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外源褪黑素对新白8号枇杷果实日灼和果皮解剖结构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褪黑素对高温胁迫下枇杷果皮细胞结构的影响,探讨外源褪黑素缓解高温胁迫对枇杷果实日灼发生的影响,为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以4个浓度外源褪黑素喷施新白8号果实,观察比较40℃高温胁迫处理60 min内果实日灼发生差异,筛选最佳外源褪黑素浓度;进一步观察比较喷施清水(对照)和最佳浓度外源褪黑素在40℃高温胁迫处理0、10、30 min时,果皮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的差异变化。【结果】高温胁迫30 min时,150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的果实开始出现日灼病斑,比喷施清水(对照)果实日灼病斑出现时间延迟20 min,且日灼症状最轻、病果率及病害等级最低,是最佳浓度。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10 min时,清水处理的枇杷果皮细胞角质层、表皮层、亚表皮层厚度均减小,角质层部分褶皱,表皮细胞部分断裂、变形,亚表皮层细胞变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细胞壁厚度增加了63.46%;150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的果皮角质层平整、薄厚均匀,细胞形状基本不变,亚表皮细胞壁厚度增加了42.60%;高温胁迫处理30 min时,清水处理的果皮细胞角质层变薄、褶皱明显且数量变多,表皮细胞严重变形,亚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出现较大空腔、细胞壁厚度增加了84.62%,150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的果皮细胞角质层个别区域变薄、褶皱变形,少数表皮细胞破裂,亚表皮层少数空腔、细胞壁厚度增加了65.74%。【结论】喷施浓度为150μmol·L-1外源褪黑素可降低枇杷果实日灼病果率及病害等级,延缓枇杷果实日灼的发生,缓解高温胁迫对果皮组织结构的伤害。

关键词: 枇杷 褪黑素 日灼 果皮 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共生理论的政科企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机制探析

广西糖业 2024

摘要: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创新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及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共生理论是一种生态学理念,强调不同生物间的和谐共生与互利共赢,为深化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合作提供了宝贵启示.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剖析我国现有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明确农业科研院所在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构建以农业科研院所为核心引领,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等多方协同、和谐共存的创新模式机制,旨在通过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合作机制的完善和优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成果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构建,实现创新模式机制的高效畅通运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政科企 共生理论 协同创新 产业研究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院水稻所育成的野香优669获得第五届全国优质食味金奖

福建稻麦科技 2024

摘要:2024年4月28-29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活动现场共邀请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种子推广部门的30位行业知名专家对各省选送的127个优质稻品种开展全程盲评,并由公证机构对活动进行公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的野香优669、永芳优517和闽龙1号均进入了决赛.经过专家组严格评选和专业品鉴,最终,野香优669荣获籼稻组金奖.这是福建省选送的优质稻在本次评比中唯一获金奖的品种.

关键词: 水稻育种 优质稻品种 食味 行业知名专家 品鉴 公证机构 浙江省农业 攻关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实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分析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福红李果实成熟期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了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肉中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蔗糖是福红李中的主要糖类,占可溶性糖总量高达49.28%,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占有机酸总量高达88.76%,其余有机酸含量均较低;福红李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糖酸比随着果实成熟不断积累。福红李中9种非必需氨基酸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范围分别为11.58~357.47、55.59~176.63μg·g-1,其中,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大部分氨基酸主要在成熟后期即花后140 d和花后150 d积累得更多。福红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酯类和醇类等,己醛和2-己烯-1-醇峰强度较高,挥发性成分在三个成熟阶段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福红李主要品质成分及成熟阶段变化规律,可为李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福红李 成熟阶段 营养品质 香气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鸭甲肝病毒3型与新型番鸭细小病毒共感染的诊断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2023年10月,福建漳州某鸭场饲养的 14 日龄樱桃谷鸭群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变观察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诊该病例为鸭甲肝病毒 3 型与新型番鸭细小病毒共感染.

关键词: 樱桃谷鸭 鸭甲肝病毒3型 鸭新型细小病毒 共感染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较大幅度降低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平衡必需氨基酸并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杂交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16 d.Ⅰ组(对照组)饲粮CP水平为21.16%,Ⅱ组饲粮CP水平为15.97%,补充必需氨基酸(EAA)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Ⅲ组为Ⅱ组+谷氨酸(Glu).结果表明,仔猪平均日增重(ADG)Ⅱ组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Ⅲ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血浆IL-10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上,断奶后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并添加谷氨酸的饲粮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减少腹泻、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谷氨酸 生长性能 血液抗氧化 免疫指标 低蛋白质饲粮 断奶仔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

福建茶叶 2024

摘要:为研究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幼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浸梢法测定了茚虫威对灰茶尺蠖敏感品系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茚虫威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24h的LC50为1.40 mg/L,95%置信区间0.76-2.36mg/L,毒力回归方程y=3.99x-0.58;田间防效表明,15%茚虫威乳油对茶尺蠖幼虫速效性稍差,药后1天防效在60.00%以下;但持效性好,药后3天、7天防效分别在75.00%和97.0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联苯菊酯,可以作为防治灰茶尺蠖药剂推广应用,但在应用中注意科学用药,做好抗性监测.

关键词: 茚虫威 灰茶尺蠖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杉木屑对广叶绣球菌菌丝生长及鲜菇产量的影响

食药用菌 2024

摘要:为挖掘适宜绣球菌栽培的新型基质,以杉木屑、松木屑为栽培主料,设置6种不同栽培配方,研究杉木屑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木屑栽培广叶绣球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杉木屑替换部分松木屑后,栽培基质C/N变化不明显,菌丝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当杉木屑用量占总木屑用量的20%~60%时,鲜菇产量与不添加杉木屑的对照配方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用量持续增加,鲜菇产量下降。综合菌丝生长速率、采收率及鲜菇产量等因素,将杉木屑占总木屑用量的比例控制在60%以下,对绣球菌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栽培基质 鲜菇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腺病毒DAdV-3和FAdV-4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禽腺病毒属成员鸭腺病毒3型(duck adenovirus type 3,DAdV-3)和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4,FAdV-4)是养殖场主要流行的病原,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见可同时快速检测这2种病原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DAdV-3 GDMM10毒株和FAdV-4 GDMZ毒株Fiber2基因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分别在Fiber2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能同时鉴别临床上常见的DAdV-3和FAdV-4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DAdV-3 GDMM10和FAdV-4 GDMZ Fiber2基因处于两个不同进化分支上,同源性为46.10%。建立的检测DAdV-3和FAdV-4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可检出45拷贝/μL的DAdV-3样品和17拷贝/μL的FAdV-4样品;且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Tm值差异进行判定,简化操作时间。利用该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22年度临床上采集的34份肝炎-心包积液疑似样品进行检测,DAdV-3和FAdV-4检出率分别为17.65%和2.94%。为进一步开展禽源DAdV-3和FAdV-4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共感染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鸭腺病毒3型 禽腺病毒4型 Fiber2基因 实时定量PCR 临床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p70基因的绵羊肺炎支原体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遗传演化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vi)的重要膜蛋白,是机体内高度保守的生物分子,但在种间差异大,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候选靶区。为建立基于Hsp70基因的Movi通用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基于GenBank中Movi的Hsp70基因特征,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基于Hsp70基因的绵羊肺炎支原体qPCR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88份山羊鼻拭子样品及43份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heep and goats, MPSG)病料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为Movi阳性的肺组织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Hsp70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其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96.0%,斜率为-3.411,Y轴截距为37.29。特异性强,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capri, Mmc)、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 Mccp)、莱氏无胆甾原体(Acholeplasmalaidlawii, AL)、无乳支原体(Mycoplasma agalactiae, Maga)、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CP)、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 Mb)等牛羊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5.72 copies·μL-1;重复性优,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6株Movi分离株Hsp70基因全长均为1 818 bp,与其它Movi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0%~99.4%和98.0%~100.0%;进一步分析发现,山羊源Movi均比绵羊源多1个N-糖基化位点。遗传演化分析表明,其均处于ClusterⅠA亚分支(均为山羊源)。综上,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优的基于Hsp70基因的Movi的qPCR检测方法。序列分析发现,不同来源Movi的Hsp7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遗传演化分析证实,Movi福建株与山羊源分离株遗传关系较近。本研究不仅为Movi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进一步了解Movi遗传演化规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Hsp70基因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