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个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
《作物品种资源 》 1988
摘要:为了充实甘薯的基因库,1977—1985年我所先后从国外引进了86份甘薯种质资源,并对这批材料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以及品质分析和配合力分析,从中筛选出几个优良的材料。1.南丰(农林34号):1975年由日本九


云南稻种资源研究与利用
《作物品种资源 》 1988
摘要:对数千份云南稻种资源初步进行了农艺性状及抗性鉴定,云南稻种资源极其丰富多采,尤以大穗、大粒、优质资源居多,但其缺点亦很突出,如植林高、叶披散、易倒等。针对云南稻在江苏的利用问题开展了有关研究,利用云南稻培育出香血糯等名贵品种并用于生产。通过同工酶分析初步推论了云南稻在稻种起源进化上的地位。


江苏省主要农林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据我们近几年调查鉴定,江苏省主要农林害虫天敌有1000多种。这些天敌对控制水稻害虫、玉米害虫、棉花害虫、森林害虫的种群密度起了重要作用。保护利用天敌,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生态环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流行因素及危害损失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小麦梭条花叶病在我省始见于70年代中期,1980年后,扩展蔓延极为迅速,危害日趋严重,成为我省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证明,该病病原为一种线状病毒,土壤里残留麦根中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是传病介体,秋播后带毒菌的游动孢子侵入麦根感染麦苗,翌年2~3月为发病盛期,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症状逐渐隐潜。为探明该病害在我省的危害情况,我们在结合病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研究的同时,对流行因素和产量损失分别进行了调查和测定。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ecthyma)的诊治体会
《畜牧与兽医 》 1988
摘要:1987年下半年某地实验羊场的山羊羔先后发生传染性脓疱皮炎(亦称口疮sore mouth)50余头,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山羊均可感染,尤以羔羊易感染此病。最初发现患羊时,口角部周围皮肤见有丘疹状红斑,继而成为脓疱。少数严重病例达眼睑部,2~4日内不能采食,患羊精神正常,无其他全身症状。四日后脓疱破溃,形成灰褐色结痂块,若剥除痂块易出血,疼痛加剧而影响采食。大多数病羊在发病后10日左右,痂块即开始脱落,新生皮肤,表面平滑,不遗留任何斑痕,从发病至痊愈一般约经20日左右,无复发病例。


陆地棉杂交亲本遗传差异的测定
《江苏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采用系统聚类、主成分聚类、模糊聚类和遗传距离等四种测定方法,研究了11个陆地棉杂交亲本在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方面遗传差异的的性质与程度。结果表明,除遗传距离分析方法因遗传协差阵非正定,使分析难以继续下去外,其余三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大体相同。11个杂交亲本分成5类。类间最大距离在类Ⅱ与Ⅴ之间,最小距离在类Ⅱ与Ⅲ之间。各类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指标的平均值较好地反映了杂交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讨论了遗传差异测定在杂交育种选配亲本上的应用,以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水稻高产省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随着机械化生产及规模经营的发展,稻麦农艺技术必需规范化。依据“江苏省太湖地区适度规模的研究”的计划,我们开展了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规范研究。现将1987年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研究方法 在无锡县蓉南村、昆山县换新村及太湖地区农科所建立中间试验示范点,将“六五”期间的中(小)苗育秧、免少耕、经济施肥等单项研究成果与农机结合,组装配套


补贴不利于把农业建成独立的产业部门
《农业经济问题 》 1988
摘要:应用集体经济力量对土地规模经营者给予直接补贴和优惠,是太湖地区农村70年代以来,由于务工与务农劳动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所采取补贴措施的继续和发展。这种以乡镇工业利润对农业的“反哺”,对稳定农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已形成一个支持农业的制度。但是,几年来的实践也表明,巨额“反哺”不能给农业注入新动力,而且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1)巨额补贴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乡村办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更影响了对其他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广度扩


免耕少耕条件下土壤肥力与施肥
《土壤通报 》 1988
摘要:免耕少耕法推行以后土壤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富集和植物养分富集,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并影响近地表层土壤的酸度和氧化还原状况,这些因素的改变影响了土壤肥力性质、供肥状况、肥料中养分的去向与利用率.因此,就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栽培管理方法.本文侧重于水旱轮作制免耕少耕条件下的土壤肥力和施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