mmoL/g,89.563 mg/g,木聚糖单酶酶法可作为青稞全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提取方法.

关键词: 青稞 酶法提取 工艺优化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化县露地花生穴播种粒数试验研究

青海农技推广 2023

摘要: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露地花生种植中开展每穴不同播种粒数试验,结果表明:当穴播种花生粒数为2、3粒时产量最高,鲜花生产量760 Kg以上;当穴播种4粒时产量次之,约为660.65 Kg;当穴播种1粒时产量最低,约为633.08 Kg.因此,该地区在起垄覆膜的栽培方式下,每穴播种2~3粒时为最适播种粒数.

关键词: 露地花生 穴播种粒数 循化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Cl预处理对蔬菜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秸秆、番茄秸秆和茄子秸秆3种蔬菜秸秆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HCl(0.2、0.4、0.6、0.8 mol·L-1)作为预处理试剂,探讨HCl预处理在蔬菜秸秆厌氧消化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HCl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3种蔬菜秸秆的累积甲烷产量,且以0.6 mol·L-1 HCl处理更经济适宜,黄瓜秸秆、番茄秸秆和茄子秸秆累积甲烷产量分别为167.88、169.94 mL·g-1和146.81 mL·g-1,较各自未经预处理的对照分别提高了12.58%、30.97%和18.68%.HCl预处理能有效降解蔬菜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且浓度越大,降解率越高,尤其对半纤维素降解效果最明显,降解率为14.08%~43.68%.

关键词: 蔬菜秸秆 HCl预处理 厌氧消化 甲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