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表层蜡质结构及去蜡处理对李果实贮藏性的影响
《东南园艺 》 2024
摘要:【目的】蜡质是植物表层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层,探究不同李品种果实表层蜡质结构的差异及蜡质的去留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主栽的两个李品种芙蓉李及油?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果实表层蜡质结构的差异,设置4℃、25℃两个贮藏温度,试验保留蜡质和去蜡处理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李的果皮蜡质结构均以直立片状晶体和颗粒状晶体为主,其中芙蓉李的直立片状晶体更厚,而油?的直立片状晶体边缘更规则、颗粒状晶体排列更紧密。芙蓉李和油?在4℃下贮藏35d,在25℃下分别贮藏12 d、21 d,果皮的去蜡处理对两种李果实贮藏时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以及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去蜡处理加速了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的上升和硬度的下降,且在芙蓉李中的变幅更大、25℃贮藏时表现更突出。去蜡处理降低了芙蓉李贮藏中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速度,促进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去蜡处理的油?在4℃贮藏中后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于保留蜡质处理、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保留蜡质处理(35 d除外)。【结论】果皮蜡质的存在有助于保持李果实的品质,且不同品种的蜡质结构差异对贮藏性有影响。这些发现可为李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动物检疫 》 2024
摘要:为了解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状况,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采集了8份临床发病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攻毒试验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临床样品均为NDRV阳性,接种番鸭胚后均成功分离到病毒;将NDRV尿囊液毒感染番鸭后3~10d发病,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0~20%,剖检可见肝脏有出血斑及大量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坏死,与参考毒株NDRV-NPO03相比,部分分离毒株毒力有所下降.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DRV分离毒株与省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省外毒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系统进化树上,8株NDRV分离毒株聚为同一分支,而福建省外毒株聚为另一分支,说明NDRV呈区域性流行特征;oC蛋白氨基酸序列与NPO3株相比,存在12个差异位点,可能会导致NDRV感染能力发生改变.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因序列 福建


牦牛源肠道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4
摘要:为分离鉴定牦牛肠道有益菌的菌种资源,采集了西藏牦牛的肠道内容物,从中分离、纯化优势菌种,经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种属,通过革兰染色观察其形态,并进行抗逆性能、黏附能力、溶血活性、体外抑菌能力和药敏特性等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了其菌种特性。结果从牦牛肠道内容物中成功分离纯化获得4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XZMN-1)、短小芽孢杆菌(XZMN-2)、贝莱斯芽孢杆菌(XZMN-3)和蜡样芽孢杆菌(XZMN-4)。4株分离菌株均为γ-溶血、不具有生物膜,耐胆盐性、耐酸性强,能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存活;XZMN-3和XZMN-4具有耐高温性,其菌液在80℃下孵育30 min仍能检测到活性。4株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在不同溶剂中的疏水性相差较大(1.91%~93.15%),自凝集性在13.29%~60.63%之间;4株菌均对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XZMN-1和XZMN-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综上说明,分离纯化的4株芽孢杆菌抗逆性高,黏附性能强,其中XZMN-1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可作为开发高活性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的候选株。


大棚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长江蔬菜 》 2024
摘要:为满足种植者对苦瓜新品种的需求与苦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本课题组选育的 2104、2105、2106 等 13 个苦瓜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福建省主栽品种如玉 33 号为对照(CK),开展大棚苦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对苦瓜的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且商品性好的 2114、2117 与 2105 共 3 个苦瓜新品种,具有早中熟,瓜条长圆锥形或长棒状,瓜色油绿、绿白或浅绿,(短)纵条间钝瘤,抗病性较强的特点,产量均较如玉 33 号高,增产 21.2%~38.7%,可作为苦瓜新品种在闽东南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乳化植物甾醇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与代谢物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植物甾醇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与代谢物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40日龄福建白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公母各占/1/2),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A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的普通植物甾醇,试验组B、C、D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40 mg/kg的乳化植物甾醇,试验期为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样,测定各组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盲肠菌群组成与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试验组A相比,试验组B、C、D福建白兔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等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C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其他各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与试验组B、C的空肠绒毛长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A、B、C、D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与试验组B、C、D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A、B、C、D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值)与试验组B、C、D回肠的V/C值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A空肠、回肠的V/C值显著低于试验组B、C、D(P<0.05);试验组C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试验组C、D十二指肠的V/C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B、C、D盲肠菌群组成与对照组和试验组A相差较大,试验组B、C、D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主,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随着乳化植物甾醇添加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在属水平上,Muribaculaceae、瘤胃球菌科NK4A214组(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梭菌纲UCG014(Clostridia_UCG-014)、梭菌纲vadinBB60组(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为各组优势菌属。4)添加植物甾醇的各试验组盲肠中糖和醇、有机酸、氨基酸等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比对照组增加,部分脂类和类脂类的相对含量下降,类激素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与产粪甾醇真杆菌属(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和瘤胃球菌科V9D2013组(Ruminococcaceae_V9D2013_group)密切相关。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乳化植物甾醇可降低福建白兔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有利于改善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组成,增加盲肠中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特别是短链脂肪酸;乳化植物甾醇添加剂量为20 mg/kg时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和肠道黏膜形态完整性的改善效果最好,此剂量为福建白兔饲粮中的乳化植物甾醇的最佳添加剂量。
关键词: 乳化植物甾醇 福建白兔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菌群组成 代谢物


不同海拔区间白茶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政和县相对较低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LWT)中K、Ca、Mg、Mn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相对较高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HWT),LWT中的Na、As、Cd、Sn、Se含量极显著低于HWT(P<0.01);LWT中的Ce、Y、La、Lu、Pr、Sm、Tb、Tm、Nd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低于HWT.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Ca、K、Cd、Pb和Sn 5种特征矿质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8.3%;筛选出Eu和Tb 2种特征稀土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91.7%;7种特征化学元素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6.7%.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预测指数顺序为16种矿质元素(0.619)<5种特征矿质元素(0.678)<15种稀土元素(0.682)<2种特征稀土元素(0.734)<7种特征化学元素(0.807),以7种特征化学元素为指标时最佳.联合特征矿质元素和特征稀土元素,可以对小尺度区域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进行有效的产地判别,可作为产地溯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福建省名特茶叶中化学元素数据库建立及产地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常见酵母表达系统的菌株及其在猪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福建畜牧兽医 》 2024
摘要:近年来,猪类疫病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给全球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作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其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工作备受关注.本文总结常见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菌株的优势及其在猪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为今后酵母表达系统在研制猪用疫苗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辣椒种质资源观赏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优异的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观赏辣椒育种效率,以94份国内外收集观赏番辣椒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观赏性评价,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果实特征约束层在约束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果型指标层在指标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最终筛选出观赏价值最高的种质材料GS54、GS74、GS83 3个品种的综合评价等级达到Ⅰ级。本研究结果为应用观赏辣椒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4
摘要: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施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为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及其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开展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评估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我国各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番木瓜中分别添加0.02、0.05、 0.1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98.64%~1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63%。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以6.25 mg a.i./kg的剂量在番木瓜上喷雾施用1次,施药后21、 28 d,在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7.31、 4.13μg/kg。基于国际和我国膳食消费数据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慢性风险商分别为0.000 3%~0.021 1%和60.25%;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急性风险商为1.14%~4.50%。综上,在番木瓜上使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番木瓜 残留消解 最大残留限量 膳食风险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