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福建省不同产地及不同生育期土荆芥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来源于福建省不同产地(福州新店镇、平潭县城关、连城县城关)以及不同生育期(苗期、生长期、果熟期)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地上部分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州新店镇、平潭县城关和连城县城关产土荆芥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0.04%以上)分别有12、11和27种,3个产地的共有成分为11种;福州新店镇产土荆芥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对-聚伞花素(49.60%)、α-松油烯(26.81%)和异驱蛔素(8.16%)等,平潭县城关产精油中相对含量排在前3位的成分也为对-聚伞花素(47.25%)、α-松油烯(27.27%)和异驱蛔素(8.82%),连城县城关产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对-聚伞花素(36.33%)、2,5-二甲基-3-己炔-2,5-二醇(20.03%)、α-松油烯(12.71%)和异驱蛔素(3.07%)等。苗期、生长期和果熟期土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分别有17、12和12种,3个时期的共有成分为10种;苗期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对-聚伞花素(49.75%)、异驱蛔素(10.77%)、1-(1,3-二甲基-3-环己烯-1-基)乙酮(8.08%)和2,5-二甲基-3-己炔-2,5-二醇(7.79%)等;生长期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对-聚伞花素(49.60%)、α-松油烯(26.81%)和异驱蛔素(8.16%)等;果熟期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对-聚伞花素(43.65%)、α-松油烯(24.09%)和异驱蛔素(19.12%)等。研究结果显示,产地的地理环境和土荆芥的生育期对福建产土荆芥地上部分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土荆芥 精油 化学成分 产地 生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短芽孢杆菌JK-2的GFP标记及其抑菌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gfp基因标记枯萎病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菌株JK-2。标记菌株菌落圆形,菌体短杆状,与原始菌株相同;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菌落和菌体发绿色荧光。标记菌株起始期生长缓慢,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生长迅速。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转接15次,GFP标记仅丢失11.7%。gfp标记菌株对不同植物枯萎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能力,与野生型菌株相当。

关键词: 枯萎病菌 短短芽孢杆菌 绿色荧光蛋白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粉虱产卵行为及产卵分泌物的形态和化学成分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具独特的产卵过程——成虫将卵产在叶片上排列成螺旋状并覆盖丝状蜡泌物。本研究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记录螺旋粉虱的产卵过程,并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产卵分泌物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单头雌成虫产卵时可形成典型螺旋轨迹,当其他雌成虫加入产卵时,其产卵行为包括跨越螺旋轨迹后继续在外围扩大螺旋圈、仅在螺旋轨迹表面穿过及在螺旋轨迹外围直接产卵3种情况。在体视镜及扫描电镜下产卵分泌物呈交错的白色丝状结构。另用GC/MS联用仪检测发现产卵分泌物主要是一些饱和长链烃(66.21%)和芳香酯类(26%),同时有少量酸和酚。其中烃类化合物含有3种碘代物(10.64%),其他为直链烃类,碳原子数介于C8~C30;芳香酯类化合物有3种,碳原子数介于C16~C24,其中含量最大的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19%)。最后讨论了产卵分泌物在吸引初孵爬虫、抵御天敌及阻碍其他植食性者进入螺旋圈的可能性。

关键词: 螺旋粉虱 产卵行为 产卵分泌物 形态结构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对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的17个数量性状,可提取为2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66%,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营养学和药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命名为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因子和鲜味氨基酸因子。一个2因子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其因子得分可用于对硒镧复合作用下氨基酸质量的综合评价,证实氨基酸含量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含量之间大部分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这些研究为以后姬松茸的栽培及营养学和药学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姬松茸 因子分析 氨基酸组分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在各地试验示范中,表现性状稳定,且丰产性、抗性、米质、适应性等均比生产上主栽品种优势明显,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天优673 航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生育期内红壤稻田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硝化势的变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通过特异引物检测amoA基因拷贝数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数量变化,并测定了土壤潜在硝化势。结果显示: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显著高于AOB,二者比例在1.6~120.7之间;红壤稻田根层土中AOA数量显著高于表土,随水稻生长根层和表土中AOA数量均逐渐增加,且根层土中增加幅度更大;在水稻生长前期表土中AOB数量较多,孕穗期后根层土中AOB数量显著增加且高于表土。水稻生长期内土壤潜在硝化势也具有逐渐增加趋势,且根层土潜在硝化势增加幅度更大。根层土中潜在硝化势与AOB和AOA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表土中潜在硝化势只与AOA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更为丰富,且与硝化作用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证实了氨氧化微生物在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红壤 稻田土壤 水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潜在硝化势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感染剂量MDRV对番鸭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剂量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MW9710株)感染8日龄番鸭后,通过检测血液中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探讨MDRV感染对番鸭免疫细胞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感染剂量MDRV均会抑制番鸭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且影响程度与剂量相关;同时感染番鸭生长缓慢,脾脏肿大,胸腺和法氏囊缩小。上述结果表明,MDRV感染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且细胞免疫抑制程度与感染病毒量有关。

关键词: MDRV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作用 免疫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疫病菌基因组SSR扩增产物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生物技术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2份马铃薯或番茄晚疫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分析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对SSR引物多态性检测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银染法(常规银染法和快速银染法)的差异。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效果好,具有更高的多态性检出率,其中快速银染法与常规银染法的检出结果相同,但常规银染步骤繁琐,整个过程要用1-2h,而快速银染只需约15min,且染色背景较浅,条带清晰。聚类分析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银染法可将供试晚疫病菌株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显示出更高的遗传变异度。可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银染法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用于马铃薯或番茄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晚疫病菌 SSR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对荷兰鸢尾的辐照效应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0Coγ射线对‘展翅’荷兰鸢尾种球进行辐照,对各处理的出苗率、成活率、株高、植株形态变化、子球繁育等指标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3~10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植株的辐照损伤效应也逐渐加强;且大种球耐辐照能力大于小种球;辐照对M2代植株开花仍有很大的影响,其中7Gy处理的M2代植株变异率相对最高,成活率也较高,并能得到优变单株。根据结果确定‘展翅’荷兰鸢尾小种球适宜的辐照剂量为7~8Gy。

关键词: 荷兰鸢尾 60Coγ射线 剂量 辐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yanovirin-N蓝藻的筛选及其分子鉴定

生物技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实验室培养的自生蓝藻中筛选出含有能编码抗病毒蛋白(cyanovirin-N,CV-N)基因的藻株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应用PCR技术和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从80株蓝藻中筛选目标藻株,通过克隆、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经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抗病毒蛋白CV-N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并推测该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的抗病毒潜能。结果:筛选出藻株RZHA4,其所含的CV-N基因与已报道的CV-N基因有97%的相似性。结论:经16S rRNA-PCR和序列分析,该藻株与蓝藻Nostocaceae有99%的相似性,为一在实验室常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念珠藻(Nostoc),有可能成为新的CV-N生产藻株。

关键词: 蓝藻 抗病毒蛋白-N 蛋白质结构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