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香蕉品种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宝角蕉(AAA)、柴蕉(AAA)、广粉1号(AAB)和贡蕉(AA)表现抗病,哥斯达黎加蕉(AAA)和抗枯5号(AAA)表现中抗;感病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抗病品种。通过香蕉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萎蔫指数和叶片损伤面积的差别分析,发现香蕉苗期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60d龄期的假植苗病情指数与其叶片损伤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叶片毒素处理法测量香蕉假植苗中部叶片损伤面积可作为一种快速区别香蕉抗病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香蕉品种 枯萎病4号小种 病菌粗毒素 敏感性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禾本科牧草内生细菌的分布特性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禾本科牧草植株内生细菌含量差异显著,杂交狼尾草闽牧六号内生细菌含量最高,达26.800×104CFU/g。具体到各个部位,禾本科牧草不同部位内生细菌含量差异也显著。通过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内生菌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64株内生细菌中与MIDI数据库比较相似性指数大于0.500,可确定其菌种名称的有50株,属于19个种,隶属于12个属。以分离到的19种内生菌为样本,以各菌株在各部位出现与否为指标,用类平均法对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λ=8.35时,可将19种内生细菌分为4个大类群。从聚类结果显示,内生菌与宿主植株和不同分离部位都存在相关性,与宿主植株的关系更密切。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内生细菌 脂肪酸检测 分布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辐射选育新株系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以9个姬松茸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为材料,对其进行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数量性状为柄重,达到25.39%;其次为朵重,变异系数为17.70%;再次为盖重,变异系数为15.29%;变异系数最小为盖厚,只有6.14%。子实体中的各类氨基酸总量和农艺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著至极显著。遗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可以缩减为4个主成分,遗传变异贡献率大小分别为44.21%、37.70%、8.47%、5.67%,总贡献率达96.05%。

关键词: 姬松茸 辐射选育 各类氨基酸总量 农艺性状 多元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杯香菇辐射选育新株系子实体蛋白质构成的多元回归与聚类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个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为材料,分析了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蛋白质及其构成的17种氨基酸含量间的多元相关、回归和聚类关系,并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分析品种和新株系的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杯香菇辐105号新株系子实体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质含量最高,与部分品种和新株系子实体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大多数氨基酸间及其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种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分别有5种呈一次曲线关系,10种呈二次曲线关系,2种呈三次曲线关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可将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含量聚为4个大类,对每类中的典型性状如精氨酸、亮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大杯香菇品质育种中蛋白质构成的改良效率。

关键词: 大杯香菇 蛋白质 氨基酸 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QTL定位在杂种优势理论和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水稻多数重要农艺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因此,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水稻QTL定位在杂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同时就定位结果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论述,最后就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科学的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杂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方式以及杂交育种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 QTL定位 杂种优势 杂交稻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673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川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川香29A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制种,平均产量为4.17t/hm2,最高产量可达4.53t/hm2。介绍了川优673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在福建省沙县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川优673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瘟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航148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优航148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抗瘟不育系谷丰A与自选系航天选育恢复福恢148配组而成的籼三系中晚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多地试验、试种,谷优航148表现抗稻瘟病、抗稻曲病、稳产丰产、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谷优航148 抗稻瘟病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磷胁迫下茶树根系C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茶叶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是茶树体内合成柠檬酸的关键性酶。克隆了茶树根系柠檬酸合成酶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FJ814766,且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该基因在低磷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当供磷浓度为0(缺磷)时,根系CS基因的表达略有增强,这可能是茶树对低磷的一种适应机制。

关键词: 半定量RT-PCR 低磷胁迫 基因表达 克隆 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花芽ANS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蛋白质组学比较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正常成花和成花逆转花芽的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表明,ANS蛋白(anthocyanidin synthase)在龙眼成花逆转花芽中下调表达。应用RACE方法克隆ANS蛋白的全长cDNA,长度为1477 bp,包括1个107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 bp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FJ479616(GI:218202927)。将AN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1个约46 kD的外源蛋白。这说明ANS蛋白在龙眼成花逆转过程中起作用。

关键词: 龙眼 成花逆转 差异蛋白 ANS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的131个晚稻田间试验,归纳土壤基础肥力对晚稻产量的贡献率,完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通过众多氮磷钾肥效试验,采用Monte Carlo法建立优化区域肥效模型。基础土壤肥力对晚稻稻谷的贡献率平均为71.7%,山区土壤的平均贡献率为70.8%;沿海的为73.3%;氮磷钾化肥增产效果是N>K>P;将土壤肥力水平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山区晚稻各肥力等级的相应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临界指标分别是>242、242~123、<123 mg/kg;>21、21~9、<9 mg/kg;>106、106~18、<18 mg/kg。沿海晚稻各等级的相应临界指标分别为>206、206~72、<72 mg/kg;>20、20~8、<8 mg/kg;>85、85~22、<22 mg/kg。山区晚稻的各临界指标都高于沿海地区;利用肥力等级建立区域肥效模型,进一步证实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与试验地基础土壤碱解氮、Olsen-P、速效钾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式。结合肥力等级和区域分类等方法建立了晚稻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区域肥效模型以及推荐施肥量与试验地基础土壤养分测试值回归关系,实现了肥料效应函数法同时具有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的全面功能。

关键词: 晚稻 肥力分级指标 丰缺指标 施肥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