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菇菌株出菇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香菇菌株各出菇性状间的关系,以期得出可推及香菇菌株性状间联系的一般性结论,为香菇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68支香菇菌株进行栽培出菇管理,测定20个性状指标,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对20个出菇指标的方差分析表明性状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因子分析将出菇性状指标按照因子得分归纳为6个因子成分,包括产效因子、单菇质量因子、结构因子、着生及潮次因子、营养生长因子和菌丝菌棒互作效应因子,可以解释73.223%的性状变量信息。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等3个出菇性状指标对单棒产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量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联程度大小为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结论】68支香菇菌株出菇性状的信息可以用6个因子成分表征,性状指标与单棒产量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6.616+5.389x1+3.087x2+131.744x3。
关键词: 香菇菌株 出菇性状 产量 因子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籼粳交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设施用厚皮甜瓜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分布于甜瓜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对我国中东部设施内栽培的30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分析;56对SSR引物在30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2~6个,平均为2.6个。有效等位变异为86.16个,平均为2.25。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45~0.725,平均为0.390。30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74~0.974之间,平均值为0.665,且90.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474~0.824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方法将30个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结合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设施适宜种植的甜瓜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欲进一步提高中东部地区设施甜瓜产量和品质还需要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对番茄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感病番茄‘1479'和抗病番茄‘H24'为试验材料,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对植株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YLCV侵染后,‘1479'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加;‘H24'各个参数变化不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幅度较小,‘1479'的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而‘H24'则降幅较小;‘147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升高,而‘H24'升高不明显。表明TYLCV侵染使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对感病材料影响显著,而对抗病材料无明显影响。


种植年限对设施芦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芦笋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速效养分、理化性状、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变化,并对种植年限与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因子、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持续增加,其中速效钾含量增长迅速,种植3年后,速效钾由120 mg/kg迅速上升至500~600 mg/kg;土壤持续酸化,次生盐渍化逐渐加重;芦笋设施栽培后,细菌种群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与真菌数量比降低,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类群多样性减少,呼吸强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降低,二者降低趋势与种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芦笋设施种植后,其大量施肥和密闭性管理措施使土壤养分快速累积,土壤在耕作3年时就出现了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状况,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存在一定的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


高含油率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1’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油21'是通过品种(系)间双交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87%,硫苷含量18.00μmol/g,种子含油率46%,属高含油率品种。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3.45 kg/hm~2,较对照‘沪油15'增产8.8%;产油量1 279.3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1%。在2009年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276.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3.95%;产油量1 037.7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7.49%。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育种 高含油率 ‘沪油21' ‘沪油15'


核黄素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番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 mmol·L-1核黄素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核黄素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表明核黄素诱导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番茄 核黄素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气流和机械碾轧超微粉碎香菇柄的效果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香菇副产物菇柄的附加值,应用气流粉碎和机械碾轧粉碎2种工艺分别对菇柄进行超微处理。对气流粉碎工艺中的分级机转速,机械碾轧粉碎工艺中的主机频率、风机频率等操作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进一步结合分段线性拟合法对2种工艺的加料速度进行了优化,分别得出了2种工艺的较适工艺条件;并对二者的粉碎效果、处理时间、能耗和出品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气流粉碎的较适工艺条件为:分级机转速2 400 r/min,加料速度12 kg/h;机械碾轧粉碎的较适工艺条件为:主机频率44 Hz,风机频率42 Hz,加料速度5 kg/h。2种超微粉碎方式都能获得10μm以下的微粉,与机械碾轧粉碎相比,气流粉碎的分级精度较高,处理时间缩短了56.43%,但出品率较低,能耗为前者的4.77倍。总体来看,机械碾轧粉碎更适合规模化生产,该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香菇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优化 工艺 农产品 香菇柄 气流粉碎 机械碾轧粉碎 分段线性拟合


16S rDNA克隆文库法探索转基因香石竹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转基因香石竹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转基因香石竹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种植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香石竹的土壤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香石竹土壤中,共有的菌群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其中α-变形菌门、β-变形菌门、浮霉菌门为优势菌群;而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及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等菌群存在部分差异。【结论】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揭示了转基因香石竹的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其栽培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有限。
关键词: 16S rDNA克隆文库法 转基因香石竹 土壤细菌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