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种微量元素对十堰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5种微量元素对十堰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对该烟区土壤和烟叶化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烟叶质量提升的微量元素种类,针对性地添加不同量的镁、氯、锌、硼、铜5种微量元素施肥进行研究。[结果]综合在竹山点和竹溪点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产量来看,常规施肥+37.5 kg/hm2Cl+2.25 kg/hm2B的烟碱含量、氯含量、总氮、总钾、氮碱比、糖碱比和钾氯比均较适宜,烟叶产量有一定的提高。[结论]该研究可进一步提高十堰烟区科学施肥水平,提高烟叶内在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状RNA及其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是一种由共价键形成闭环结构的RNA分子。circRNA主要来源于外显子或内含子,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具有种类丰富、保守性强、细胞核组织特异性、稳定存在等特点。目前研究表明,circ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在神经发育、免疫、畜禽经济性状调控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circRNA的特征、形成机制、主要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ircRNA在畜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术套种玉米对白术产量和主要病害的影响
《现代园艺 》 2018
摘要:通过白术套种玉米试验,证明套种后白术平均株高比单作高多出7.74cm,增幅达13.1%;根茎鲜重比单作的平均高2.12g,增产达9.4%;叶斑病平均发病率比单作下降了25.58%;根腐病平均发病率比单作降低30.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高温条件下桑树大树移栽试验
《中国蚕业 》 2018
摘要:总结了夏季高温条件下6份果桑资源成年大树的移栽技术.研究了不同果桑资源大树移栽后桑芽(潜伏芽)的萌发时间、萌发力和抽梢能力(即耐剪伐能力),移栽成活率,以及株行间撒播不同草种生草对果桑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成年果桑大树移栽前的准备、起树、栽植的操作及定植后的管理技术要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桑资源植株移栽成活率与其桑芽萌发时间、萌发力及抽梢能力呈正相关;"紫晶"和"大10"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7. 1%,其次是"台湾72C002"和"台湾46C019",移栽成活率分别为84. 6%和73. 7%,而"新疆白桑"和"红果2号"移栽成活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0. 0%和46. 2%;株行间人工间作黑麦草会对桑树根系造成干旱胁迫,导致桑树植株缺水,叶片黄化,而株行间人工间作箭舌豌豆和光叶苕子的果桑植株叶片绿亮,未表现出干旱胁迫症状.
关键词: 夏季 果桑 大树移栽 成活率 间作 箭舌豌豆 光叶苕子 黑麦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农业机械投入效率的三阶段DEA的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8
摘要:采用三阶段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农业机械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比传统一阶段DEA方法与经过剔除环境因素之后的第三阶段DEA效率值变化,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排位顺序均发生变动,并按照调整之后的效率值进一步将我国划分为中东西部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值均有所增长,其中中部地区效率值表现为逐渐超越东部地区的走势,且各省份之间的农机投入产出效率在逐步向均衡化发展,说明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在逐步缩小,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农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农机未来发展方向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绿体DNA信息的南方梨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5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trn L-trn F-1、trn L-trn F-2、trn S-psb C、acc D-psa I、rps16-trn Q和1个基因区域rbc L,对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梨(Pyrus 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将188份梨资源的测序结果整合得到长度为5 612 bp(包含缺失片段),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4个单一突变位点、16个简约性信息位点和14个插入/缺失片段(InDels),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71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5×10~(-3)。acc D-psa I区域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H_d值最高,为0.7177;rbc L区域的H_d值最低,为0.0317。其中162份梨资源检测出12个单倍型,H_d为0.713,核苷酸多样性为0.29×10~(-3);梨的不同地理群体中湖南省的10个梨地方品种的H_d最高,为0.889;来自贵州省的8个品种的H_d最低,为0。138份砂梨地方品种共检测出8个叶绿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2、H4和H5在130份砂梨和37份白梨品种中检测到,单倍型H6、H10、H11、H12和H13在8份砂梨地方品种‘青皮钟’、‘甜宵梨’、‘细花红梨’、‘惠阳红梨’、‘麝香梨’、‘塘湖青’、‘红粉’和‘横县浸泡梨’中检测到。Median-joining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H6和H11为古老单倍型,H1、H4和H5为较进化的单倍型。根据叶绿体DNA序列变异信息可推测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砂梨和白梨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来自湖南地区的砂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木聚糖酶A的H297F定点突变、表达及酶学性质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木聚糖酶XynA活性中心附近的H297位点突变为F。将XynA及XynA_(H297)F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了表达、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研究。比较研究野生型木聚糖酶XynA和突变体XynA_(H297)P的酶学性质发现,突变前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值均为5.5,在pH 4~10的缓冲液中处理20 h后残余酶活均在90%以上,均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XynA最适反应温度为70℃,80℃处理20min后只有10%的残余酶活;XynA_(H297)最适反应温度为75℃,且相同处理条件下XynA_(H297)仍具有30%左右的残余活性,说明突变体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提高。与XynA相比,XynA_(H297)F的动力学参数Km、Vmax和Kcat均增大,说明突变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降低,但催化速率有所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高温长日晒茶花品种的调查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2018年夏季,持续40 d的高温晴热导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茶花品种出现晒伤症状。通过对引进的28个茶花品种共170份露地栽培材料进行栽培表型观测和灾后调查,研究了茶花晒伤程度、晒后30 d恢复程度与植株品种、生长类型、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角度等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花晒伤程度与植株冠幅、分枝数和生长类型更相关,与品种较不相关;茶花植株在晒伤后的恢复生长速度与品种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说明植株表型性状和晒后恢复程度都是茶花栽培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以此筛选出8个较耐高温长日晒的茶花品种。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耐高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