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实验室成功构建的表达凝乳酶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GSl15/pPIC9KG4-3-35的基础上,对其表达外源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培养基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每隔12 h补加一次浓度为1.3%的甲醇、诱导时间为96 h;诱导过程中是否更换培养基对外源蛋白表达影响不大,重组菌的最佳初始诱导菌浓度为2.0 OD600/mL。对酶的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5.5。在50℃处理30 min和55℃处理10 min的条件下酶的活性完全丧失,重组凝乳酶的对热不稳定性的特性有利于干酪生产工艺中对乳清处理的要求。该酶在pH6.0时最稳定。金属离子中,Ca2+和Na+对酶凝乳有促进作用,而Mg2+、K+和Cu+则对酶凝乳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87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吉育8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3-5。该品种具有高油、高产、抗病、广适等特点。生育期122~125 d,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 cm,尖叶、紫花,灰色绒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脂肪含量22.64%,蛋白质含量40.28%。2004-2005年,吉育87在吉林省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19.6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品种黑农38号增产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老水稻品种抽穗后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水稻优良杂交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在20世纪50和90年代育成的8个水稻品种在水稻抽穗后叶片SOD、POD、CAT和MDA含量的变化以及保护酶活性与光合速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抽穗后20、30d,新品种水稻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在0.05水平显著高于老品种;齐穗期和齐穗后10d,新品种水稻叶片CAT活性在0.05水平显著高于老品种,齐穗后新品种水稻叶片MDA含量均低于老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叶片MDA含量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新育品种抽穗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增强,可延缓水稻开花后叶片衰老,增强光合速率,提高结实率和产量。[结论]齐穗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可作为水稻优良杂交亲本选择的参考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生物肥力与化学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吉林省中部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与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脲酶在玉米收获后与土壤全氮、全磷极显著相关;在灌浆期以后与土壤pH值极显著相关;在播种前、拔节期和收获后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没有表现出相关性。土壤磷酸酶(酸性、碱性和中性)在玉米关键生育期与土壤全氮和全磷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负相关)除灌浆期以外均表现了较为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土壤磷酸酶活性受土壤养分状况及pH值的影响十分显著;磷酸酶在播种前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达到极显著相关,但在玉米生长后期没有表现有规律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了较好的相关性,与土壤全钾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凝乳条件对双蛋白凝乳硬度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豆乳、CaCl2及凝乳酶3个因素对凝乳物性中硬度的影响,得到较佳双蛋白凝乳切割点,从而保证产品得率。使用质构仪利用一次下压法测定凝乳的硬度,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绘制响应面,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较优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在豆乳添加比例5.98%、CaCl2浓度为0.044%和凝乳酶添加量为7.0×10-3g·mL-1条件下,得到的凝乳硬度为63.926g。通过方差分析和判定系数检验,证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生产操作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体处理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成型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处理水稻种子,对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水稻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代谢能力增强,但其光合作用没有优势;在2叶期、3叶期、4叶期和5叶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CK,MDA含量显著低于CK,提高了水稻的抗逆性;在2叶期,等离子体处理的水稻苗期叶片NR活性稍低于CK,在3叶期、4叶期和5叶期,NR活性分别比CK高4.42%、26.81%、29.18%,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水稻氮代谢能力,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杂种优势比较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年代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杂种优势与亲本产量和杂交种产量的相关关系,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产量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穗长、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植株较高、穗位较高、穗较长较粗的杂交种产量一般比较高,通过对这几个性状进行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位高>穗长>穗粗>株高>茎秆强度>出籽率>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在选择时应着重对穗位高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