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杂交新组合实验室饲养鉴定试验
《北方蚕业 》 2018
摘要:2017年秋季,对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7对家蚕新组合进行了实验室鉴定。7对家蚕新组合均发育整齐、上蔟齐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蚕茧层量性状指标超过对照品种,其茧丝质优良,综合经济性状以菁9×镇J2品种表现突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郊蔬菜藜蒿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一种特色蔬菜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其生产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促进藜蒿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综述了藜蒿种植状况、营养特性、需肥特征和平衡施肥技术,最后对藜蒿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高效栽培 施肥 养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配香辛料精油在酱卤鸭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研究复配香辛料精油对酱卤鸭肉保鲜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热封包装的酱卤鸭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添加山梨酸钾(0.075 g/kg)和复配香辛料精油(0.1 g/kg)的酱卤鸭肉进行二次拌料,对比不同处理酱卤鸭肉在4℃冷藏过程中各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产品风味和质地的情况下,添加复配精油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和菌落总数明显低于空白组,酱卤鸭肉保质期延长4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将大肠埃希菌C83549(K88)、C83644(K99)、C83710(987P)菌株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C59-2菌株分别接种适宜培养基,提取大肠埃希菌纤毛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灭活和脱毒后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灭活疫苗。该疫苗性状为类白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无菌检验合格,疫苗对仔猪和怀孕母猪安全,怀孕母猪免疫该疫苗后所产仔猪对大肠埃希菌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攻毒保护率均在80%以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疫苗能明显提高免疫母猪的窝平仔猪成活数。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C型产气荚膜梭菌 二联灭活疫苗 研制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死亡谷芽胞杆菌研究进展
《生物资源 》 2018
摘要:死亡谷芽胞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是一种好氧、产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归类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群,对环境抗逆性强,且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医药及环境治理等领域。本文从死亡谷芽胞杆菌的亲缘性、抑菌活性、降解活性、生物吸附活性及产酶情况等方面做了总结,为死亡谷芽胞杆菌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斩拌工艺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原料肥瘦比、加冰量与斩拌时间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分析测定不同乳化条件下香肠剪切力、蒸煮损失率、感官评定、色泽、微观结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hiobarbituric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研究结果表明,斩拌时间是影响香肠剪切力最主要因素,而加冰量是关系蒸煮损失率、感官评定分值最主要因素,乳化最优条件是原料肉肥瘦比3:7(质量比),加冰量30%,斩拌时间9 min。肥瘦比是影响香肠色泽的重要因素,原料肉肥瘦比增加,香肠L~*、b~*值增加,a~*值降低。由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乳化较好的香肠横切面微观结构紧密完整。乳化香肠TVB-N、TBARS值在储藏期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高的香肠TVB-N、TBARS值增加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氨基酸茶树因其所制绿茶滋味鲜爽、香气馥郁且集观赏、健康于一体,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其研究已然成为当前茶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多组学时代,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茶学领域的各项研究中,并成为研究高氨基酸茶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综述了近年来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研究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亟待突破的难题,并对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上的深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高氨基酸茶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同时也为高氨基酸茶树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器检出限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检出限是指产生一个能可靠地被检出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某物质的最小浓度或含量,包括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其中仪器检出限是仪器的检出能力,而方法检出限是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检出能力的集合。检出限是评价检测方法检出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有多种检出限分析方法,包括三倍噪音值法、IUPAC法、色谱计量检定法、EPA法、Hubaux-Vos法以及数学模型法等,但对于上述方法的差异,以及实际应用并不明确。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桔霉素的检出限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上述6种仪器检出限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桔霉素的仪器检出限在0.009~0.344 ng/mL之间,其中,因数学模型法考虑到了标准偏差的变化,其可信度相对较高。该文通过比较分析6种常见仪器检出限的计算方法,为检出限在检测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桔霉素 仪器检出限 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