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贵州高海拔春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春马铃薯威芋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西洋复合肥750kg/hm2+追施尿素112.5kg/hm2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1 800kg/hm2可使马铃薯出苗率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2.11%~26.46%,单株结薯数提高5.45%~38.18%,单株产量提高1.41%~47.16%,均以加施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处理最佳;加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磷素含量,增幅为19.55%~42.46%,同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2.44~8.69个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素、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与习惯施肥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9.31%~91.35%(金葵子LPK生物肥除外)、38.21%~52.36%、10.42%~21.74%、10.92%~68.41%和10.53%~39.47%.综合来看,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可作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生物有机肥.


2010WS狗尾草新品系品种比较试验
《农技服务 》 2019
摘要:2010WS狗尾草新品系是贵州阳光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2010年从卡松古鲁狗尾草群体中发现返青早、分蘖性较强的植株,通过多次混合选择得到.为探明2010WS狗尾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及养分状况,2012~2013年在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研试验地进行了2010WS狗尾草新品系、新品系原始群体、纳罗克狗尾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个狗尾草品种(系)均能正常开花结实,完成整个生育周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耐热耐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3个狗尾草品种(系)中,以2010W的平均鲜草产量、再生速度最高,分别为92.83吨/公顷和2.94厘米/天;分蘖期时粗蛋白最高,为21.62%;拔节期、抽穗期的茎叶比最低,分别为46.95%和142.84%.2010WS的饲用价值均高于纳罗克和原始群体,纳罗克与原始群体较接近,且以拔节期利用最好.
关键词: 狗尾草 2010WS狗尾草新品系 产量 再生速度


浅谈羊口蹄疫防治措施
《农民致富之友 》 2019
摘要:羊感染口蹄疫,禁止其肉和奶生产和销售,即使病愈后肉和奶的质量下降,种用价值丧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利益。本文将阐述该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应对措施,以供参考。口蹄疫是偶蹄类动物共患传染性疾病。每年都易发生,秋冬季节是高发期。口蹄疫具有致病强、发病快、易传播、潜伏期短的特征。羊口蹄疫严重会导致前胃和肠黏膜出现炎症,引起心肌炎。若养殖场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高。1口蹄疫基本情况


黔育1号菊苣与紫花苜蓿、鸭茅间作栽培效果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9
摘要:依据贵州省松桃县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黔育1号菊苣与北林202紫花苜蓿、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间作试验,从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效益等方面对间作复合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黔育1号菊苣与不同牧草间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在贵州松桃地区,黔育1号菊苣+北林202紫花苜蓿间作,年均鲜草产量可达87.27 t/hm~2,比紫花苜蓿单播产量增加36.17%,生产效益提高20.77%,粗蛋白含量达26.83%。该研究结果可为松桃县种草养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区域特征研究
《农村科学实验 》 2019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马铃薯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马铃薯其产量大、营养价值高,人们每年都需要食用大量的马铃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提高马铃薯产量十分重要.据相关资料表明,地域不同,马铃薯的化肥利用率就不同,其产量也不同.本文研究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区域特征的关系.


灌浆成熟期气温对稻米品质影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19
摘要:为探索水稻灌浆成熟期适宜气候环境,以杂交早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Q两优4085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成熟期气温对两个品种稻米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浆成熟期气温降低、日照时数减少,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均呈变劣又变优趋势.且食味值与灌浆成熟期日均温、总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灌浆成熟期积温、日均温、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水稻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当增加和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降雨量过多或过少均对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不利.
关键词: 灌浆成熟期气温 早熟杂交稻 蛋白质含量 稻米品质 生育期


62份非PK型紫苏种质的挥发油GC-MS分析和新化学型发现
《中国现代中药 》 2019
摘要:目的:寻找国产紫苏新的化学型.方法:采用气味排除法,从800份紫苏种质中选出非PK化学型的种质,取叶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经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初筛获得62份非PK型紫苏种质,鉴定出3种新的单一成分构成化学型或亚型,包括1份PA-Ⅱ型种质,以高含量的D-柠檬烯为特点;3份PT-Ⅱ型种质,具有高含量(-)-胡椒酮,而不含有胡椒烯酮;2份PS型种质,以倍半萜成分为主,有以石竹烯氧化物为主的PS-c型和以(Z,E)α-法尼烯为主的PS-f型;混合化学型中,PAPK型3份,另有6种新混合型,包括PAPT型1份、PAPP型1份、PKPP型l份、PAPS型2份和PPPS型1份.结论:本研究丰富了紫苏属挥发油的化学型类型,为紫苏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化学型 GC-MS PA-Ⅱ PT-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