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新品种‘申粉V-1'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粉V-1'是以自交系06-2-4-8-11为母本、自交系Z09A39-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第1花序着生于第7~8节,成熟果粉红色,无绿果肩,单果质量166.6 g,果实硬度0.75 kg/cm~2,耐贮运,品质优良,Vc含量168.0 mg/kg,可溶性固形物5.07%,番茄红素53.4 mg/kg;春大棚栽培产量87.00 t/hm~2,秋大棚栽培产量65.25 t/hm~2,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适于该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栽培。
关键词: 番茄 ‘申粉V-1' 一代杂种 耐病性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NaCl胁迫对嫁接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100 mmol/L NaCl胁迫对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的光合作用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K~+含量、K~+/Na~+值均显著降低,嫁接苗以上指标均高于自根苗;Na~+、Cl~-含量均显著升高,嫁接苗的Na~+、Cl~-含量低于自根苗。以上结果表明:NaCl胁迫抑制了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嫁接苗耐盐性优于自根苗。
关键词: 茄子 嫁接苗 耐盐性 光合作用 离子含量 NaCl胁迫


铝胁迫对豇豆幼苗根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豇豆铝敏感品种‘S3’和耐铝品种‘T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耐铝性豇豆根系伸长和根尖活性氧代谢变化的差异,探讨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豇豆在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及其与豇豆耐铝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根系伸长均受到抑制,且‘S3’受到的抑制程度大于‘T6’。(2)随着处理铝浓度的升高,2个豇豆品种的根尖O2.-产生速率、H2O2含量、MDA含量及质膜透性都显著增加,且‘S3’的增加幅度大于‘T6’。(3)铝胁迫处理下,2个豇豆品种幼苗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都有所上升,其中铝敏感品种‘S3’的SOD活性上升幅度比耐铝品种‘T6’高,而POD、CAT、APX的上升幅度比耐铝品种‘T6’低。研究认为,铝胁迫下铝敏感品种‘S3’内活性氧物质过量积累而导致氧化胁迫,使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最终严重影响根系的生长。


不同地区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2 CSCD
摘要:蘑菇氨酸曾被怀疑具有潜在的致癌效应,但其生理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为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我国5个双孢蘑菇产区30份新鲜双孢蘑菇样品中蘑菇氨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我国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范围较广,为155.6~934.4 mg/kg FW。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菌株类型、培养料类型和采收季节等因素对蘑菇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不同栽培条件下生产的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的含量差异明显。


油桃‘沪油018’不同冠层部位结果情况的调查与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年生油桃‘沪油018’开心形树冠的果实着生情况、着色情况、裂果情况和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查,把冠层分为向阳面和背阴面各12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桃冠层向阳面果实数和产量比背阴面多74.9%和68.2%,冠层垂直方向以上、中部结果为主,冠层水平方向以中部结果为主。背阴面的发病率较高,裂果指数和病情指数比向阳面分别增加24.7%和80.1%。冠层垂直方向着色指数、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均以树冠顶部最高,冠层水平方向着色指数、裂果率、裂果指数和发病率均以外部最高。果实离地高度与病害度呈显著负相关,距中距离与裂果度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着色度、裂果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裂果度与病害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浙东沿海地区种植油桃‘沪油018’应注意改良树体结构、合理疏花疏果、加强夏季修剪和及时防治疮痂病等病虫害。


生物耕作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青花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青花菜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传统机械旋耕(CK)、免耕(T1)以及生物耕作(T2)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耕作能有效提高耕层不同部位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其中尤以5~20 cm土层较为明显,生物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含水量依次比传统机械旋耕(CK)增长58.33%、68.93%、67.06%和16.19%;与传统机械旋耕(CK)相比,生物耕作处理大大提升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的活性,其中脲酶、蔗糖酶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生物耕作处理下青花菜的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等指标与CK和T1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间青花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生物耕作处理增强了青花菜在各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3)生物耕作处理大幅提高了青花菜品质,生物耕作处理下的青花菜Vc含量是CK的1.2倍,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分别比T1处理和CK高1.05 mol·g-1和3.29 mol·g-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的生物数量(生物耕作)可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表油菜素内酯对高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品种‘红绿早脆'为试材,对其喷施0、0.05、0.1、0.5、1.0、1.5 mg/L表油菜素内酯(EBR),并进行昼[(42±1)℃,12 h]夜[(30±1)℃,12 h]高温胁迫处理,研究甜瓜幼苗热害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EBR处理均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幼苗热害指数、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N和分配给PSⅡ的激发能β;提高了叶绿素含量、Φ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qP和分配给光系统Ⅰ的激发能α。可见,不同浓度的EBR均可缓解高温胁迫对甜瓜幼苗造成的伤害,以1.0 mg/L的EBR处理效果最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