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关键词: 北京油鸡 林下放养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小麦生长季氮肥减施依据与基准简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采用权威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平原区小麦季农田氮肥的施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区小麦生长季氮肥减量施用基准参考值为(300±30)kg/hm2。在此基础上进行氮肥的减量、替代技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小麦 氮肥 减量 基准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轮作模式下牛养殖适宜承载量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运用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结合不同土地生产力(高产、中产、低产)水平,研究了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主要作物轮作种植模式下适宜牛养殖承载量.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小麦/花生、小麦/大豆、油菜/水稻种植模式在高产水平下,肉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9.6,9.6,6.4,6.1,6.4头/hm~2,奶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4.8,4.8,3.2,3.1,3.2头/hm~2;在中产水平下,肉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16.3,16.3,10.7,11.3,11.3头/hm~2,奶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8.2,8.2,5.3,5.6,5.6头/hm~2;在低产水平下,肉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28.9,30.0,19.3,20.4,20.4头/hm~2,奶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14.5,15.0,9.6,10.2,10.2头/hm~2.

关键词: 华北平原 主要作物 轮作模式 牛养殖 承载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西高原地区早市棒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长江蔬菜 2019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川西高原地区早市栽培的优质、高产、耐抽薹棒菜新品种,在四川理县引进8个棒菜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叶B34棒菜、金田棒菜3号综合评价较高,耐抽薹性、产量、净菜率、食用茎长、食用茎粗等指标在供试品种中表现较佳,适合在川西高原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棒菜 品比试验 先期抽薹 川西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脂肪酸延长酶基因AhFAE1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花生脂肪酸中低芥酸含量的原因,从花生中克隆了脂肪酸延长酶FAE1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hFAE1全长cDNA为2 202bp,含有441bp的5′非翻译区及201bp的3′非翻译区,编码蛋白含519aa,分子量58.17Da,理论等电点9.15,AhFAE1与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ALB76796.1)、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OMO87584.1)、拟南芥AtKCS4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hFAE1定位于内质网。qRT-PCR结果显示,AhFAE1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种子中随着种子的发育成"钟"型变化,花后60d表达量最高。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研究启动子功能,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表达特征,在任何组织中未发现GUS活性。推测AhFAE1可能参与了花生长链脂肪酸的合成,但是该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弱可能是造成花生中低芥酸含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花生 AhFAE1基因 克隆表达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已于2019年1月侵入中国云南省西部地区,对当地主要经济作物鲜食玉米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调查了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鲜食玉米田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分析了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环境是导致聚集分布的主要因素.基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本研究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抽样方法,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鲜食玉米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摘要: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结荚成熟期分期收获,测定不同时期荚果数量及自然落荚、扰动落荚、留枝荚果成熟度和籽粒产量,分析各因素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数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总荚果数和留枝荚果数于盛花期后26d达最大值;自然落荚量随成熟度的升高显著增加,61.1%~88.8%荚果成熟时,自然落荚占总荚果数3.3%~24.1%,最高落荚损失占总产量的20.9%,自然落荚的荚果成熟度及千粒重显著高于留枝荚果和扰动落荚.在0~90%的成熟度区间内,单位成熟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为3.4至-1.1g·m-2,随成熟度升高,籽粒产量增长率降低.在群落荚果68.7%成熟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250kg·hm-2,花序消失可作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表观群体信号.

关键词: 紫云英 荚果 成熟度 落荚 种子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源对土壤微生物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烟草是一种喜钾的经济作物,钾含量对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试验设置硫酸钾(T2)、碳酸钾(T3)、黄腐酸钾(T4)和腐殖酸钾(T5) 4个钾肥处理,以不施钾肥(T1)为对照,对烟株圆顶期土壤微生物以及烟叶钾含量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综合经济性状进行测算,探讨不同钾源在烟草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钾(T1)相比,施用硫酸钾(T2)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它钾源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施钾处理的真菌数量均显著降低;施钾处理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综合经济性状均得以提升,其中以腐殖酸钾(T5)处理综合效果最好,本试验条件下可获得的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 645.00 kg·hm~(-2),92 580.15元·hm~(-2),其次是碳酸钾(T3),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 626.48 kg·hm~(-2)和91 789.05元·hm~(-2)。结合投入成本,推荐施用腐殖酸钾(T5)作为烟草钾肥,可以较好地改善烟叶的品质并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烤烟 钾源 微生物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五大主导小麦品种适宜播量研究

农学学报 2019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的适宜播量,以‘周麦22’、‘西农979’、‘郑麦7698’、‘矮抗58’和‘百农207’等五大主导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的趋势,当播量增加到187.50 kg/hm~2时,产量达到高峰,而继续增加播量则产量呈下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量的逐渐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5个品种的产量排名从大到小为‘百农207’、‘周麦22’、‘郑麦7698’、‘矮抗58’、‘西农979’。综上所述,当前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适宜播量为150.00~225.00 kg/hm~2,187.50 kg/hm~2播量产量最高,为最佳播量。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主导品种 播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牛MSTN基因编辑胚胎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双肌肉牛品种的培育提供新的遗传素材,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牛MSTN基因编辑胚胎。从采集到的86对牛卵巢中收集卵母细胞进行成熟培养以及体外受精,并使用在线软件设计能够在体外高效编辑牛MSTN基因的gRNA序列,将验证后所得的体外切割活性最高的gRNA与Cas9 mRNA的混合物显微注射牛的受精卵,培养至囊胚后,利用T7EI核酸内切酶法检测囊胚中MSTN基因的编辑情况,然后将基因编辑阳性的囊胚样品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牛胚胎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为21.28%;在设计的多条gRNA序列中,gRNA5的体外切割活性最高,为96.00%;将Cas9 mRNA和gRNA5的混合物显微注射受精卵并培养至囊胚后,T7EI核酸内切酶检测表明囊胚MSTN基因切割阳性率为15.40%;对MSTN基因编辑囊胚阳性样品测序表明,在gRNA5靶位点存在部分片段缺失。综上,说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获得了牛MSTN基因编辑胚胎。

关键词: MSTN基因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胚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