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施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1987

摘要:研究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无机氮比例的加大和追肥时期的后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施用无机氮肥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籽粒面筋含量。增加有机氮比例,麦粒淀粉含量和容重明显提高。还讨论了磷降低蛋白质含量的“稀释效应”。

关键词: 小麦 肥料 氮磷肥 蛋白质产量 稀释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地区葡萄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近几年来,南京地区葡萄生产发展迅速,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为葡萄透翅蛾提供了更多的食料,致使危害日益严重。1986年冬到1987年春,作者收集虫枝10余斤,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其发生情况,并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豆7号及其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徐豆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在1974年用徐豆1号作母本,美国品种克拉克6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1986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为淮北地区夏大豆推广良种。 (一)产量表现 1979~1982年所内连续四年鉴定结果,亩产149.5~168.8公斤,平均157.9公斤,比对照徐豆1号增产13.1~46.6%,平均24%,每年均居首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健壮素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87

摘要:玉米健壮素是一种复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始于1980年,先后在丹玉六号、苏玉一号、苏玉二号、掖单二号等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上,进行试验示范,累计面积达3000多亩。从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结果看,在玉米生产上使用玉米健壮素,可以改变玉米株形,大大增强抗倒能力,通过加大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高产稳产措施。1985年11月通过技术鉴定。一、对玉米形态和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尾草的生长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牛尾草(Festuca ekator L.)俗称法斯克草,又称高株狐茅,草地狐茅,为禾本科狐茅属多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美国等地。多年试种表明,它寿命长,适应性广,耐践踏,耐高温,再生性强,具有一般的饲用和很好的水土保持价值,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优良牧草品种。 牛尾草种子属颖果,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构成。种子萌发时先是胚根鞘突破种皮,当胚根鞘长约1毫米时,胚根从中穿出。胚根长到1厘米左右时,胚芽也破皮而出。在由一条胚根伸出后不久,在它的两侧可伸出新的胚根,一般有胚根3~5条,在这些根上又可生长出许多细的枝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在滨海盐土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养麦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外,还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它的籽粒除供食用外还可作药,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青光眼等多种疾病。它的茎秆柔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种优质的饲草绿肥,荞麦还是我国三大蜜源作物之一。 荞麦适应性很广,全国均有分布,对土壤要求不很高,稻茬地、瘠薄地都能种植。据耐盐性测定,土壤含盐量在0.1%时荞麦生长正常,0.2%时生长受抑制,0.3%时不能出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养猪技术 第五讲 猪的繁殖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增加数量,还是提高质量,均要通过繁殖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在了解和掌握猪的繁殖生理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猪的繁殖生理 (一)公猪的繁殖生理 公猪的生殖器官由阴囊、皋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尿生殖道、阴茎和包皮等八部分组成。皋丸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器官,附睾是贮存和排出精子的器官,副性腺的分泌物是精液中主要液体部分,猪的射精量大,与此很有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江苏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多因素统计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1987

摘要:气侯与种植制度 太湖地区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10℃的积温为5000—5326℃·日,北部为5000℃·日,南部为5200℃·日以上,同纬度的东部积温小于西部积温。本区种植制度复杂,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综合发展。 种植制度与气候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种植制度气候适应性,侧重于各种熟制的气候适应性。例如,麦玉米稻,除丹阳、溧阳只能部分种植外,其他各县均宜种植,麦豆稻除吴县、吴江适宜种植外,其他各地只宜部分种植;早三熟[早熟三号大麦+早双季(中熟早籼原丰早+中粳)),除吴江、吴县适宜种植外,其他地方只能部分种植;晚三熟(大元麦+晚熟早籼广四+早熟晚粳武农早),除丹阳不宜种植和吴江偏南一带适宜种植外,其余地区只能部分种植;早双季[中熟早籼(原丰早)+中粳(南粳33)组成]、中双季[迟熟早籼(广四)+中粳]除苏州以南一线适宜种植外,其他均属部分种植,晚双季[迟熟早籼(广四)+杂交稻]除江阴、沙州、金坛、太仓一线不宜种植外,其他地区只能部分种植;麦(油)稻二熟制,小麦+迟熟晚粳C油稻[晚粳)],只能在吴江偏南地区适种,其余部分种植。麦稻(早熟晚粳,

关键词: 统计分析 多因素 种植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农业生产规模分析

世界农业 1987

摘要:一、农业生产规模的提出 关于农业生产规模问题,日本很早就开始注意。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的“适正规模论”,战后《农业基本法》中的“自立经营的育成”,都是与规模问题密切关联而被提出。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内外条件的变化,日本国内再次掀起农业生产规模问题的研究。与过去相比,目前的研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一,随着日本经济国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养猪技术 第八讲 猪的环境和工厂化养猪(一)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现代养猪都采用封闭式饲养,猪自身已基本失去自由,完全处于人为条件控制之下。养猪水平的高低,成效如何,决定性的因素可以说一是品种(遗传),二是环境(饲养)。猪的一生都处于各种环境的包围之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猪的机体与环境间随时都在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保持动态平衡,形成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外界环境条件是多变的,猪体靠其适应能力来保持和外界环境的平衡,但超过了适应范围,平衡遭到破坏,则猪的健康和生产力将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猪的死亡。因此,集约化的饲养制度,高度机械化封闭式的养猪设施,必须符合猪体的生理要求和生物学特性,方能维持其最佳的生产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