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Ssc-miR-27b-3p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在发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后ssc-miR-27b-3p显著下调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通过在Marc-145和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超表达和抑制表达sscmiR-27b-3p,再用PRRSV感染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PRRSV RNA和蛋白表达差异,证实ssc-miR-27b-3p能显著抑制PRRS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ssc-miR-27b-3p 猪 mi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秋季茶园覆盖遮阴的综合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鄂茶1号茶树品种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遮阴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茶园气温、叶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空气湿度和新梢含水量明显提高,遮阴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随遮阴度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在55%和75%遮阴度下增加,在90%遮阴度下低于对照。随着遮阴度的增加,叶片厚度下降,栅栏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减少,且内层栅栏细胞有向海绵组织过度的趋势,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值减小,细胞间隙增大。与自然光照下的叶片相比,遮阴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a/b下降。遮阴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降低,能减弱茶汤苦涩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增加,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随遮阴度增加而减少,但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的比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增加。说明遮阴能改善茶树生长的小环境、降低茶叶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适度遮阴优于过度遮阴。
关键词: 鄂茶1号 气候因子 茶树生理 遮阴 苦涩味 茶叶品质 综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红米品种罗田女儿红的选育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优质红米籼稻新品种罗田女儿红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60Co辐照农家品种红毛粘并经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当前推进无公害优质红米产业化的理想品种。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皮胶原蛋白多肽的酶解工艺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胶原蛋白多肽制备得率低的问题,以鲟鱼-甲骨板皮胶原蛋白多肽得率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模型试验确定加酶量、提取时间、液料比3个因素的最优条件,并建立了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鲟鱼鱼皮胶原蛋白多肽得率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液料比>酶解时间>加酶量,最优提取工艺为:0.5 mol/L的乙酸与原料之间的液料比为14.02,加酶量为1.69%,提取时间为8.51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多肽得率为78.86%,且产物主要为小分子胶原蛋白,峰值分子量为3719 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产区红茶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长江中下游不同产茶区的红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合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分析,提取滋味和香气品质相关特征信息。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区域红茶在感官品质上呈现甜香、薯甜香、甜醇等香气、滋味等特征。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咖啡碱、萜烯醇含量均较高,大部分产区茶红素与茶黄素的比例为1∶10~1∶13之间,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红茶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甜香持久的物质基础。其中湖北茶区红茶的可溶性糖、茶红素等含量较高,是茶汤红亮、滋味甜醇的物质基础,湖南茶区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儿茶素总量、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较高,是其茶汤深红、滋味浓厚的物质基础;浙江、安徽茶区红茶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是其茶汤甜醇的物质基础。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芳樟醇、氧化芳樟醇、香叶醇、苯甲醛、苯乙醛、2-甲基丁醛、2-己烯醛、β-环柠檬醛、水杨酸甲酯和β-紫罗酮等共同构成了红茶甜香、糖香及花香的物质基础,另外2-正戊基呋喃、2-乙基呋喃和1-乙基-2-甲酰吡咯呈现坚果、焦香等风味,对红茶的焦糖香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的实践探索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多样化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分析了湖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评述了各种实现形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阐述了其发展趋势,认为,能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是今后应重点引导和支持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同时,应丰富社会化服务带动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能力、培育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更好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草莓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5个草莓品种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草莓品种苗期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9个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以揭示草莓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筛选草莓抗旱性相关指标和抗旱资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种草莓的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3种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的品种其变化幅度差异较大;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甜查理’‘晶玉’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晶瑶’为抗旱性中等品种,‘宁丰’‘艳丽’为抗旱性较弱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湖北团队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在鄂国家现代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和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的调研数据为依托,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湖北团队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产品体系协同创新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较低。科研人员目标认同、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内部经费合规性管理均有利于协同创新绩效水平提升,另外从科研人员职称对绩效的作用情况看,体系考核标准向农业生产一线需求倾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湖北团队 协同创新 绩效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