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三唑磷对翡翠贻贝神经毒性与氧化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以具有环境指示功能的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研究对象,首次研究了三唑磷对其神经毒性和氧化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性.实验测定了35μg·L-1[1/100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三唑磷慢性暴露15 d后雌、雄翡翠贻贝鳃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几种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三唑磷作用15 d后雌性翡翠贻贝鳃组织中AchE活力无明显变化,而雄性个体中AchE活力被显著抑制.几种抗氧化指标对三唑磷暴露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雌、雄翡翠贻贝鳃组织中均被显著抑制,丙二醛(MDA)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仅雄性翡翠贻贝GST活力和GSH含量有显著性变化.综上,三唑磷农药对翡翠贻贝鳃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毒性和氧化损伤效应,其中雄性翡翠贻贝对三唑磷暴露的响应更为敏感.

关键词: 翡翠贻贝 三唑磷 神经毒性 氧化损伤 性别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初始体质量1.2~1.3 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池塘中,分别投喂冰鲜鱼(冰鲜组)和配合饲料(饲料组)8个月,达到商品规格时取其肠道制作切片,研究摄食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前肠和后肠的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均低于冰鲜组,前肠和后肠黏膜厚度分别下降了13.71%(P<0.05)、22.73%(P<0.05),绒毛高度分别降低了22.49%(P<0.05)、20.51%(P<0.05);中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则显著高于冰鲜组,分别增加了19.07%(P<0.05)、10.72%(P<0.05).饲料组的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显著低于冰鲜组,肌层厚度分别降低了47.40%(P<0.05)、7.40%(P>0.05)、22.66%(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分别减少了42.7%(P<0.05)、8.7%(P<0.05)、56.5%(P<0.05).饲料组前肠、中肠和后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冰鲜组,分别上升了20.49%(P<0.05)、19.36%(P<0.05)、39.98%(P<0.05).试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饲喂人工配合饲料,与饲喂冰鲜鱼相比,其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整体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呈下降趋势,而隐窝深度越深,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则越低.本试验所投喂的配合饲料有损大口黑鲈的肠道健康.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肠道形态 黏膜厚度 绒毛高度 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河渔船挂桨防渗漏油技术改进与成效分析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内河挂桨渔船渗漏油污染内河环境问题,开展挂桨防渗漏油技术改进研究,并将此技术改进在60艘渔船挂桨开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本技术改进有效解决了内河渔船挂桨渗漏油和螺旋桨被频繁缠绕等问题,为渔民节约了运行成本。通过对内河渔船挂桨防渗漏油的技术改进,在不给内河渔民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对保护我国内河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渔船挂桨机 防渗漏油 优化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华南沿海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我国华南沿海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的非典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时空变化,解析影响其毒力和耐药性变化的可能环境因素,为该菌所引起的病害防控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以分离自我国广东和海南沿海患病海水鱼的35株美人鱼发光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普通PCR扩增技术,分析5个非典型毒力基因在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分析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9株菌含有1-2个被检测的非典型毒力基因,尤其是hlyA和vvh的检出率均高于20%.35株菌多重耐药指数为0.00-0.67,表现出27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菌株耐抗生素种类>3)达到60.00%,尤其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麦迪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高于50%,但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低于10%.非典型毒力基因含量和耐药性,呈现一定的随年份增加而增强以及海南>广东的时空差异,尤其是耐药性中的谱型丰富度、多重耐药率、某一菌株的最多耐药数量以及多重耐药指数,海南(分别是1.00,69.23%,10,0.32)均大于广东(分别是0.82,54.55%,9,0.25).[结论]美人鱼发光菌的非典型毒力基因可能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得,海南与广东区域美人鱼发光菌毒力基因与耐药的差异主要受到温度和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 非典型毒力基因 耐药性 时空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及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嘉陵江重庆段的水体和底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现状、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底泥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方法]在嘉陵江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在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分别采样两次,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pH等;重金属元素监测指标包括铜、砷、铅、镉、汞、锌.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判定水质的类别,用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用氮磷比值判定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采用地质积累指数(Igeo)对底泥重金属富积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嘉陵江重庆段枯水期水体水质在Ⅲ~Ⅴ类水之间,丰水期在Ⅲ~Ⅳ类水之间;处于中营养等级,但部分监测点已处于或接近轻度富营养等级.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较小,除Hg是潜在的污染物质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能达到Ⅰ级地表水要求,并满足中国渔业水质标准(1989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年)的要求.重金属元素变化幅度底泥比水体大;As、Cd的Igeo在0~2范围内,存在轻度污染,Zn、Hg、Cu几乎没有污染.[结论]嘉陵江重庆段水质在Ⅲ~Ⅴ类之间,富营养程度在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之间,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较小,底泥一定程度受到重金属元素镉、砷、铅的污染,限制浮游植物的营养因子主要是磷元素.

关键词: 嘉陵江 水体 富营养化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酵母展示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前期构建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VP2蛋白酵母展示疫苗(EBY100/pYD1-VP2)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动物分析了口服免疫的保护效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疫苗株的最佳诱导时间为60 h,然后大量制备酵母口服疫苗,分别利用单次和多次口灌的方式对虹鳟进行免疫;单次免疫为连续免疫7 d,多次免疫为单次免疫一周后再以相同剂量免疫7 d,免疫剂量均为每天100μL疫苗菌(1*1010 CFU/mL),同时设置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通过免疫相关基因定量、中和抗体滴定及攻毒后IPNV病毒载量分析口服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疫苗株免疫组虹鳟头肾、后肠中的免疫相关基因IgM、IgT、CD4、CD8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P<0.05),且与单次免疫组相比,多次免疫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疫苗株免疫组虹鳟血清中均发现了中和抗体,其中,多次免疫组各时间点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单次免疫组,免疫后第49天时IPN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最高(39.28);病毒载量分析显示,各时间点疫苗株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载体酵母免疫组(P<0.05),并且在第14天、第21天时,疫苗株单次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疫苗株多次免疫组基因表达量的2.25、3.33倍(VP1)和2.67、2.80倍(VP2).研究表明,该口服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对虹鳟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酵母展示 口服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工船快速性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型养殖工船为肥大型双尾鳍船型,可在不同的锚泊地进行转场以躲避风浪影响。文章通过CFD数值模拟与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养殖工船快速性进行了分析。开展数值仿真计算,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获得了合适的网格方案,之后通过计算获取了全流域范围内的流场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开展船模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快速性 CFD 模型试验 肥大型船 双尾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指马鲅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本研究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卵巢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卵巢为被膜型卵巢,紧贴中肾腹面,两支卵巢前端分离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卵子发生过程分可分为5个时相,在Ⅱ时相中期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滤泡细胞,Ⅱ时相晚期形成单层滤泡细胞,直至Ⅲ时相中期滤泡细胞层外形成鞘膜细胞层;卵黄核在Ⅱ时相中期开始出现至Ⅲ时相早期消失;卵黄泡在Ⅲ时相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及胞质边缘出现;卵黄颗粒在III时相晚期开始出现于卵黄泡之间,并在Ⅳ时相早期填充卵黄泡,至Ⅳ时相晚期形成卵黄小板.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Ⅴ期卵巢的卵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50.00~100.00μm和300.00~350.00μm区间出现峰值.四指马鲅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类型.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喃唑酮代谢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消除规律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分析呋喃唑酮主要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体内的消除规律.以30 mg·kg-1(P1组)和90 mg·kg-1(P2组)的呋喃唑酮药饵投喂河蟹(扣蟹),连续投喂5 d,每天投喂2次.在最后1次投喂后的1 h、2 h、4 h、8 h、12 h、24 h、48 h、96 h、192 h、288 h、384 h、480 h、720 h、960 h、1200 h、1440 h、1920 h、2400 h、2880 h和3600 h对河蟹肌肉、肝胰腺和鳃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停药后,2个试验组河蟹各组织中AOZ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在停药1 h后,2个试验组河蟹的肝胰腺、肌肉和鳃中AOZ均为最高值,其中P1组测定值分别为(347.0±25.2)、(172.0±7.2)、(196.0±17.7)μg·kg-1,P2组测定值分别为(2475.0±128.3)、(952.0±75.2)、(786.0±40.9)μg·kg-1.P1组各组织AOZ含量低于判定限(1.0μg·kg-1)的时间分别为停药1440 h(肝胰腺)、960 h(肌肉)和1440 h(鳃),消除速率分别为0.361(肝胰腺)、0.238(肌肉)、0.136(鳃)μg·(kg·h)-1;而P2组各组织AOZ含量低于判定限(1.0μg·kg-1)的时间分别为停药1920 h(肝胰腺)、1440 h(肌肉)和1920 h(鳃),消除速率分别为1.72(肝胰腺)、0.767(肌肉)、0.409(鳃)μg·(kg·h)-1.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呋喃唑酮后,其代谢物在河蟹体内消除慢,残留时间长.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呋喃唑酮 代谢 消除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恢复时间对力竭训练后的斑节对虾幼虾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力竭运动常出现于虾类养殖过程和野生环境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中国沿海重要养殖和增殖放流品种,但尚无关于斑节对虾力竭运动后生理恢复过程报道.该研究以斑节对虾幼虾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槽使用抄网追逐斑节对虾幼虾,模拟迫使其进行力竭运动实验,探究其力竭运动后抗氧化能力恢复过程.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0h,幼虾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12 h,SOD、CAT、POD活性、MDA含量和T-AOC持续下降,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24 h,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MDA含量和T-AOC显著升高;72 h,SOD和CAT活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POD活性和MDA含量恢复至对照组,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幼虾的酶促抗氧化系统未被激活;幼虾的抗氧化能力在力竭运动后的24h内较低,不宜再次受刺激;幼虾的抗氧化能力在力竭后24 h后显著上升,并保持较长时间.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抗氧化能力 力竭运动 恢复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