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真空浸渍加工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辣椒、花椒等调味辅料,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分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结果 表明,泡椒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2.5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65 s,感官评分达到92.0;麻辣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1.7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20 s,感官评分达到93.0.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两种即食风味马铃薯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口感香脆,品质优良.改善了传统马铃薯薯片的加工工艺,为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分别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和超声波辅助Tris-HCl缓冲液浸提法提取马铃薯中可溶态(s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以酶比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对sPPO和mPP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显示:s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2、浸提时间12 h、缓冲液pH7.1,在该条件下测定sPPO比活力平均值为(130.5±2.4) U/mg,三个因素对s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时间8料液比8缓冲液pH.m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2、浸提时间7h、缓冲液pH6.7,在该条件下测定mPPO比活力平均值为(686.4±7.9) U/mg,三个因素对m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8料液比8缓冲液pH.所得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和分析sPPO和mPPO提取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可溶态多酚氧化酶 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 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县冬油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
《农技服务 》 2020
摘要:金沙县是贵州省重要的冬油菜种植区域,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通过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研究该模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种模式中,与习惯处理相比,优化处理的产量均为最佳,其在机械浅耕条播下,优化模式的产量为最高,达129.44kg/667m2,比传统模式增加6.64kg/667m2.在化肥和农药分别减施的情况下,净收益增加141.7元/667m2,实现了节本增收.综上所述,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达到减肥减药增效的效果,实现了绿色、节本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锰对烤烟DXP途径中间物质及部分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烤烟烟叶香气物质产生的调控方法,选取贵州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分析镁、锰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烤烟1-脱氧-D-木酮糖-5-磷酸(DXP)途径相关物质(丙酮酸、DXP、IPP、西柏三烯二醇)及部分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及部分高级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随生育进程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苹果酸含量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柠檬酸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就DXP途径相关产物而言,施镁条件下,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与DXP、IP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其余各项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锰条件下,DXP含量与丙酮酸、IPP、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其余各项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K相比,施用镁、锰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烟叶DXP途径相关物质及部分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的含量,且在施用量0~20 g/株内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硫酸镁比施硫酸锰效果更好;硫酸镁施用量20 g/株时,成熟期烤烟(α、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较CK(不施镁、锰)分别提高了11.99%、36.72%,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分别提高21.77%、19.71%,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提高27.46%、43.38%,整体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施用镁、锰有利于烤烟DXP途径相关物质和有机酸的累积,有望促进烤烟香气物质的合成,改善烤烟品质.
关键词: 烤烟 镁 锰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 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黔22号的选育与应用
《耕作与栽培 》 2020
摘要:黔麦22号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于2017年育成的小麦品种(黔审麦2017003号),该品种常年湿面筋含量在27%左右,蛋白质含量在12%左右,属优质弱筋小麦品种,该小麦品种生产的面粉可作为糕点的优良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制度对瑶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评估生产过程的不同光照制度对瑶山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22周龄瑶山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处理1组蛋鸡采用连续光照制度,即光照强度为20 lx,每天持续光照16 h.处理2和3组蛋鸡采用间歇式光照制度,即光照强度为20 lx,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 h,处理2组采用20 min光照+40 min黑暗,处理3组采用40 min光照+20 min黑暗模式,试验经过2周预饲期,正式期为10周.结果:处理2组瑶山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较处理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6%和8.0%(P<0.05),同时处理2组瑶山鸡料蛋比表现最低,分别较处理1和3组显著降低了3.85%和6.83%(P<0.05).处理1和2组蛋壳厚度较处理3组均显著提高了6.45%(P<0.05).处理2组血清总抗氧化力活性较处理1组显著提高了42.04%(P<0.05),同时处理2组血清丙二醛含量较处理3组显著降低了22.73%(P<0.05).结论:与其他光照制度相比,瑶山鸡采用20 min/h的间歇光照制度最有效,因为20 min/h的间歇光照条件可以改善24~34周龄瑶山鸡的产蛋率、料蛋比、蛋壳厚度和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